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酸离心泵检修规程己二酸离心泵检修规程己二酸装置P-状态卡 02-03页-动作卡 04-26页-附件 27-29页计算机编码:01-10 工程验收确认检修负责人:装置设备负责人:设备部主管工程师:一、检修状态000 检修前准备;010 办理施工作业票;020 确认机泵已经具备安全拆卸的条件。
100 去掉联轴器罩、联轴节和加长段110 拆卸与机体相连的冷却水线及冲洗线120 排空轴承箱内的润滑油130 松开底座上脚支撑的螺栓140 松开把泵盖紧固在泵体上的六角螺栓150 用顶起螺钉或液压拉拔器拉出拆卸组件160 锁紧轴后拧开叶轮螺母,取下叶轮170 拆卸软填料密封1.拧开紧固填料密封的六角螺母2.拧开连接泵盖和轴承箱的双头螺栓并分离它们 3.从轴封箱体取出填料4.从轴上取下轴套在必要时可用适当的辅助工具5.拿走填料呀盖180 拆卸标准机械密封1.拆轴承架紧固螺母,从轴承架上拆下泵盖2.松开机械密封压盖,拆下所有的紧固螺栓3. 把轴套连同动密封件从轴上推下,把静密封从静密封座中拆下190 拆卸泵轴积轴承1. 用拉拔器拆下靠背轮及键2. 拆下轴承前后封尘板及压盖3. 用铜棒或塑料锤轻轻敲击,取下轴4. 用拉拔器拉轴承内圈将轴承拉下200 清洗内部零件将轴承压盖,轴承,靠背轮,各种螺栓,用相应的清洗液清洗210检查内部零件1.检查叶轮的腐蚀及冲蚀情况,检查叶轮口环间隙,有必要更换型叶轮及泵体口环2.检查轴的圆跳动及弯曲度,查看轴与机械密封轴套,轴承接触的表面粗糙度3.检查轴承的游隙,及磨损情况4.检查螺栓等小部件的磨损腐蚀情况,必要时更换5.检查机械密封动静环密封面,及辅助密封O型圈,还有密封的辅助部分(弹簧,动静环座,轴套)220修复零件1.轴弯曲量小可以较直2.叶轮做动平衡不平衡时可以去重修复230 组件装配1.准备润滑油,一般需要更换密封环及垫片及螺栓2.将轴承加热到80-100度,然后将轴承推到轴上,安装到位3.将轴组件回装泵体300 轴流泵与电机间对中情况校对310 导向键、支腿螺栓与底座间间隙320 联轴器回装,及附属管线回装400 现场清扫410 机组试车和验收。
最终状态M4 交付使用二、检修初始状态动作卡000 检修前准备;001 B-( ) 检修施工的时间安排已经确定。
002 B-( ) 检修所需的零配件和相应的材料已备齐。
003 B-( ) 检查检修专用工具和经检验合格的量具、器具已备齐。
B-< > 对起吊设施进行检查,应符合安全规定。
签字( ) 004 B-( ) 查阅停机前机组各部位振动值、轴位移、轴承温度、供油压力及泄漏点。
005 B-( ) 查阅上次检修资料和有关图纸,准备好最新版本的检修作业指导书。
010 办理施工作业票;011 B-( ) 施工作业票已经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好。
B-< > 确认施工作业票规定的内容已经全部落实。
签字( )020 确认机泵已经具备安全拆卸的条件。
B < >-C < > 确认机泵电机及润滑油泵电机电源已经切断。
签字 ( )100 联轴器拆检签字( )B-[ ]拆卸对轮护罩螺栓及对轮护罩:拆下螺栓后用顶丝顶开对轮上下护罩,用吊链吊出对轮护罩B-[ ]检查对轮护罩有无损坏,检查对轮护罩螺栓有无损伤,对有问题的螺栓做标记,经有关人员检查确认后更换签字()B-[ ]采用专用找正架复查对中。
实测值径向端面B-[ ]拆卸联轴器螺栓及联轴器:用扳手和细铜棒拆卸联轴器螺栓,在联轴器和螺栓上做好定位标记,然后拿下联轴器B-[ ]检查联轴器螺栓有无损伤,螺栓与孔的配合间隙≮0.04mm;对有问题的螺栓做好标记,经有关人员检查确认后更换检查结果:签字( ) B-[ ]检查联轴器弹片有无变形及损伤,经有关人员检查确认是否更换签字( ) B-[ ]更换联轴器密封垫片,用刮刀等工具清理干净联轴器密封表面110拆卸与机体相连进回油管线及其它附属管线签字()111拆卸与机体相连进回油管线及其它附属管线112清扫与机体相连进回油管线及其它附属管线,并妥善保管。
用干净物件包扎拆卸后管线入口处,以防止异物进入管线系统中。
签字()B-[ ]检查与机体相连进回油管线及其它附属管线签字()B-[ ]更换管线连接法兰垫片120 P2201轴流泵拆卸叶轮B-[ ]拆密封罩放空螺丝(10mm的内六方)。
B-( )拆轴头固定螺丝,右旋螺丝,32mm的梅花。
拆卸间距套。
签字:()B-[ ] 测量叶轮与密封腔轴向间隙(3mm±0.5mm)。
签字()B-( )拆卸叶轮夹紧套(13mm的梅花扳手),叶轮与轴采用无键联接。
B-[ ]使用专用模板拆卸叶轮,当拆卸达到拉爪可伸入的余量后,采用液压拉爪。
签字()130 P2201拆卸叶轮侧密封腔B-( )测量密封轴套端至密封腔压盖的距离,做为回装时的参考。
将密封压缩量定位垫三件(各厚 6.35mm)固定于密封腔上,并镶嵌于密封轴套定位槽中,以防止密封腔在取出时,密封套与腔体发生位移,而使密封损坏。
签字()B-( )拆卸轴套定位螺丝(s=5mm内六方),拆卸密封腔与支承紧固螺丝(s=8mm内六方)。
签字()B-( )用顶丝顶出密封腔组件,组件上有三个O形圈,要防止损坏。
解体密封组件。
140 检查密封组件:签字()B-( )从轴承侧拆出轴套及动环组件,取下动环组件,测量其自由长度(560+0.5)及密封而的凸台高度(3.2±0.1)。
签字()B-( )拆除静环,应先将固定静环的卡环除去后,再将静环取出,检查有无磨损及划伤签字()B-( )更换静环,静环总高度减去凸台高度后尺寸应为14.4~14.5mm,否则卡环放不到位。
静环安装后,测量静环离密封腔法兰面距离应为:58+0.7+0.6mm,且平行度<0.06mm 。
签字()B-( )更换轴承,将轴套上泵环拆除后,即可拆除轴承,更换。
签字()B-( )动环更换,拆除旧动环后,检查新动环座与轴套配合的端而倒角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应修理,否则会造成动环的倾斜。
测量动环的自由长度,安装到轴套上后与轴套端距离为:1800-0.5mm。
签字()B-( )密封组装后,先测量轴套端所凸出密封腔的距离:30.8mm(自由状态下),然后采用专用调整垫δ=6.35mm固定,再测其距离为34.90mm左右,压缩量为4.1mm。
签字()150 P2201拆卸轴承箱B-( ) 拆下轴承箱与电机联接的联轴器,拆下轴承箱输出轴与工作轴的联接两半传动卡环,拆卸轴承箱与壳体的联接螺栓,吊下轴承箱,拆卸检查轴承及轴套有无磨损,修理更换确认人签字()B-( )拆卸安全密封和外侧基础密封。
确认人签字()B-( ) 测量密封轴套端与密封压盖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密封原始压缩量。
确认人签字()B-( ) 拆卸密封腔压盖螺丝(32mm的梅花或开口),松卸定位环与轴的固定,并从轴套上取下定位环。
将定位垫4件(各厚3.175mm),固定于密封腔,并镶嵌于密封轴套定位槽中。
确认人签字()B-( ) 拆卸安全密封的出入口管线。
签字()B-( ) 解体密封腔组件,并更换密封件。
签字()B-( ) 拆卸轴承箱后盖(36mm的梅花扳手,先做记号)。
签字()B-( ) 拆出副轴承,拆卸轴套及推力轴承(注意推力轴承两端有弹簧预紧)。
签字()B-( ) 拆卸轴承箱与支承的联接螺栓(36mm的梅花扳手),用吊链吊下轴承箱。
签字()B-( ) 拆卸检查轴承及轴套有无磨损,并修理或更换。
签字()200.组装、安装轴承侧密封腔:签字()B-( )注意先安装轴承箱及轴承箱侧的密封,以使轴的轴向位置确定,再安装叶轮侧密封。
签字()B-( ) 拆卸密封腔压盖螺丝(32mm的梅花或开口),松卸定位环与轴的固定,并从轴套上取下定位环。
将定位垫4件(各厚3.175mm),固定于密封腔,并镶嵌于密封轴套定位槽中。
签字()B-( ) 拆卸安全密封的出入口管线。
签字()B-( ) 拆卸密封腔组件。
签字()B-( ) 解体密封腔组件,并更换密封件。
签字()200.组装、安装轴承侧密封腔:签字()B-( )注意先安装轴承箱及轴承箱侧的密封,以使轴的轴向位置确定,再安装叶轮侧密封。
签字()B-( )基础密封静环凸出压盖3.2mm左右,动环距离轴套端133mm。
安全密封静环离压盖61.6mm左右,动环离轴套端44mm左右。
此时密封腔组合后,两套密封的压缩量应一致,均为4.8mm左右。
组装后,使用四块厚3.175mm的测量垫在压盖上,沿90°方向插入轴套槽并固定,此时就确定了压缩量。
签字()B-( )密封腔装于轴上,此时注意应将叶轮侧轴用千斤顶顶起,使其处于孔中心位置,以确保密封腔不受力。
签字()B-( )装轴承箱壳体,并把紧签字()210.安装轴承:如更换轴承,则安装轴承套后应用以下方法检测,并调整轴承间隙。
不装弹簧,将轴承放到位,安装推力轴承压盖和径向轴承箱,并在相隔120°的三个点测量推力轴承压盖与轴承箱间隙,取平均值后再增加0.1~0.2mm的间隙后确定所加垫片厚度,安装垫片到机组里,并测量转子窜量在0.1~0.2mm之间,然后安装弹簧,在轴承不受任何机械力的情况下,用扭矩扳手紧固压盖,扭矩为203N·m。
如转子窜量过大或过小,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轴承压盖垫片厚度调节。
签字()B-( )安装鼓形滚柱轴承至短轴,将轴承挡圈滑至短轴上,并紧固,将短轴装入轴承箱,紧固压盖,检查窜量为0.127mm~0.381mm,将轴承箱倒立安装6个预紧弹簧,安装轴承保护压盖,手动检查短轴的转动状态。
签字()B-( )紧固轴承轴套端的备帽(注意轴套与轴之间有防转键),扭矩为17.0 N·m。
签字()B-( )测量备帽离轴头距离146.9mm,以确定安装是否到位,用内六方螺丝上紧备帽。
签字()220.安装靠背轮,此时不得转轴,防止安全密封的调整垫滑脱。
签字()230.固定外侧基础密封与安全密封的轴套。
注意紧固定位环时要使定位环靠紧轴套端,然后用5mm的内六方紧固,扭矩为18.7N·m,最后取下调整压缩量的垫片。
签字()240.叶轮侧密封腔的组装:静环厚度在14.5mm以内,否则固定静环的卡环将装不到位。
动环安装后离轴套端120mm左右。
轴承与轴套的配合为过渡配合,如要更换轴承,需将轴套上泵环取下后,再敲出轴承。
密封腔组装好后,轴套端伸出压盖约30.8mm,此时在压盖相距120°方向上安装3个厚度为6.35mm垫片(误差<0.02mm)以确定压缩量,此时轴套伸出压盖34.9mm左右。
签字()B-( )检查密封腔与壳体密封间的3套O形圈是否损坏。
签字()B-( )将密封腔安装于轴上,用千斤顶将轴顶起,以确保轴在中心,并联接于泵壳体上(注意不可猛烈敲击),轻推即可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