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之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字化之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针对的问题
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通过
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各个学校在各个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建立了如一卡通、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各种数字化服务与管理平台。

第二个阶段数字化校园
建设中,就是应用整合,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1)应用集成问题:各自独立的、面向不同业务的信息系统之间缺乏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将这些应用集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并为决策者提供综合的、高效的辅助决策信息,成为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2)数据整合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多年发展和不断深入,各个部门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由于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应用平台、数据模式和数据表示,如数据名称、格式、结
构上的差异,如何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有效共享和整合,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发
展和深化的瓶颈问题。

(3)数据的综合利用: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的一个关键目标是为了从整合的信息资源中获得更深层次的、增值的服务信息和决策信息。

如何更全面地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如何
帮助决策者在多种数据渠道、数据质量差次不齐的状况下,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全局数据
视图,辅助决策者进行有效的决策,是数字化校园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问题。

方案核心目标
针对以上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原有的各个应用系统提供商建立各自的数据开放接口来
解决,最终信息交换与共享体系如下图:
图:基于独立系统开放接口的点对点应用系统整合模式
但这种点对点的整合模式很显然接口众多,灵活性差,可变性差,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可行、合理的数据中心架构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其中构建数字化校园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即数据中心)是基础:
(1)异构数据源支持:支持采用不同数据库系统,不需要各个应用系统进行基础数据库平台的改变,不限制未来应用系统的独立建设,提供良好的数据兼容性。

(2)双向的数据交换:数据中心,不是所有数据都单向地向数据中心发送,还需要打破数据孤岛,通过数据中心平台,满足各个系统间标准业务数据交换的需要(3)灵活的、权限可控制的数据交换管理:什么数据可以对外发布、什么数据需要依托其他系统标准,应该是各个职能部门可控的。

校园管理、服务业务是不断发展的,各个业务支撑系统也将不断发展,灵活的、可控的数据交换管理是数据中心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图: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整合模式
总体技术框架
本方案的数据中心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架构,系统分为数据源层、前置机层、交换平台层和中心系统层:
数据源层:数据源层主要是校园各个职能部门原有业务系统及其数据。

这是数据中心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需要进行比对和共享的数据来源
前置机层:前置机层主要包含前置机应用、前置机数据库和前置机适配器。

前置机应用完成业务系统数据的抽取工作,并将抽取到的数据存放到前置机数据库中,以供数据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另外前置机应用还负责展示从中心返回的比对结果。

交换平台层:数据交换平台是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核心,是整个系统的信息总线,提供基于发布/订阅的消息分发和集线器式的集成服务。

负责将各个部门前置机数据库中抽
取来的数据传输并保存到数据中心,并在数据中心完成比对之后,将结果数据发送给相应部门。

中心系统层:中心系统包含中心数据库、数据比对系统和中心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比对系统以数据标准定义为基础,对各个部门前置机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并将通过比对的数据存放到基础信息库用于共享,将未通过比对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供反馈。

中心数据库中包含来自各个部门的原始数据、通过比对的基础信息数据以及未通过比对的问题信息数据,在中心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构建各种信息应用系统,例如建立信息综合发布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图: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技术特点
(1)多种业务数据获取模式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要从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不同部门的业务数据具有不同的情况,有些系统的数据可以直接连接业务系统数据库进行抽取,有些业务系统则不允许直接连接业务系统数据库。

本方案中提供InforEAI适配器抽取、导出功能复用和专用导出工具等三种业务数据获取模式供选择。

(2)屏蔽异构系统的能力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要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是分别由不同的软件开发商采用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时期开发的。

它们从底层的操作系统,到使用的数据库,再到采用的开发技术都存在差异,而且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也存在语义上的差异。

基于
方案的价值
(1)解决了原有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分散的问题,为校园的教育管理、教学服务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合理、标准、一致的统一完整信息视图;
(2)通过整合数据的分析利用、挖掘提炼,提高对校情信息的把握,加强领导的决策与监管力度,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竞争力。

(3)充分利用原有各系统的软硬件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投入,有效保护投资。

(4)整合数据平台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控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应对校园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需要,可以满足今后各类应用系统的新建、原有系统数据结构的修改与新增以及其他系统实时地加入到数据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