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咳嗽咳痰

咳嗽咳痰

咳嗽与咳痰一、定义:1.咳嗽:一种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道分泌物,是人体防御性反射动作。

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属病理现象2.咳痰:借助咳嗽反射,将呼吸道病理性分泌物从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因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过敏性等因素引起的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腺体分泌↑与粘液,吸入的尘埃,组织坏死物等混合为痰液。

咳嗽是反射性防御动作,咳痰是一种病态现象二、发生机制1.咳嗽:延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引起的神经反射三、病因1.呼吸道疾病:感染、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呼吸道异物等2.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3.心血管疾病: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4.神经精神因素:大脑皮质及延髓中枢受炎症、出血刺激(脑炎、脑膜炎)四、护理评估1.咳嗽的时间与规律(1)突然的发作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刺激性气体(2)慢性咳嗽—慢支炎、肺结核(3)清晨或体位变动时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支气管扩张、肺脓肿(4)餐后咳嗽或平卧、弯腰—胃食管反流病2.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呈刺激性呛咳(2)湿性咳嗽:咳嗽有痰液滚动的声音3.咳嗽的音色(1)鸡鸣样样咳嗽—百日咳、会厌部及喉部疾病(2)金属音咳嗽—肿瘤压迫气管所致(3)咳嗽声音嘶哑—声带炎症、肿瘤压迫喉返神经(4)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衰弱、声带麻痹4.痰液性质与痰量(1)性质:粘液性、浆液性、脓性、血性、混合性白色粘痰牵拉成丝难以咳出(真菌感染)铁锈色痰(肺炎球菌)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的特征表现)红砖色果冻痰(克雷伯杆菌)黄绿色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恶臭痰(厌氧菌感染)(2)痰量分度:轻度<10ml/d、中度10-150ml/d、重度>150ml/d5.咳痰能力(1)自主咳嗽、自诉不费力:排痰通畅,注重观察、指导(2)自主咳痰、主诉费力:排痰不够通畅、存在痰堵风险(3)被动咳痰、需借助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明显困难、需要物理治疗(4)被动咳痰、依赖吸痰:排痰能力差,按需吸痰6.气道温湿化影响因素(1)张口呼吸(2)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吸入气经过部分呼吸道或完全不经过上呼吸道,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干冷空气未经过加温加湿进入肺内,影响纤毛正常摆动,使得患者痰液干痂、排痰困难、感染控制不佳。

请使用加温湿化器7.伴随症状/体征(1)伴发热:见于急性感染、肺结核、脓胸(2)伴胸痛:见于肺炎、气胸、胸膜炎、肺癌(3)伴喘憋:常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水肿(4)伴哮喘音:见于支气管哮喘(5)伴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6)伴杵状指:见于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8.异常化验指标(1)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能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病毒感染可能9.异常检查结果(1)痰涂片,药敏试验:用药指南(2)PPD(结核菌素试验):有无结核杆菌感染(3)X线胸片:胸部疾病普查(4)肺功能:指导呼吸疾病的诊断(5)胸部CT:胸部组织病变的定性诊断、定位(6)气管镜:诊断、治疗、抢救(7)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肺癌普查及早期诊断10.处理痰液的行为是否将痰液吐入有盖透明容器护士指导、观察五、护理措施(一)痰堵窒息急救护理严重呼吸困难、烦躁意识丧失、口唇甲床发绀、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提示着窒息的可能,我们需要将患者去枕平卧、开放气道、清理气道分泌物(吸痰)、观察生命体征及痰液情况、进一步治疗(二)一般护理1.评估患者咳痰的能力,痰液的性状及量。

2.避免诱因(1)避免各种刺激因素:过敏原、物理化学刺激、异味等(2)注意痰液的正确处置,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病室通风(3)严格手卫生3.保证气道温湿化(1)温度18-20°C,湿度50%-60%(2)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3)当患者张口呼吸或开放气道后,必须使用加温湿化器吸入气体。

4.促进有效咳痰(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2)吸入疗法(3)胸部叩击(4)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5.正确留取痰标本: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的基础(1)痰标本应在晨起留取(2)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正确留取漱口有效咳嗽弃去第一口,留取第二口痰标本6.规范处理痰液:使用带盖的透明容器盛放痰液。

(三)用药护理1.合理用药:痰多者禁用强力镇咳治疗、痰液粘稠患者可用化痰药物2.咳嗽咳痰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镇咳药分外周性及中枢性,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依赖性及非依赖性祛痰药分为粘液分泌促进药、粘液溶解药3.用药后观察:化痰药:观察患者痰液性状、排痰的情况镇咳药:观察咳嗽情况有无改善,呼吸运动有无变化以及病人的排痰情况(四)健康教育➢共同寻找原因➢指导有效咳嗽及排痰➢指导正确收集及处理痰液➢指导营养及水分的摄入➢针对原发病健康教育六.案例分析病例1患者,女,67岁,因“咳嗽咳痰50年,伴喘息30余年,加重1周”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患者5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后反复发作,冬春交替时明显;入院前30余年伴发活动后喘憋,病情逐渐加重,未规律诊治。

入院前一周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脓痰,量较少,多发于晨起及睡前;发热,体温最高39°C;喘憋、无力,活动后明显,不能平卧。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食欲下降,大小便、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行肺功能检查,考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对青霉素有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8℃P:96次/分R:27次/分BP:130/75mmHg桶状胸,双侧呼吸运动一致,双下肢无水肿,其余无阳性体征实验室化验结果:血常规:白细胞11.93×109/L 中性粒细胞比例76.7%血生化:白蛋白27.2g/L动脉血气分析(吸氧2L/min)pH7.374 PO288.2mmHg PCO264.3mmHg SaO296.9% 痰标本涂片、培养及药敏:结果未回治疗及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沐舒坦化痰、平喘治疗患者可自主咳痰,需护士每日给予拍背、指导病人排痰,床旁备负压吸引装置某日护士巡视病房,见患者坐位,烦躁、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发绀,立即呼叫医师并给予吸痰,吸出黄色脓痰约10ml,后患者症状缓解,可半卧位安静休息。

(1)评估结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明确白细胞增高、痰液黄脓样—提示细菌感染存在患者精神差、进食不佳、白蛋白低,且咳痰无力,判定患者存在排痰困难的问题病例中患者的突发状况即为痰堵-需立即处理(2)护理思路患者30年未规律诊治、病情逐渐加重—依从性差主诉青霉素过敏—加强用药管理、反馈医生白蛋白低、食欲差—营养不良、行饮食指导患者不能平卧—局部皮肤需要保护(3)护理措施(1)痰堵窒息的急救护理(2)评估——环境、排痰情况、自理能力、营养情况(3)观察——痰液、生命体征、进食、用药(4)指导——饮食、有效咳嗽咳痰、皮肤护理(5)特殊观察——青霉素过敏,用药查对病例2患者,男性,63岁,因肺部阴影性质待查入院。

入院时T:36.4℃,P:72次/分,R:16次/分,BP:130/70mmHg.全麻后,经胸腔镜行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

术后安返病房,遵医嘱给予一级护理,鼻导管吸氧3L/min。

患者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1根,伤口敷料干净无渗血,引流液为血性,液面波动明显。

患者留置尿管1根,尿色正常,引流通畅。

术后4小时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术后第1天起,遵医嘱患者每日3次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1)护士如何协助术后患者咳嗽咳痰?术前—解释咳嗽咳痰对于预防术后肺不张的意义,讲解深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

术后—观察患者咳嗽咳痰的情况,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条件下尽早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准确执行雾化医嘱,护士用手平放于伤口两侧,适当固定,防止咳嗽时牵拉伤口引起疼痛。

(2)若患者因伤口疼痛拒绝咳痰,护士该如何处理?若患者因伤口疼痛拒绝咳痰,护士除采用以上方法外,可征求医师意见,遵医嘱给予镇痛治疗。

病例3患者,男性,77岁,因反复咳嗽40余年,伴喘息30余年,加重1周入院。

患者入院前40余年,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每年冬季发作,持续3个月;入院前30余年伴发活动后喘憋,未进行系统诊治;入院前20余年,出现双下肢水肿;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粘痰,不易咳出,喘憋加重,双下肢水肿加重。

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患者一级护理,普食,并且遵医嘱给予患者抗感染、沐舒坦化痰及喘啶平喘,口服螺内酯、氢氯噻嗪利尿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IPAP14cmH2O,EPAP4cmH2O,氧流量4L/min,在此条件下查血气分析示:pH7.438 ,PaO267.1mmHg,PaCO2 53.1mmHg ,SaO2 92.9%(1)肺心病患者接受利尿剂治疗时,护士应观察哪些内容?应观察患者尿量变化、水肿消退情况;观察电解质变化,及时发现有无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特别观察患者有无痰液粘稠排出困难。

(2)若患者主诉夜间入睡困难,希望服用地西泮,护士应如何处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必须谨慎,因为镇静药物会抑制呼吸中枢,引发肺性脑病。

护士发现患者入睡困难时,首先要分析原因,找到原因之后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

护士的暗示巡视、询问和安慰也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改善睡眠;护士也可在患者睡前,协助其热水泡脚,增加舒适感、利于放松。

病例4患者,男性,53岁,因确诊右肺癌5个月余,化疗6周期,拟行第7次化疗入院。

患者入院后出现阵咳,可自行咳出白色泡沫痰,偶有血丝。

遵医嘱给予患者二级护理,阿桔片、可待因等镇咳治疗。

(1)是否所有咳嗽的患者都应接受镇咳治疗?为什么?不是。

咳嗽作为机体保护性反射,是呼吸道自净能力的体现,可以排出痰液,利于感染的控制。

随着气道炎症的控制,咳嗽会逐渐减轻。

当炎症控制不佳、痰液引流不畅时,盲目镇咳会干扰感染的控制,甚至引起痰堵窒息。

(2)该患者接受第7周期化疗首日,护士发现痰中带血量增加,为什么?患者存在何种风险?护士该采取什么措施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时,肿块减小、坏死、出血,有可能咯血或咯血量较前增加。

患者存在大咯血、失血性休克、气道阻塞的风险。

护士应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床旁备负压吸引装置,并加强向患者宣教,防止大咯血引起窒息。

七、思考题1.外科手术后患者咳嗽咳痰的意义是什么?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怎样指导?2.“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氧疗原则是什么?为什么?3.患者使用镇咳药的原则是什么?【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