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一、安徽省概况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
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曾培育出道教文化、建安文学、桐城派、北宋理学、徽文化等,涌现出老子、庄子、管子、曹操、华佗、包拯、朱元璋、李鸿章、胡适等一批著名历史人物。
产生于淮河流域的老庄道家学派,与儒家学说一起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支柱;徽文化是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化流派。
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黄梅戏是中国四大戏曲门类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安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汽车、机械、家电、化工、电子、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丰原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马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2011年,马钢钢产量1668万吨,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海螺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水泥和塑料型材生产企业。
依托奇瑞、江汽等自主品牌骨干企业,2012年全省汽车产量达108.5万辆。
家电综合生产能力超7000万台(套),居全国前列。
安徽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著名大学在内的普通高等院校107所,2012年末在校大学生102.3万人。
科研机构2091家。
从事研发活动人员14.5万人。
安徽也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省会合肥又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全省现有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7家。
2012年,全省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78项,受理专利申请74888件,授权专利43321件。
二、安徽省经济概况(2013年前三季度)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1361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1.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84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4392.8亿元,增长9.4%。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夏粮再获丰收。
夏粮实现连续10年增产,总产达1338.5万吨,比上年增产37万吨,增长2.8%。
早稻总产130.8万吨,减产1.2万吨,下降0.9%。
油菜籽总产130万吨,下降3.1%。
三季度以来,随着各项稳定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生猪价格止跌回升,生产保持稳定。
9月末猪粮比价为6.49:1,重新回到盈亏平衡点以上。
9月末,生猪存栏1610.4万头,增长0.2%;能繁母猪存栏150.7万头,增长5.9%。
前三季度,生猪出栏2129.8万头,增长1.5%;主要肉类产量269.5万吨,增长0.9%;水产品产量148.6万吨,增长5.5%。
2.工业生产平稳运行,效益逐步改善。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44.6亿元,增长13.7%,增幅比全国高4.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985.5亿元,增长12.6%;重工业增加值4159亿元,增长14.2%。
分行业看,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8个增加值保持增长,17个行业增速超过15%。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分别增长40.3%、20.7%、17.5%和16.5%。
重点监测统计的44种工业产品中有35种产量同比增长。
其中,钢材、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1.2%和12.1%,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分别增长8.7%、16%和7.3%,彩电下降7.1%,汽车下降4.7%。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92.9亿元,增长18.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半年分别提高17.9个和6.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其中大型企业由上年同期、上半年分别下降35%和5.3%转变为增长8.4%;亏损企业亏损额117.8亿元,下降13.3%,降幅比上半年扩大8.9个百分点;8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1%,比全国低4.7个百分点,比3、6月末分别回落2.3个和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3316.7亿元,增长21.6%,增幅与上半年持平。
新开工项目15575个,增长10.5%(上年同期为下降9.7%),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560.9亿元,增长18.9%,比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6.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到位资金15026.4亿元,增长25.1%。
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5%,国内贷款增长8.7%,自筹资金增长27.7%,利用外资增长5.7%。
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2875.6亿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3.9%,回落1.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4124.2万平方米,增长36.2%,比上半年回落7.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116.2亿元,增长40.7%,回落6.2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稳中趋快,农村增速快于城市。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2.1亿元,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1.1亿元,增长13.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61亿元,增长14.1%。
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4165.5亿元,增长13.9%;餐饮收入506.5亿元,增长11.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汽车增长2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和8.7个百分点;金银珠宝增长31.8%,日用品增长22.3%,分别提高11.5个和4.4个百分点。
5.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利用外资增速加快。
自6月份以来,我省外贸出口额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331.9亿美元,增长9.2%,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206.3亿美元,下降2.2%;进口125.6亿美元,增长35.1%,比上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5家,增长13.8%;合同利用外资16.5亿美元,下降5.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3.1亿美元,增长24.8%,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6.财政收入保持增长,支出重点保障民生。
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收入2551.2亿元,增长10.6%,增幅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1.3亿元,增长18%,比全国高5.3个百分点。
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五大主体税种收入,8、9月份分别增长11%和12.3%,扭转了6、7月份持续下降(分别下降2.9%和0.5%)的局面,前三季度增长3.6%。
财政支出2905.3亿元,增长9.7%,比上年同期回落13.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分别增长12.8%、34.5%和16%,累计支出1088亿元,占总支出比重由上年同期的34.1%提高到37.4%。
7.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新增额同比均增加。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031.6亿元,增长19.5%。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26775.2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3791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276.5亿元,增长18.9%。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8691.4亿元,增长18.3%,比上半年、上年同期分别回落 0.4个和1.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余额比年初增加2363.4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
8.转型发展继续取得成效,大中型企业生产形势好转。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6%和16.5%,增幅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2.9个和2.8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9.1%和39.2%,比上年同期提高4.8个和6.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中,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22.7%,增幅比全部投资高1.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8.8%,低于全部投资2.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7%,增幅比一季度、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7个和5.1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21.5个和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