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疹课件

麻疹课件


七、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 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 2.多核巨细胞检查 3.血清学检查 (1)抗体检测 (2)抗原检测 4.病毒抗原检测 5.病毒分离
八、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
于5岁以下患儿。占麻 疹患儿死因90%以上。
多不严重,主要为继发
失 部位:双侧第二磨牙对面颊粘膜上,起初仅 数个,1-2天内迅速增多融合,扩散至整个颊 粘膜,形成表浅糜烂,形似鹅口疮。
形态:0.5-1mm针头大小小白点,周围有红晕
六、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皮疹。
*皮疹形态:大小不等淡红色斑丘疹,疹间
皮肤正常,压之退色,直径约2-3mm。
出疹期 皮疹的特点
恢复期
ELISA法
糠屑样脱皮,色素沉着
麻疹抗体(SIgM)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病原 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 皮疹特点 发热与皮疹关系
麻疹
麻疹病毒
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 炎,发热2-3天口腔粘膜斑
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 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离
发热3-4天,出疹期 热更高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
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易感性:普遍易感。 5、流行特征:冬春季为主
四、发病机制
五、病理
状内皮系涵体
六、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为6~21天,平均为10天,接受 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21~28天。
风疹
风疹病毒
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 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 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 疹
幼儿急疹
人疱疹病 毒6型
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 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 可肿大
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 出齐,次日消退
高热3-5天,热退疹 出
猩红热
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
33
麻 疹 measles
一、 概

1.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
炎、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全身斑丘
疹。 大多终身免疫。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
二、病原学
(一)病原体: 麻疹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属于副粘液病 毒组,只有一个血清型。 (二 )麻疹病毒特征: 1、在体外生存力弱 a、在流通空气中或在阳光下半小时既失去 活力。 b、能被紫外线杀灭。 c、对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度,补充水分、维生素A,保持皮肤、眼、耳
、口腔黏膜清洁。
十、治疗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 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 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 。
十一、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 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 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 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 只维持8周。 (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 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
二、病原学
(二 )麻疹病毒特征:
2、耐寒耐干燥,在低温下能保持较久。 3、病毒存在于患者前驱期及出疹期,可在患 儿的眼结膜、鼻、咽、气管分泌物、血和尿 中检出。 4、感染后可产生三种抗体,即补体结合抗体 、血液抑制抗体、中和抗体。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肺部感染,病原可分为
病毒性与细菌性。
八、并发症
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远期并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九、诊断及鉴别诊断
潜伏期
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发热+眼结合膜炎+呼吸道卡他症状
前驱期
+Koplik spots
*出疹顺序:耳后、发际

前额、面、颈 四肢 手掌
胸、腹、背(躯干) 、脚底。
13
出 疹 期
六、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恢复期
出疹3-4天,皮疹 消退。 消退顺序与出疹相同 疹退时有麸状脱屑及 色素沉着。
六、临床表现
(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 2.重型麻疹 (1)中毒性麻疹 (2)休克性麻疹 (3)出血性麻疹 (4)疱疹性麻疹 3.异型麻疹
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 扁桃体炎
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 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 脱皮
发热1-2天出疹,出 疹时高热
肠道病毒 感染
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 毒
发热,咽痛、流涕、结膜 炎、腹泻、全身或颈、枕 后淋巴结肿大
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 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 水泡样皮疹
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
药物疹
原发病症状
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与用 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 疹、荨麻疹
发热、服药史
风疹
猩红热
幼儿急疹
十、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十、治疗
1、一般治疗

单间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直至体温正
常或者出疹后5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
(一)典型麻疹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
六、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前驱期:3-4天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
*结膜炎:充血、流泪、 畏光、眼睑水肿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咳嗽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 等。
六、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麻疹膜斑(Koplik spots )
时间:发热第 2-3 天,常于皮疹出现 2 天后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