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课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 一词,最早出现于 1935 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此后,被众多国际 组织和国家所采用,成为以政府和社会为责任主体 的福利保障制度的总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程度、社会经济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保 障事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西方各国对社 会保障制度内涵的界定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五)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论
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 其所建议的社会保障计划主要包括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和自愿保险三种社会保障方法;确立 了英国福利体系的基本原则(普遍性、满足最 低需要原则、充分就业原则、统一原则);设 计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三)国家保险型 苏联、东欧、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特点:受保者不缴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 待遇偏高;待遇与工龄挂钩;各级工会代表 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四)储蓄保险型 主要依靠个人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的中 央公积金制为代表。这种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 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 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 应付的利息,一并记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 户储存。特点是:极大调动了自我保障的积极性; 缺乏互助互济。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一)投保资助型 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 障模式,包括德国、美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特点是:对不同的社 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 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 的责任,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社会保险的 权利与社会保险的缴费义务相联系;体现互助互济、 共担风险。
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特指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实施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货币资金。 (二)分类 (按基金项目的专门用途和功能分)
社会保障基金的构成
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救济 基金
社会保险 基金
社会福利 基金
社会优抚 基金
其他社会 保障基金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二)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理论
代表人物:古斯塔夫· 施穆勒、阿道夫· 瓦格纳、路 德维希· 布伦坦纳
强调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国家在经 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他们主张国家至上,实行保护和统治政策。一方面 国家是权力和法律维持者,维持国内秩序,防御外来侵 略;另一方面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的管理,负起文明 和福利的职责。国家要通过立法,实施包括社会保险、 孤寡救济、劳资合作以及工厂监督等一系列社会政策, 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借以改变工人的教养 和心理状态,从而解决当时年轻的德意志帝国所面临的 最严重的劳资冲突的社会经济问题。
(一)社会福利论(英国) “福利国家之父” , 英国学者贝弗里奇的报告 《社会保障和有关服务》 (二)社会安全论(德国) 社会保障是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安 全机制
(三)收入保障论(国际劳工组织) 是对遭受到不幸或意外事件的公民提供一种 收入补贴 (四)生存权利论 ( 联合国《人权宣言》 , 日 本)) 使所有国民过上真正文明的社会成员的生活
奥托· 冯·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
继德国之后,欧洲许多国家如奥地利、瑞典、 匈牙利、丹麦、挪威、英国、法国等先后颁 布实施了一些社会保险法令或措施。 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
各国退休年龄改革一览表
国家 美国 现行退休 年龄 男:65 女:65 男:65 女:61 男:60 女:60 男:60 女:55 提高后退休 年龄 男:67 女:67 男:65 女:65 男:65 女:65 男:65 女:60 实施时间及具体操作 男性从2000-2027年,退休时间每年 推迟2个月,中间停8年后,再继续 每年推迟2个月,至67岁为止 女性从2013年7月1日每两年延长6 个月,提高到65岁为止 从2000-2017年每年延长2个月、3 个月、4个月不等,至65岁为止 每18个月延长1年,直至男65岁,女 60岁为止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二、社会保障理论 ( 参阅何军主编的《劳动与社 会保障》) (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社会主义 社会,社会总产品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首先应该 做六项扣除:1、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2、扩大 生产的追加部分 3、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 的后备基金4、一般管理费用5、用来满足诸如发 展学校、保健设施等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部分 6、 为丧失劳动力的人设立基金
旧:他将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福利的尺度。国民收入 极大化和国民收入均等化是福利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命题。 依据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经济 政策:实行累进税制,征收遗产税;对穷人必需品实行补贴 等 新:运用“序数效用论”,“帕累托最优”、“补偿原理”、 “社会福利函数”等分析工具来说明政府应当保证个人的自 由选择,通过个人福利的最大(四) 凯恩斯主义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国家经济干预思想 ( “ 国家可以 向远处 看 ,从社会福利着 眼”)
他将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三大基本 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 边际效率递减规律3、流动偏好规律 具体措施:国家可以借助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 途径,即可以通过采取充分就业、消灭贫困、 实行累进税、实施最低工资法、改革教育等方 法来提高社会的保障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有 效需求。
养 老 社 会 保 险
医 疗 社 会 保 险
失 业 社 会 保 险
工 伤 社 会 保 险
生 育 社 会 保 险
住 房 公 积 金
其 他 保 险 金
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 1、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 2、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原则 积累基金多少与经济发展和企业、员工 负担之间的关系 3、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资源有效配置与社会保障水平问题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五)劳动力社会保障功能 使全社会范围内劳动力队伍的更新换代 制度化、正常化,同时保证劳动者的健 康和劳动能力,从而为生产的发展创造良 好的经济条件。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六)社会服务功能 是国家和社会为保证企业专司生产经营 活动和保证社会成员具备一定的劳动能 力或生活条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
我国在1986年第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 过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使用了“社会 保障”一词。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 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 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各种 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 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基本含义: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 政府 2.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 需要 3. 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 法律 4.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的全体成员 5.社会保障的实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金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主 要来源 (一)财政拨款 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 体主要是政府,政府财 政拨款便成了筹措社会 保障基金的一个固定的、 主要的来源渠道。
(六)新自由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兴起,主张自由竞争,反对自由放任; 主张国家适当干预经济,反对国家调节经济过程。有 许多不同派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弗赖堡学派、供应学 派、货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尔顿· 弗里德曼,认 为福利计划降低了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积极性, 减少了资本积累,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新自由主义学派不赞成国家直接干预社会保障事业, 认为市场才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三)
福利经济理论
创始人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庇古
◆福利:个人生活的幸福满意程度,来自 对财物、知识、情感、欲望的占有和满足。 ◆社会福利:所有社会成员的这些满足或 效用的总和。 ◆经济福利:可以直接或间接用货币计量 的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之分。
澳大利亚 德国 意大利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三)成熟阶段 二战前后,西方国家“普遍福利政策”的广泛实施和 “福利国家”的纷纷出现,预示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20 世纪 60 年代,瑞典仿效了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加 以改进和完善,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美誉,建起 了世界上最慷慨也最发达的普享型养老金体系。 1952 年国家劳工组织日内瓦会议通过了社会保障的国际 性文件:《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第102号公约), 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事业,不但是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保障制 度。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二)社会公平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 本身没有自发实现平等的机制。社会保 障有利于消除社会成员因分配不公而引 起的贫富悬殊,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第一章 社会保障导论
(三)扩大内需功能 根据凯恩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理论, 增加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乐观性,扩大消 费需求。 (四)调节投融资功能 相当高的社会保障储备金,是国家调节 投融资的重要手段。
(二)福利国家型 以英国、瑞典为典型代表。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 福利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 防性保障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作为最后责 任人承担最后责任。 瑞典按照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原则,所有公民都有权 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并由国家承担多种风险。这种 全民性保险和广泛而优厚的补贴制度,使瑞典获得 了“福利国家橱窗”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