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纯金属的凝固
1名词解释
过冷度,临界晶核,临界晶核半径,自发形核,能量起伏,形核功,形核率,变质处理,柱状晶带,等轴晶,异质形核,非晶态金属
2判断
1 纯金属中含有少量杂质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
()
2 临界半径r
K
大小仅与过冷度有关。
()
3 液态金属凝固时,临界晶核半径与过冷度成反比。
()
4 在液态金属中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为零。
()
5 任何温度下液态金属中出现最大结构起伏是晶胚。
()
6 任何过冷度下液态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却是晶核。
()
7 湿润角θ =180e时,异质形核最容易进行。
()
8 枝臂间距是指相邻两树枝晶一次轴之间的距离。
()
9 为了细化晶粒,工艺上采用增大过冷度的方法,这只对小件或薄件有效,而对较大厚壁铸件并不适用。
()
10 从非均匀形核计算公式:A
非均匀=A
均匀
(2-3cosθ+cos3θ)/4看出当θ=00时固相杂质相当于
现成的大晶核。
()
11 理论凝固温度与固/液界面处温度之差,称为动态过冷度。
()
12 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温度熔点之差。
()
13 液态金属结晶时,其临界晶粒半径rK是不变的恒定值。
()
14液态金属结晶时,其理论结晶温度与固/液界面处温度之差称为临界过冷度。
()
3问答
1 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
2 试根据凝固理论,分析通常铸锭组织的特点。
3 试说明在铸锭中获得细等轴晶组织可以采取的措施。
4 回答液态金属凝固时均质形核的有关问题:
(1)写出临界晶核半径γ
k
的表达式;
(2)画出γ
k
与过冷度∆T的关系曲线示意图;
(3)写出形核功∆G
k
与临界晶核界面能的关系式;
(4)简述均质形核的必要条件。
5 简述液态金属结晶时,过冷度与临界晶粒半径,形核功及形核率的关系。
6 简述湿润角θ,杂质粒子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态对异质形核的影响。
7 铜的熔点Tm=1356K,熔化热v Hm=1628J/cm2,σ=177erg/cm2,点阵常数a=0.3615nm。
求铜v T=100e时均匀形核的临界核心半径和每个临界核心的原子数目。
8 欲获得铸锭整个断面为细等轴晶或整个断面为柱状晶,各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9:何谓过冷,过冷度,动态过冷度,它们对结晶过程有何影响?
10:根据冷却速度对金属组织的影响,现要获得微晶,非晶,亚稳相,请指出其凝固时如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