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印刷图像用测试工具基本概念1.信号条:主要用于视觉评价,功能比较单一,只表达印刷品外观质量信息。
如晒版梯尺、GA TF网点扩大信号条等。
2.测试条:以密度计检测评价为主的多功能标记元件,将视觉鉴赏与密度计测试相结合,并借助图表、曲线进行数值计算。
3.控制条4.梯尺:透射密度梯变排列,具有等密度或等级网点的透射梯尺。
控制晒版、印刷质量的梯尺有连续调和网点百分比梯尺两种。
如晒版梯尺和测试条中分辨网点传递的网点梯尺。
5.使用控制工具的目的和作用和位置(1)控制晒版、印刷质量;(2)确保印刷品的平均质量,使误差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3)缩小打样与正式印刷因条件不同所造成的差别。
印版上的位置:放置在印张的咬口或拖梢处,与滚筒轴向平行。
离纸边2-3毫米。
6、测控条的原理1.网点面积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正比。
利用小网点变化比大网点敏感来检测网点扩大情况2.利用几何图形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3.辐射图形圆心变化明显4.等宽折线控制水平和垂直方位的网点变化5.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二基本理论依据1、(自加)基本概念星标是圆形图案,正中是一个白的小圆点,连接着圆点的有36根黑白相间放射线。
检测方法:直接视觉或放大镜观察;星标中心会产生近似于实际变形23倍的变形效果。
利于视觉判断。
一般星标不单独使用,而是配合信号条使用。
★利用星标判断网点增大、缩小和重影的方法。
转移正确:正中是一个白的小圆点受墨过多:中心出现大黑圈;且黑圈越大,表示墨量越大反之,中心的空白圈扩大。
网点横向变形,中心黑圈向纵向成椭圆,若纵向变形,则向横向成椭圆。
网点重影,则出现“8”字。
横“8”则重影纵向;竖“8”则重影横向。
2、基础知识:GATF 字码信号条①可以直接凭视觉对字码网点面积与密度变化进行检查。
②由网点扩大、变形范围、星标三部分组成。
③底衬是65线的粗网点。
200线的网屏制成0-9的数码形式表示,每一级密度递减,其中数字2的密度与底色密度相同。
★判断网点增大和增大方向。
原理:利用细网点对网点扩大比粗网点敏感,来判断网点扩大值。
特点:通过数字来检验印刷时产生的网点扩大和缩小。
判读方法:其中数字2的密度与底色密度相同。
判断时观察那个数字看不到,由此计算网点增大或缩小的量。
(自加)a.晒版是正常版,数码2与底色一致。
b.由于压力等原因,使其发生变形。
c.由于墨量增大使其数码增大。
d.一般铜版纸在4-7之间,粗糙的纸在1-2之间。
网点重影段:检验印刷变形:右边,由粗细相同、密度相等的横线组成的“SLUR”字母和竖线组成的底衬。
1. 印刷正常,横线区竖线区达到密度相等,字母就看不出来。
2. 如果轴向重影,会使底衬密度加深,字母泛白;如果周向重影,则字母颜色加深,字母反黑。
3、布鲁纳尔控制条第一代基础知识1. 第一段实地段:测定墨层密度值。
2. 10线/cm 的粗网点,网点面积为50%,用以直接观察网点扩大变化。
50%的粗细网点总面积相等,加网线数之比为1:6,网点周长也是1:6,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细网点事粗网的的6倍。
测控中,测量粗细处的密度并相减,便是印刷网点的增大值。
★(判别网点增大量)2. 细网点测微段。
★三段式:实地、50%粗网点段、50%细网点段。
细网点测微段:A.由外向内有八层不同长度的等宽折线,用来检验印刷或打样的网点滑动或变形等。
若网点横向滑动,则竖线变粗;若网点纵向变形,则横线变粗。
★(网点变形)在上下边线上,设有超精细测试标;分七级,刻有不同宽度的阴线,宽度分别为4、5.5、6.5、8、11、16、20(um),用于检测印版的解像力,一般是打样版保留8.0um,印刷版保留11.0um。
★(判断印版解像力)B.在靠近大十字线横线第一排有13个网点,最里面的一个网点是实点,依次的12个网点面积是空心的,分别是99.5%、99%98%、97%、96%、95%、94%、92%、90%、88%、85%、80%。
C.而与第二排实地网点之间相夹有同样个数和网点面积的实网点;最里边是实心,依次从其他12个网点的中心取出相当0.5%、1%、2%、3%、4%、5%、6%、8%、10%、12%、15%、20%网点面积的实网点在放置在与已取空中心的网点相对应的位置上。
空心点保留和糊死的程度反映了图像暗调的情况,保留的多,暗调层次好,反之亦然。
取出的小点主要反映亮调情况,保留的多,图像亮调层次较好,反之亦然。
D.第三排网点靠内侧的一个网点也是实点,但从第二个网点开始取出和下两行网点完全相同的面积,所不同的是网点是用阴十字标表示;同时也是取同样面积和个数的阳十字标,夹在对应的位置。
★阴阳十字标:可判断印版的曝光量,鉴别网点转移的变化;网点横向扩大,十字标的阳竖线变粗,阴竖线糊死;纵向同理。
可直接看网点变化的方向和网点百分比;若10%的阴十字标消失,12%阴十字标保留竖线,15%的横竖线保留,说明网点横向增大了12%以内,纵向增大了15%以内E. 每1/4格内的4个50%的方形网点用于控制晒版、打样和印刷过程的网点变化。
晒版后,网点间不搭角,要断开,印刷后,方网点要搭连。
若网点搭角过大,则图像深,网点增大值大;搭角过小,则图像浅,网点增大值小。
★(50%方形网点)4、布鲁纳尔第二代测试条: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75%的粗、细网段,构成了五段形式,由晒版细网点控制段、中性灰平衡段、叠印段及色标段、黑色密度三色还原段、五段粗细网点测试段等构成的多功能测试条a.晒版细网点控制段:在5×6的面积内分为6格,格内以150线/inch网点的0.5%,1%,2%,3%,4%,5%细网点依次排列;晒版时根据各企业的标准,控制细网点再现的百分比。
b.中性灰平衡观察段:在15×6的面积内,每色分三段排列,即黄、品红、青,各为150/inch 的25%,50%,75%网点组成。
用以鉴别打样和印刷品灰平衡的复制效果。
c.叠印及色标检测段:在30×6的面积上分为六种色相,即黄、红、品红、青、绿、蓝。
每色均为实地密度或叠印色标。
用以测定各色油墨的叠印百分比。
按照印刷叠印百分比公式,用密度检测计算,另还可测定油墨的单色密度。
d.黑色密度三色还原段:分三段(1)黄品青实地叠印三色黑(2)黄品青黑实地叠印四色黑(3)单色黑色实地。
用以观察三原色合成黑还原色相和叠印的密度。
★格灵达的同心圆检标:如果同心圆线条出现两个立式的暗扇形状,则表示印迹模糊;如果在不同方向出现两个和多个暗扇形,则表示叠印重影。
同心圆的垂直方向出现两个颜色较深的扇区说明网点变形或是重影发生在滚简的周向纵向。
第三章 密度测量技术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知识1、反射率:光射到物体上,部分被反射,反射的辐射通量与入射的通量比。
透射率:透射的辐射通量与入射的通量比。
色密度:彩色密度:彩色物体对特定色光反射或透射的量度。
区分:分密度:使用除补色滤色片之外的滤色片测量,色密度中最大的一个密度之外的密度。
(理想情况下为零)主密度:使用补色滤色片测量,色密度中最大的一个密度。
色密度:加滤色片测量的密度。
光学密度:不加滤色片测量的密度。
2、透射测定的几何条件(用乌布利希球满足)a.入射光束:必须从半空间体均匀地投射到被测物上。
b.测量光束:只测量垂直通过被测物的光束。
c.必要性。
保证测量效果:任何光通量测量仪只能测量来自一定立体角度内的光量,也就是说,只能测量一部分透射光量。
卡里尔效应:由于被测对象的漫射性能不同或测量的几何条件不同所引起的透射密度示值出现差异的现象称为卡里尔效应。
3、反射测定的几何条件反射形式:a.定向反射 (镜面反射)b.漫反射:各种光通量相等;标准光源放置位置:0-45角或45-0角原理:反射密度的测量,并不是直接测量密度,而是将被测量点亮度和标准白板亮度进行比较,在经过计算后得出密度值。
反射密度测量 a.b. 基准区域表面特性应接近理想无光白色表面c. 标准白板:硫酸钡。
人为定义 β=1d. 反射密度Dr , 反射率β4、印刷的彩色密度测量种类α彩色密度测量方式:在密度计的光电管前放置不同的滤光片,可以分别测得对应的色密度。
滤光片作用:将可见光分段。
彩色密度的测量与滤光片的颜色和滤光片通频带的宽度有关。
★反射测定的几何条件:0/45或45/0因为这种情况理论上只测量有用的图像信息★反射测定的本质:将被测点亮度和标准白板亮度进行比较,经计算得出密度值。
★测量密度时:如果是三原色油墨,用补色滤色片测量;如果测量叠印色密度,用第二色的补色滤色片测量。
二、基本原理与生产工艺的理论依据1、密度计常用滤光片的特性及应用(1).视觉滤光片:a.作用:抑制传感器对蓝紫光灵敏度及对绿光灵敏度与人眼不一致的现象,使密度计得以模拟人眼的视觉响应,与人眼感受亮度一致。
b.视觉密度测量的正确性检验:用密度计测量标准灰梯尺,测得值与标准值一致(柯达无银灰梯尺)。
(2).宽带滤光片:a.选用红、绿、蓝滤光片测色密度:色密度测量是通过测量求得印刷面上某种颜料的相对量,而一个补色滤色片的光谱通常是与标准的三原色油墨主吸收带的范围一致,故通过补色滤色片的光强可以得知颜料的相对变化量。
b.特点:①由于只测量部分视觉光谱,测得数据与人眼感觉不太适应。
②使用三个滤光片的密度读数,可大概判定被测色的色相。
如:Dr=1.5 ,Dg=0.6,Db=0.3③用不同密度计测量同一色,难以给出相同值。
仪器间的一致性差。
(3).窄带滤光片:特点:①提高测量值的灵敏性,保持仪器间数据一致性。
②应用:印刷车间过程控制,墨层厚度。
2、密度计的标定 (三种标定类型)A 低端标定:白板定标,密度计调零;纸张定标调零。
B 高端标定:黑板定标,使密度具有最佳的最大显示值。
反射最大3.0;透射最大4.0。
C 线性标定:在整个范围内对密度值进行修订,用工厂提供的标准灰梯尺做标准(长时间)。
3、朗伯—比尔定律与反射密度测定1.朗伯-比尔定律a.理想状态下,密度值随墨层厚度的增加成比例增加b.似意义。
4、亮调测量误差a.实践证明,用M-D 公式计算网点面积率时在亮调会产生不允许的计算误差。
例2:当实际网点密度Dt=0.025,实地密度Ds=2.00,仪器精度为±0.01分析:示值可能是Dt1=0.02,Dt2=0.03则,经计算得,F1=8.88% , F2=6.74%,△F =F1-F2=2.14%b.结论:当所用得测量密度计的测量精度为1%时,不能用M-D ()ax e x -=0φφ公式的计算结果控制和评价亮调图象的质量。
c.方法:一般在实际生产中,用控制条来观察其上的小点子(1%-5%)。
视觉直接观察。
暗调的是否有误差例3.当网点密度Dt=1.505,实地密Ds=2.00,仪器精度为±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