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呼吸复习课(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复习课(第一课时)

《细胞呼吸复习课》(第一课时)高中生物必修一撰稿教师:陈卉琴授课教师:陈卉琴授课班级:高三(7)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1)细胞呼吸的概念;(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和联系;(3)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和应用;(4)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2.知识与能力:(1)通过呼吸作用的两种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2)通过典型例题的训练和讲解,形成知识迁移的良好习惯;3.过程和方法:评价式过程,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4.情感目标:通过呼吸作用的复习,培养学生前后知识的贯通和联系的能力,养成正确有效的知识整理和梳理方法,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1)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2)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教学难点](1)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2)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比较;[教研课题]在实验探究的情景中,完成高三重难点知识的复习环节,本节课创设的是实验性的题型解题情景。

[教学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共同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教具]课堂课件展示,学生学案一份[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紧张的时候平复心情的最好方式是什么?——深呼吸!那么“呼吸”和“细胞呼吸”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一)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呼吸”是简单的气体交换,指高等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强调其中的重点: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方式有两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发生过程,强调场所和产物的区别;展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两种发生过程,强调两种无氧呼吸类型的生物种类;(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讲解完后,通过表格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创设情景]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表格比较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关存在有区别还有联系和实质,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氧化分解的实质。

表格比较完后,完成学生训练的例题一。

[设置例题]例题一: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供选答案:A.H2O+CO2 B.乙醇+ CO2 C.丙酮酸D.无反应(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C,乙D,丙A(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D,乙A,丙A(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B,乙 D ,丙B(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一中的丙试管。

[讨论环节]注意在谈论过程中,要提示学生先判断呼吸的类型,在判断所具有的条件只能发生呼吸作用的哪一或者哪几阶段的反应,因此作用解题的切入点。

(三)影响呼吸作用的外因和应用1. 呼吸作用和温度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的理解,自行完成呼吸作用和温度关系的曲线,让若干位学生展示并讲解完成情况。

注意:比较温度和酶的曲线关系;呼吸速率温度/℃[设置问题]温度影响呼吸速率实质是通过影响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但是酶促反应和温度关系的曲线中,和横坐标是由交点的,但是在这张曲线中却不画交点?为什么?答案:因为这是表示呼吸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不针对哪一种具体的生物,所以没有确定的交点,只有大致的走势。

2. 氧气浓度和呼吸速率的关系;先出示氧气吸收量、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浓度的曲线关系,通过学生对曲线的理解,在图中画出无氧呼吸的曲线。

注意:讲解CO2释放量曲线 和O2吸收量的含义[讨论环节]注意提示学生CO2释放量曲线代表氧气浓度不断增加过程中,细胞呼吸所释放的全部二氧化碳量(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O2吸收量的曲线代表氧气浓度增加过程中,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同时这个曲线也能代表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无氧呼吸的曲线绘制要抓住起点和终点,无氧呼吸开始于1,结束在两条曲线交点的横坐标上。

[设置例题] 例题二:1.B 、P 、Q 的生物学含义; B : ; P : ; Q : ;2.氧气浓度调节到何浓度时,最有利于蔬菜气体交换的相对值1O 2%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运输?为什么?;3.若AB段=BC段,则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倍。

答案:1 .B——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Q——只进行无氧呼吸; P——只进行有氧呼吸;2.A点,氧气浓度为5%;此时细胞呼吸强度最弱,蔬菜中有机物消耗最少。

3. 3倍3. 呼吸作用和水含量的关系;自由水的含量会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因此也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升高,呼吸作用加强。

(四)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通过叶肉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所发生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展示,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区别:例如场所、实质等,联系:例如气体的互相利用,有机物的提供和消耗,ATP的产生和利用形式等等。

彩图展示:通过学生理解和归纳,整理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完成课堂例题三;[设置例题]例题三:将一株绿色植物培养在H218O的水中进行光照,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可能存在于( D )①C6H12O6②呼吸作用生成的水中③周围的水蒸气中④周围空气的CO2中⑤周围空气的O2中A. ①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在例题讲解中,整理出物质的转移途径和方式,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联系在一起。

H218O水的光解得到18O2,有氧呼吸得到H218O,水再被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利用得到C18O2,在利用光合作用得到C6H1218O6,所以答案选择D。

[归纳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呼吸作用知识中的相关难点,通过例题的练习和课堂的讨论,掌握了解题的相关技巧,希望同学们回去及时巩固和复习,下节我们将继续讨论呼吸作用的相关习题。

创设情景,突破难点——《细胞呼吸复习课》课堂实录教学背景:《细胞呼吸》是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教材第三章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安排的是高三复习课的内容。

对于本部分内容而言,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同时前后章节的练习比较紧密。

细胞呼吸可以和光合作用联系在一起考查综合题,也可以就呼吸类型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考查综合题,所涉及的题目难度都较大,又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性。

所以本课堂实录针对内容特点,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

课堂实录: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紧张的时候,平复心情的最好方式是什么?生:深呼吸!师:那么“深呼吸”和这节课的“细胞呼吸”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生:呼吸是气体交换,细胞呼吸是……(生回答)师:对,“呼吸”是简单的气体交换,指高等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而“细胞呼吸”是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强调其中的重点: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师:细胞呼吸的方式有几种呢?生齐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师设问:既然是氧化过程,为什么无氧呼吸也是细胞呼吸的一种方式呢?生思考……师引导:氧化过程是脱氢的过程,无氧呼吸也是氧化。

(展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发生过程,强调场所和产物的区别;展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两种发生过程,强调两种无氧呼吸类型的生物种类);二、对比知识点,以表格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师:下面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完成下列表格的比较内容。

生完成表格全体学生共同完成,表格比较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关存在有区别还有联系和实质,强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氧化分解的实质。

师:通过表格的比较,同学们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通过一道例题检验大家的掌握程度。

(例题一展示)例题一: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处理的匀浆分别放人甲、乙、丙3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供选答案:A .H 2O+CO 2B .乙醇+ CO 2C .丙酮酸D .无反应(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1mol )的葡萄糖溶液,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C ,乙 D ,丙 A(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2mol )的丙酮酸,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D ,乙 A ,丙 A(3)实验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重复实验一,甲、乙、丙中的终产物分别是:甲 B ,乙 D ,丙 B(4)实验四: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等量的萤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比较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 别 条件 场所 产物 能量实质 联系 ① ②发光的物质)。

重复实验一和实验二,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实验一中的丙试管。

生讨论思考师提示:注意在谈论过程中,要先判断呼吸的类型,再判断所具有的条件只能发生呼吸作用的哪一或者哪几阶段的反应,作为解题的切入点。

生讨论思考师:3支试管中间的物质有什么区别?细胞匀浆里有什么?上清液有什么?沉淀物有什么?(引导学生联想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的区别)生:细胞匀浆有细胞的各种成分和细胞器;沉淀物是细胞器(包括线粒体);上清液时细胞质基质;师:各个实验中的呼吸类型有区别,同时在不同的反应物下,不同的场所下,只能进行哪一种呼吸类型,以及到反应的哪一个阶段?带着这样的思考方向,完成例题一。

(5分钟后请生作答)。

预设作答过程出现的错误。

师:实验一、二只发生有氧呼吸,葡萄糖在基质中水解为丙酮酸,在匀浆中水解为终产物,在线粒体中不发生反应;丙酮酸在基质中不发生反应,在匀浆中水解为终产物,在线粒体中水解为终产物。

师:实验四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实验一中哪一支试管产生的ATP最多?——第三支,有三个阶段所有的能量。

情景设置分析:通过实验设计的题目检验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此道例题设计了多个实验过程,可以检测多个层面的知识点。

三、设置图表分析,理解影响因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1. 呼吸作用和温度的关系;先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的理解,自行完成呼吸作用和温度关系的曲线,让若干位学生展示并讲解完成情况。

注意:比较温度和酶的曲线关系;呼吸速率温度/℃师:温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之一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通过什么物质来体现?生: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师:酶和温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生:描述曲线,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到最适宜温度后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师:呼吸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也是这样,注意因为表示的是趋势,所以和横坐标没有交点。

师:那么这种关系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利用价值?生:低温利于种子的保存,温室作物种植在晚上要适当降温,有利于增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