《压力容器设计单位资格考核参考题》一、填空题:1.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反应容器和储存容器为二类压力容器。
2. 有一只压力容器,其最高工作压力为真空度670mmHg,设计压力为0.15Mpa,其容器类别为类外。
3. 压力容器检验孔的最少数量:300mm<Di≤500mm 2 手孔;500mm<Di≤1000mm 1 人孔或 2 手孔;Di>1000mm 1 人孔或 2 手孔。
4.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可不开设检查孔:1) 筒体内径小于等于300 mm的压力容器。
2) 压力容器上设有可以拆卸的封头、盖板或其他能够开关的盖子,它的尺寸≥所规定的检查孔尺寸。
3) 无腐蚀或轻微腐蚀,无需做内部检查和清理的压力容器。
4) 制冷装置用压力容器。
5) 换热器。
5. 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储存容器其PV乘积≥10 MPa·m3为三类压力容器。
6. 第二类压力容器中易燃介质的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对接接头必须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检测。
7. 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 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
2) 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10 MPa的压力容器。
3) 盛装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硫化氢含量大于100 mg/L的容器。
8.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严格执行《容规》的规定。
9. 常温下盛装混合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容器(储存容器或移动式压力容器罐体)应进行炉内整体热处理。
10.《容规》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1)最高工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2)内直径(非圆型截面指断面最大尺寸)大于等于150mm ,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m3;3)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1.按《容规》规定,压力容器安全附件包括:安全阀、爆破片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测温仪表和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安全联锁装置。
12.《容规》是压力容器质量监督和安全监察的基本要求。
13. 经局部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的焊接接头,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伸部位增加检查长度,增加的长度为该条焊接接头的10% ,且不小于250 mm 。
若仍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则对该焊接接头做100% 检测。
14.《容规》规定,因特殊情况不能开设检查孔时,则应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对每条纵、环焊缝做100%无损检测(射线或超声);2)应在设计图样上注明计算厚度,且在压力容器在用期间或检验时重点进行测厚检查;3)相应缩短检验周期。
15.压力容器壁厚≤38mm时,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由于结构等原因,不能采用射线检测时,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
量(熔炼分析,下同)不应大于0.030% ,硫含量不应大于0.020% 。
17.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低压容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2 MPa.m3应划为三类压力容器。
18.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19.压力容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磁粉、渗透和涡流检测等。
20.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 mm的压力容器接管对接接头无损检测要求与壳体主体焊接接头要求相同。
21.压力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比例一般分为全部(100%)和局部(大于等于20%)。
对铁素体钢制低温容器,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应大于等于50% 。
22.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分为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
23.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分为:外部检查、内外部检验、耐压试验。
24.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为分离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
25.安全阀、爆破片的排放能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压力容器的安全泄放量。
26.气密性试验压力为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
27.《容规》按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的具体划分是:低压: 0.1 MPa≤P< 1.6 MPa;中压: 1.6 MPa≤P< 10 MPa;高压: 10 MPa≤P< 100 MPa;超高压: P≥100 MPa。
28.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大于等于10 MPa·m3的中压储存容器和pV大于等于0.5 MPa·m3中压反应容器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29.压力容器上应开设检查孔,检查孔包括人孔、手孔。
30.对易燃、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应在安全阀或爆破片的排出口装设导管,将排放介质引至安全地点,并进行妥善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大气。
31.设计盛装液化石油的储罐容器,使用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应采用高颈对焊法兰,金属缠绕垫片(带外环)和高强度螺栓组合。
32.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 MPa的压力容器、现场组焊的球形储罐每台容器都应制备产品焊接试板。
33.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
对设计图样要求做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是否需再做气密性试验,应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34.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中压容器;中压、高压管壳式余热锅炉;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0.2MPa·m3的低压容器属三类压力容器。
35.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胀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 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等均作为主要受压元件。
36.用于制造三类压力容器的钢板必须按炉复验钢板的化学成分;按批复验钢板的力学性能、冷弯性能。
37.压力容器设计单位不准在外单位设计的图样上加盖压力容器设计资格印章;高压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有压力容器设计技术负责人的批准签字。
38.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的钛材应在退火状态下使用。
39.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内外部检验周期一般为 3 年。
以后的内外部检验按其安全状况等级,检验周期分为3或6 年。
介质为液化石油气且有氢鼓包等应力腐蚀倾向的,每年或根据需要进行内外部检验。
40.GB150-1998使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350 Mpa的钢制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与验收。
41.计算压力是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
42.设计温度指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温度。
在任何情况下,元件金属的表面温度,不得超过钢材的允许使用温度。
43.在液压试验时,圆筒的薄膜应力σT不得超过0.9σsφ;在气压试验时不得超过0.8σsφ;44.GB150-1998规定压力容器圆筒的最小厚度δmin(不包括腐蚀裕量),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容器不小于3mm ,对于高合金钢制容器不小于2mm 。
45.内压圆筒计算公式δ=P c D i/(2[σ]tφ-p c)的理论依据是第一强度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计算压力P c≤0.4[ο]tφMpa。
46.只设置一个安全阀的压力容器,根据压力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设计压力、工作压力、最高工作压力、开启压力、试验压力:(1) 工作压力(2) 最高工作压力(3) 开启压力(4) 设计压力(5) 试验压力。
47.两个不同垫片,他们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且都能满足密封要求,则选用m(垫片系数)值小的垫片较好。
48.在法兰设计计算中比压力y是考虑预紧状态下需要的最小螺栓截面计算时使用,垫片系数m是考虑操作状态下需要的最小螺栓截面计算时使用。
49.壳体的开孔补强可按具体条件选用的方式:补强圈、增加壳体厚度,厚壁接管(整体补强锻件)。
50.奥氏体不锈钢有两组许用应力:一组适用于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形的元件,另一组可用于不允许产生微量永久变形场合。
51.对于压力容器锥壳:大端,锥体半顶角α>30时,应采用带过渡段的折边结构,否则应按应力分析法进行设计。
52.对于压力容器锥壳:小端,锥体半顶角α≤45时,可采用无折边结构。
53.椭圆形或蝶形封头开孔所需补强面积计算公式中δ由下列公式确定K1PcDi/(2[σ]tφ-0.5P C),其中K1由椭圆形长短轴比值决定的系数,对于标准椭圆封头K1等于0.9 。
54.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的压力容器当设计温度低于或等于-20 ℃为低温压力容器。
55.焊接接头系数: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缝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
100%无损检测φ= 0.9 ,局部无损检测φ= 0.8 。
56.GB150-1998规定,适用于安装在容器上的超压泄放装置有安全阀、爆破片装置、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装置三种。
57.GB150标准管辖的容器,其范围是指壳体及与其连为整体的受压零部件。
58.计算厚度系指: 按各章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
设计厚度系指: 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
名义厚度系指: 设计厚度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后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
有效厚度系指: 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钢材厚度负偏差。
59.采用补强圈补强的设计应遵循的规定:(1)钢材的标准常温抗拉强度值σb≤540MPa ;(2)补强圈厚度应小于或等于1.5δn;(3)壳体名义厚度δn≤38mm 。
60.低温低应力工况系指壳体或其受压元件的设计温度虽然低于或等于-20℃,但其环向应力小于或等于钢材标准常温屈服点的1/6 ,且不大于50MPa时的工况。
61.卧式容器确定支座位置时,可利用封头对支座部分的圆筒所起的加强作用,此时A(支座形心至封头切线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Do/4 ,且不宜大于0.2L 。
当需要时,A最大不得大于0.25L 。
62.压力容器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按JB4730-19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进行,其检查结果对100%的A类、B类焊接接头,Ⅱ级为合格;对局部检测的A类及B类焊接接头,Ⅲ级为合格。
63.不锈钢容器在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将水渍清除干净,当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时,应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 。
64.有防腐要求的不锈钢容器,在压力试验及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表面需做酸洗、钝化处理。
65.低温压力容器的铭牌不能直接铆固在壳体上。
66.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 正确 性和 完整 性负责。
67.确定设计温度时,设计温度不得低于元件金属在工作状态可能达到的 最高 温度,对于0℃以下的金属温度,设计温度不得高于元件金属可能达到的 最低 温度。
68.壳体上的开孔应为 圆形 、 椭圆形 或 长圆形 。
当在壳体上开椭圆形或长圆形孔时,孔的长径与短径之比应不大于 2.0 。
69.压力容器开孔补强计算中开孔直径等于接管 内直径加上2倍厚度附加量 。
70.压力容器锥体设计时,其大端折边锥壳的过渡段转角半径r 应不小于封头大端内直径D i 的 10% 、且不小于该过渡段厚度的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