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钢筋混凝土现浇综合管廊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指导手册(试行版)前言按照公司项目标准化管理和公司2017年工作计划会议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推进项目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为加强公司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综合管廊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组织质量管理人员特制定《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廊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指导手册》(试行)。
本《手册》以国家质量验收规范、工艺标准、设计文件等为依据,从土建施工管理部分入手,内容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防水工程、止水材料的施工质量控制及通病防治措施。
《手册》重点选录了工程施工生产中常见的施工质量控制,如:土方开挖与回填、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防水工程、止水施工等施工质量。
《手册》对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职责分工、文件记录管理和质量通病预控等进行了规定和说明,是一本对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执行施工工艺流程常态化、工序质量控制规范化、职责分工明确化、文件记录具体化的指导文件。
各单位、项目在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时,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对《手册》中未选编的施工工艺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执行。
在《手册》应用过程中项目要坚持高起点、严要求、认真落实,努力打造施工质量标准化工地、样板工地。
1.土方开挖1.1施工工艺流程 (5)1.2施工工艺标准图 (5)1.3预控措施 (8)2.土方回填 (9)2.1施工工艺流程 (9)2.2施工工艺标准图 (9)2.3预控措施 (11)3.混凝土垫层及防水保护层施工 (12)3.1施工工艺流程 (12)3.2施工工艺标准图 (12)3.3预控措施 (15)4.结构廊体底板钢筋安装施工 (16)4.1施工工艺流程 (16)4.2施工工艺标准图 (16)4.3控制措施 (19)5.结构廊体侧墙钢筋绑扎 (20)5.1施工工艺流程 (20)5.2施工工艺标准图 (20)5.3预控措施 (23)6.结构廊体顶板钢筋绑扎 (23)6.1施工工艺流程 (23)6.2施工工艺标准图 (24)6.3预控措施 (27)7.结构廊体顶板模板安装 (27)7.1施工工艺流程 (27)7.2施工工艺标准图 (28)7.3预控措施 (30)8.结构廊体侧墙模板安装 (30)8.1施工工艺流程 (30)8.2施工工艺标准图 (31)8.3预控措施 (35)9.结构廊体模板拆除 (36)9.1施工工艺流程 (36)9.2施工工艺标准图 (36)9.3预控措施 (38)10.结构廊体混凝土施工 (38)10.1施工工艺流程 (38)10.2施工工艺标准图 (38)10.3预控措施 (43)11卷材防水层 (45)11.1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 (45)11.1.1施工工艺流程 (45)11.1.2施工工艺标准图 (45)11.1.3预控措施 (49)11.2合成高分子卷材防水层 (50)11.2.1施工工艺流程 (50)11.2.2施工工艺标准图 (51)11.2.3预控措施 (56)12结构廊体止水钢板施工 (58)12.1施工工艺流程 (58)12.2施工工艺标准图 (58)12.3预控措施 (60)13结构廊体止水带施工 (61)13.1施工工艺流程 (61)13.2施工工艺标准图 (61)13.3预控措施 (62)14结构廊体变形缝施工 (63)14.1施工工艺流程 (63)14.2施工工艺标准图 (63)14.3预控措施 (63)1.土方开挖1.1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均匀开挖→排(降)水→修坡和清底→坡道收尾1.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1 测量放线- 在工程施工区域设置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测量的校核。
控制网应该避开建筑物、构筑物、土方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应设l0m×lOm或20m×20m方格网,在各方格点上做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标高,作为施工高程控制的依据。
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机械开挖,留置30cm人工开挖找平。
坡顶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冲刷边坡,造成塌方和破坏基底土。
基槽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地下水将至底高程下不少于50cm ,严禁雨水、地下水浸泡基土技术员质检员施工员方案、交底记录检查记录施工记录2 确定开挖顺序和坡度综合管廊地面1:.751:.75基坑开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施工操作安全。
测量员施工员质检员测量放线记录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3 分段、分层均匀开挖1:11:1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分层厚度宜控制在3m以内,若支护形式为喷锚支护的,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土钉、土层锚杆施工作业面确定,并满足设计工况要求,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
每层每段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土钉、土层锚杆施工,缩短无支护暴露时间,上一层土钉支护、土层锚杆支护完成后的养护时间或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
若采用桩基等先支护后开挖的,必须等支护符合要求后,再逐层开挖。
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记录4 排(降)水应依据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依据基坑支护设计和降水设计等文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编制排(降)水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方案。
施工员施工记录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5 修坡和清底坡面松散土质应及时清理,防止滑落伤人。
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最后清理槽底土方。
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记录6 坡道收尾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应在验槽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垫层宜浇筑至基坑围护墙边或坡脚。
施工员施工记录7 验收槽底修理铲平后,报请基坑验收质量检查验收(如设计要求对底基土压实度进行检测的,必须检测合格并验收合格后进行转序施工;如出现软基土,设计要求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按设计要求处理并检测指标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经责任主体联合验收合格后转序。
)。
施工员、质检员基槽验收记录(五方责任主体都有参加)影像、图片资料1.3预控措施2.土方回填2.1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正找平验收2.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4 分层碾压或夯打密实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一般不应超过以下规定:平碾:2km/h 振动碾:2km/h。
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
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
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
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记录、影像、图片5 检验密实度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施工员质检员检测报告检测影像、图片6 修正找平验收填方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每层检测合格,检测报告齐全,自检合格,申请联合验收。
施工员质检员验收记录2.3质量通病预控措施序号质量预控项目产生原因预控措施(3)房心处局部有软弱土层,或有地坑、坟坑、积水坑等地下坑穴,施工时未经处理或未发现,使用后,使用荷重增加,造成局部塌陷。
施,或在建筑物外墙基外采取加抹一道水泥砂浆或刷一度沥青胶等防水措施。
(4)对面积大而使用要求较高的房心填土,采取先用机械将原自然土辗压密实,然后再进行回填。
5 台阶、花台填土沉陷及受冻膨胀现象台阶和花台下回填土未分层回填夯实,使用后沉陷变形,造成混凝土垫层开裂。
地表雨水通过裂缝渗入填土中,使填土含水量加大以至饱和,冬季低温下引起冻胀,使混凝土鼓起,裂缝扩大,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的可使台阶破坏。
(1)认真做好台阶和花台下回填土,分层夯填密实。
在靠近台阶、花台混凝土垫层处夯填300-600mm厚级配砂石,代替土方,使能减少沉陷,消除冻胀。
(2)在要求较高和面积较大的台阶、花台混凝土垫层中,加Φ6@300mm双向钢筋网构造配筋,防止开裂。
3.混凝土垫层施工3.1施工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找标高、验收→混凝土搅拌→铺设混凝土→振捣、找平→养护3.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1 基层处理开挖至设计标高,清理基底无关杂物,淤泥质土,基层面采用机械夯实,对于干燥基面应先用水湿润,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施工员质检员影像、图片资料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2 找标高、验收放出基础轴线,外边线,并经验收通过。
基底地质情况、标高、尺寸均经过检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基坑验槽。
施工员质检员测量员基槽开挖平面图、隐蔽验收记录3 混凝土搅拌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设计要求),核对后台原材料,检查拌合机械计量的精确性,作好搅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后台操作人员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水。
应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少于90s。
施工员质检员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4 铺设混凝土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为了控制垫层的平整度,首层地面可在填土中打入小木桩(30mm×30mm×200mm),拉水平标高线在木桩上做垫层上平的标记(间距2m左右)。
在楼层混凝土基层上可抹100mm×100mm,找平墩(用细石混凝土),墩上平为垫层的上标高。
施工员质检员混凝土浇筑、塌落度检测记录5 振捣、找平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厚度超过20c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墙上水平标高线及找平堆为准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处补平。
用水平木刮杠刮平,表面再用木抹子搓平。
有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设计要求的坡度做。
施工员质检员施工记录6 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应在12h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施工员质检员养护工记录3.3预控措施4.结构廊体底板、控制中心底板钢筋安装施工4.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清理基层→定位放线→绑扎下层筋→放置钢筋支撑或马镫→绑扎上层钢筋4.2施工工艺标准图序号施工步骤图示说明质量控制要点责任人形成记录1 施工准备(1)按图纸和操作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交底,对钢筋绑扎安装顺序予以明确规定:(2)材料准备:成型钢筋、钢丝、垫块等到位;(3)主要机具准备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