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管节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1.3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管节模板安装工艺标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预制管节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QB-CNCEC J0402003-2017)
1 一般规定
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

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20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6-201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2)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J214-89)
2 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要求
2.1.1 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1.2 模板及支架宜选用轻质、高强、耐用的材料。

连接件宜选用标准定型产品。

2.1.3 接触混凝土的模板表面应平整,并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硬度;清水混凝土的模板面板材料应保证脱模后所需的饰面效果。

2.1.4 脱模剂涂于模板表面后,应能有效减小混凝土与模板间的吸附力,应有一定的成膜强度,且不应影响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后期装饰。

2.2 主要机具
锤子,螺丝扳手,钳子。

2.3 作业条件
2.3.1 钢筋笼已隐蔽验收合格;
2.3.2 钢模板经检验合格,刚度和强度都符合要求;
2.3.3 扣件,钢管,安全锁,安全绳经检验合格;
2.3.4 模板背面及背楞处混凝土渣已清晰干净,模板面已涂刷脱模剂。

2.4 作业人员
3 模板安装施工工艺
3.1 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模板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3.2 钢筋安装施工工艺
3.2.1 钢模板内涂刷脱模剂
钢模板安装之前清除模板表面混凝土渣,并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于钢模表面后能有效减小混凝土和模板之间的的吸附力,保证脱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

3.2.2 清理预制平台
清理预制平台上的混凝土渣,并处理平整,保证不影响测量放线及模板安装。

3.2.3 测量放线
根据管廊结构设计图纸,在预制平台上弹出定位线及尺寸线。

3.2.4 吊装配套内模板
吊装配套的内模,锁紧活动收缩杆。

要求:保持内模吻合平稳、垂直及水平居中,内活动档板必须与内模整体吻合并锁牢,防止振动时松脱变形,周圈插口端面厚度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3.2.5 吊装配套外模板
内模和钢筋骨架安装好后,把外模滑动内移到固定位置并与底座吻合好,锁紧罗丝。

要求:对接外模时必须保持周圈平衡吻合、水平居中无错位、变形、不稳固现象,合模螺栓必须锁紧,防止松动及漏浆。

3.2.5 校正内外模板
靠吊模板的垂直度,可采用磁力线坠或2cm长双“十”字靠尺检查。

如板面不垂直或横向不水平时,必须通过支撑架地脚螺栓或模板下部地脚螺栓进行调整。

钢模板的横向必须水平,不平时可用模板下部的地脚螺栓调平。

模板下部地脚应用木方垫起,增大摩擦力。

3.3 模板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和质量问题
3.3.1 模板到场后,要清点数量,核对型号。

清除表面锈蚀和焊渣,板面拼缝处要用环氧树脂腻子嵌缝。

背面涂刷防锈漆,并用醒目字体注明编号,以便安装时对号入座。

3.3.2 模板的三角挂架、平台、护身栏以及背面的工具箱,必须经全部检查合格后,方可组装就位。

3.3.3 对模板的自稳角要进行调试,检测地脚螺栓是否灵便。

3.3.4 模板安装后,如底部仍有空隙,应用塑料泡沫板或木条塞紧,以防漏浆。

但不可将其塞入墙体内,以免影响墙体的断面尺寸。

3.3.5 用油灰刀、干净的清洁球、抹布清理模具内的表面及凹凸槽等处的残垢。

关键部位灌浆孔座、手孔座、定位销孔必须采用专用工具清除孔内积垢。

自动线模具倒板轨道、固定线模具紧固螺栓等定期清洁上油、保证润滑度。

3.3.6 模具密封条、垫要严密完整、不漏气、不漏浆。

3.3.7 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对脱模剂进行配兑,并搅拌均匀。

3.3.8 组模前车间自检、质检验收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不合格者需返工清理。

3.3.9 涂抹脱模剂用抹布或海绵翻夹拖把涂刷模具内表面和模具盖板内侧。

涂抹顺序先底模后侧模和端模,涂抹时应均匀不流淌、无死角,使用后的抹布和海绵要及时清洗以备下次再用。

4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模板及支架用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进场时应抽样检验模板和支架材料的外观、规格和尺寸。

检查数量: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尺量。

4.1.2 混凝土结构模板及支架的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查数量: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

检验方法: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4.2 一般项目
4.2.1 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模板的接缝应严密;
⑵模板内不应有杂物、积水或冰雪等;
⑶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平整、清洁;
⑷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清洁,不应有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2.2 脱模剂的品种和涂刷方法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脱模剂不得影响结构性能及装饰施工;不得沾污钢筋、预应力筋、预埋件和混凝土接槎处;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

4.2.3 模板的起拱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并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应少于3面。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尺量。

4.2.4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本混凝土结构有抗渗要求,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件,应按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采取防渗措施。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位置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位置偏差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应少于3面。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4.2.5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的模板应抽查10%,且不应少于5件,不足5件时应全数检查。

注:L为构件长度(mm)。

4.3 质量记录
4.3.1 模板及支架的的质量检验证明文件,自检记录。

4.3.2 模板安装稳固性、密闭性、垂直度、平整度的检查记录。

4.3.3 脱模剂质量检验证明文件,厂家出厂的合格证明文件,脱模剂涂刷后厚度及均匀度检查记录。

4.4.4 地脚螺栓、安全锁质量检验证明文件。

5 成品保护
模具组装完毕后禁止爬上去踩踏,禁止车辆撞击模具。

6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现场应根据公司“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结合施工项目所在地政府建设、劳动、环境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和业主的规定,对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措施及方法。

6.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
6.1.1 施工用临时照明及机电设备的电源线应绝缘良好,不得直接架设在组合钢模板上,应用绝缘支撑物使电线与组合钢模板隔开,严格防止线路破损漏电。

夜间施工时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6.1.2 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的钢模板与构件连接牢固,不得架空浮搁。

6.1.3 进行模板安装前,一般是先将组合钢模板拼装成大模板之后进行吊装。

在大模板安装时,指挥和挂钩人员,必须站在安全的地方方可操作,严禁任何人员随意将大模板起吊。

6.1.4 组装平模时,应及时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

6.1.5 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应用支架固定并支撑牢固。

双面模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固定前不得摘钩。

6.1.6 清扫模板和刷隔离剂时,必须将模板支撑牢固。

6.1.7 模板放置时,下面不得压有电线和气焊管线。

6.1.8 工人必须佩带安全帽,穿劳保鞋,戴胶皮手套。

6.2 环境管理要求
6.2.1 模板安装、拆卸、清理及修复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噪声的排放,不得用大锤砸敲模板,制造认为噪音,特别是在夜间施工时需要注意控制噪音分贝在规定范围(昼间<70db,夜间<55db),不得影响周围居民休息。

6.2.2 模板拆卸后集中吊往模板堆放处集中清理
6.2.3 模板上的水泥残块清理下来后集中运往现场的垃圾站,不得随意丢弃。

模板所用的脱模剂是挥发性化学物品,容易污染环境,需要实行封闭式、容器式的管理和使用,尽量避免因泄露,遗洒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作业前对操作者进行指导,使用时注意涂刷均匀,不要过多,以免洒在地面上污染地面。

6.2.4 整个模板堆放场地已施工现场应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噪音、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