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简介

安徽简介

1.安徽简称“皖”:源于春秋时期古皖国,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又称皖山。

2.徽商: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300年前,古老的徽州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并不是指所有安徽商人)。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3.A.徽商流长的原因: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部动力加上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

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破“重农抑商”,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B. 徽商产生条件1、古徽州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

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人口众多,山多地少,怎么办?出外经商是一条出路。

2、丰富资源促进了商业发展。

徽商最早经营的是山货和外地粮食。

如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做墨、油漆、桐油、造纸,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

外出经商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4、明清是我国商品经济较发展的时期,明清已有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徽商鼎盛之时。

4.徽文化: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5.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主要流传在安庆市一带,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一个剧种。

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吸收了京剧、汉剧、昆剧、越剧、评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辞店》等。

6.徽剧: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

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

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

清乾隆年间,“三庆”、“春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

清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

7.花鼓灯: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以怀远、凤台、凤阳和颍上四县最为盛行,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代表剧目:花鼓灯《刘海戏金蟾》、《玩灯人的婚礼》、《网中情》、《新媳妇挑塘》等剧目多次参加国庆庆典演出和全国调演,《新媳妇挑塘》并被拍成电影。

8.凤阳花鼓:又名双条鼓,花鼓小锣。

起源于旧凤阳府临淮县一带(今凤阳县东部),主要有唱堂会和坐场唱和唱门头三种表演方式,唱堂会是纯粹的舞台表演形式,坐场唱是街头卖艺形式,唱门头则是沿街门店铺的一种乞讨形式。

凤阳花鼓主要流传在蚌埠、凤阳一带。

代表曲目《凤阳歌》、《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鲜花调》、《十杯酒》、《孟姜女》等100多出。

9.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

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

代表剧目为《借罗衣》、《打芦花》、《讨学钱》、《休丁香》、《雪梅观画》、《花园扎枪》。

10.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庆府桐城县人(今桐城市、枞阳县和安庆市宜秀区等部分地区)故名。

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有1200余位桐城派作家、2000多部著作、数以亿字的资料——这些数字就是崛起于200余年前的桐城散文派在其间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

11. 新安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2.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

明代徽籍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郑重、雪庄等,都曾为版刻绘画。

从明正统至清道光间,黄姓刻工插图刻画的图书达240余部。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12.龙城画派:清初,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于龙城(萧县县城的古称),挥洒于室,活跃于世,整个龙城书画活动沸沸扬扬。

他们既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又冲破传统的束缚,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技艺日高一日,一时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出现了吴作梓、刘云巢、张太平、王维翰、吴凤昭、吴凤祥(柳庵)、张昌、袁汝霖等有影响的书画家数十人。

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境趋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国,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在县治龙城,被称为“龙城画派”。

13.安徽方言:14.徽菜: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发端于南宋年间徽州歙县,徽州因处于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

黄山植物就有1470多种。

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

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

15.景点: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司空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节庆活动:17.文化名人: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曾培育出道教文化、桐城派、建安文学、北宋理学、徽文化、皖江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陈独秀、胡适、邓石如、赵朴初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18.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少胜多。

19.淮河文化: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涡阳、蒙城、亳州一带和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淮南寿县一带涡阳老子道家发源地.•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社会文化思想活跃,在涡阳、蒙城诞生了以老聃、庄周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其与儒、释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三大体系。

•庄周的代表作《庄子》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所赞美,誉为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说理还情、深浅俱妙。

•他的寓言故事《郢yǐng人垩鼻》、《庖丁解牛》、《涸辙之鱼》等篇,都是形象美与思辩美相结合的作品。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

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

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

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

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

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

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

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

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20.建安文学: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曹操沛国谯qiáo郡(今亳州市)人,及其子曹丕、曹植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曹操的代表作,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气魄宏伟且有苍凉之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篇。

•曹丕的《典论. 论文》,是中国现有最早的文学评论的专篇。

•曹植的诗,对五言诗的发展有过一定的影响。

•曹氏父子以及围绕他们的“七子”、蔡琰等众多作家,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他们的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正如《文心雕龙.时序》所说:“观时时文,雅好慷慨,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两笔长,故由梗概多气也。

”建安诗歌这种杰出成就形成了后来称为“建安风骨”的传统。

21.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嵇康、刘伶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经典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无』的问题,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其发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调和儒道,使儒道兼容.•嵇康( 223 ~ 263 年)谯国(今宿县)人。

•他的诗歌四言成就显著,风格清逸脱俗,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是文学史上的名篇。

•嵇康精乐理、善操琴,著有琴赋,又将自创古琴曲《长侧》、《短侧》、《长清》、《短清》四首收入《嵇氏四弄》。

•由于他不满司马氏的统治,终遭杀身之祸。

传说他临刑之时,面无惧色,弹完古琴曲《广陵散》。

•嵇康还是一位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他列为魏晋时 23 位名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