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7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就是关于……的观点。
(C)A.整体和部分 B.对立和统一C.联系和发展 D.共性和个性7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
(B)A.是否承认宇宙的无限性B.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前者认为量变引起质变,而后者却认为“自然界无飞跃”D.前者强调发展就是“扬弃”,而后者却主张“打倒一切”7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一哲学论断的含义是,……。
(C)A.变化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化,没有不变C.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74.“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观点是……。
(A)A.辩证法 B.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75.“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体现的是……的观点。
(C)A.绝对主义 B.机械主义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76.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观辩证法是……。
(B)A.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B.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C.“绝对观念”所固有的D.从生活中学习来的7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A.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B.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C.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D.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78.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缺,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不断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9.“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句话的确切含义应该是……。
(D)A.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所有的事物相联系B.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同某一个事物相联系C.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所有其他的事物相联系D.世界上任一事物都同某一些其他的事物相联系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发生的。
(D)A.随时都会 B.纯粹偶然地C.不可避免地要 D.在一定条件下81.“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的观点。
(B)A.形而上学 B.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C.唯心主义 D.诡辩论82.“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这是一种……的观点。
(B)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8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思维方式的特点。
(B)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 D.唯心主义84.“此亦是彼,彼亦是此”的观点是……。
(D)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C.辩证法 D.相对主义85.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就是指……。
(D)A.对同一个命题的内容既加以肯定又加以否定B.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对立性C.任何事物内部或两个事物之间的势不两立D.事物内部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8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D)A.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斗争B.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转化C.事物内部对立面双方之间的相互调和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共同作用8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的关系。
(D)A.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B.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C.本原和派生 D.绝对和相对88.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C)A.普遍矛盾 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 D.次要矛盾89.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指的是……的转化(B)A.由偶然向必然 B.向自己对立面C.由简单向复杂 D.由原因向结果(90)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90.我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反对“一刀切”的工作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是它忽略了事物内部矛盾的……。
(D)A.同一性 B.斗争性C.普遍性 D.特殊性9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说法,体现了矛盾的……。
(D)A.对立性 B.偶然性C.普遍性 D.特殊性9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采取“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这样做在哲学上所依据的是关于……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B)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内因和外因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3.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它割裂了……的关系。
(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94.“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种思想方法在理论上依据的是关于矛盾……的原理。
(D)A.同一性 B.斗争性C.普遍性D.特殊性95.“质”与“属性”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C)A.客观的,属性是主观B.永恒不变的,属性是不断变化C.内在的,属性是外在D.绝对的,属性是相对96.“质”和“量”的区别就在于,质是……的。
(C)A.客观的,量是主观B.不变的,量是变化C.内在的,量是外在D.绝对的,量是相对97.中国古人所讲的“防微杜渐”的道理,今天从哲学上看,其理论根据就是关于……规律的原理。
(B)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 D.因果轮回9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也就是说:……的。
(A)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D.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作用9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说明了……。
(A)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质变中包含有量变C.量变中包含有质变D.量变依赖于质变10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说明了……的道理。
(A)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中包含有量变C.量变中包含有质变D.量变依赖于质变101.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02.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的原理。
(B)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B.量和质相统一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103.从哲学上看,事物变化的状态只有……种。
(C)A.四 B.三 C.二 D.一104.质量互变规律中的质变形式分为“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就属于“非爆发式飞跃”的一种。
(D)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禾苗生长 C.天体陨落D.人猿揖别105.“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的哲学原理(A)A.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B.在质变形式中包含有“非爆发式飞跃”C.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D.质变将导致新的量变发生106.辩证的否定,是……否定。
(A)A.事物内在的自我 B.对旧事物绝对的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D.改变事物外在形式的107.作为辩证否定的“扬弃”,是……。
(C)A.既保留又继承 B.完全抛弃C.既克服又保留 D.矛盾的调和(108)“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的观点。
(A)A.唯物辩证法 B.相对主义诡辩论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108.“否定之否定规律”指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是在第三个阶段上重复第一个阶段上的某些特征,这就形成了……的发展道路。
(C)A.向对立面转化 B.“一张一弛”C.螺旋式上升 D.封闭式循环10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周期性特点,体现了……规律的力量和作(C)A.机械决定论 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 D.因果轮回报应110.事物螺旋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A.上升性 B.重复性C.回复性 D.循环性111.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
(C)A.主张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B.主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12.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的。
(A)A.前进上升 B.周而复始循环C.直线式连续发展 D.不可预测113.下列现象体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C)A.认识—实践—再认识B.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C.生产—消费—再生产D.冰—水—水蒸汽114.下列过程不属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D)A.团结—批评—团结B.实践—认识—实践C.消费—生产—消费D.麦种—植株—麦种115.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这样做从理论上讲是符合关于……规律的原理的。
(C)A.对立统一 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 D.因果联系116.辩证法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D)A.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B.循序渐进,集腋成裘C.彻底推翻旧制度、旧秩序,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D.对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117.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C)A.昼夜更替 B.寒来暑往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18.白天黑夜先后相继的现象属于……的联系。
(A)A.必然性 B.因果性C.直接性 D.间接性119.和“现象”不同,所谓事物的“本质”,就是指……。
(D)A.我们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可以感知得到的东西B.我们只有通过想象、顿悟和灵感才可以捕捉得到的东西C.深藏于事物内部而不外露的“自在之物”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120.所谓“假象”,就是指那些……。
(D)A.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关联的现象B.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觉和幻觉C.隐藏在事物的内部而未曾暴露出来的偶然性D.以歪曲的方式去表征事物本质的现象121.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D)A.偶然性 B.必然性C.现实性 D.可能性122.偶然性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B)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候起作用,有时候不起作用D.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123.一切都是必然的,世界上没有偶然性,这种观点属于……。
(C)A.诡辩论 B.非决定论C.机械决定论 D.不可知论124.“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125.在工作和生活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 B质和量相统一的原理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26.“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