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840-1911年中国简史
1840-1911年中国简史
天父诗之一:
▪ 狗子一条肠,就是真娘娘。
▪ 若是多鬼计,何能配太阳。
▪
天父诗之二:
▪ 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
▪ 因何不顾主自睡,因何到今还敢睡。
▪ 农民阶级缺乏先进思想指导,只知本能的反抗不公正, 却不能知晓建立什么样的新社会。
二、第二波
1、侵略
——扩大侵略权益,引发第二次鸦片战
争(1856-1860)
,洋纱衫,……宁式床,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 老婆……秀才的老婆……吴妈。” (辛亥革命局限:封建残余在中国广泛存在)
民国的两次“民主”投票
袁世凯强迫宪法起草委员会5天完成《大总 统选举法》。公布后第二天,在军警荷枪实弹 并明确威胁“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 休想出院”的恐吓,议院历经14小时、3轮投 票,选出首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
确认帝制的投票:选票上只有君主立宪的单 选,令投票人写明“赞成”或“反对”,并要 署名。最后参政院全票赞成君主立宪。
(中国政治近代化之任务任重而道远)
三、第四波
3、进步 (1)晚清做出部分改良,清末新政(1905-1911)(
选修) (2)革命派力量壮大,民主思想传播,孙中山提出
三民主义(必修三) (3)晚清出现一系列的革命组织和起义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 (5)中华民国成立(1911),封建制度结束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维护民主、
——美国驻华大使何天爵
三、第三波
1、侵略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列强侵略性加
强,追求资本输出,中日甲午战争(1894)
,日本全面的近代化打败了中国的不完全的
近代化,证明洋务运动失败
2、变迁
(1)《马关条约》(1895),半半社会大大 加深
(2)引发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
史料:时局图
甲午战争 后,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 的狂潮,民 族危机空前 严重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 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 (太平天国意图建立绝对公有、平均的社会)
双面洪秀全
▪ 早年作品: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 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 念?
▪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理想社会: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
▪
一、第一波
3、进步
(1)新思潮萌芽(必修三)
——仅个别人觉醒
(2)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追求公有制,因
缺乏先进思想而失败(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
▪ 土地: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 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 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2、变迁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半社会 加深
1860年9月的通州八里桥大战
“洒落在八里桥边的清军战士们的鲜血 变成了草原民族煌煌战绩的最后一抹容光 。这是一个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以雷霆万钧 之势吞灭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时代。
帝国首都的陷落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
——《幽暗之门:中国的首批外
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基本模式
侵略 变迁 进步或迷乱
一、第一波
1、侵略
——需要市场和原料的西方资本主义发
动侵略,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2、变迁
(1)战争中,中国显示出全方位的落后
(2)《南京条约》,由封建社会开始进入半 半社会
(3)中国被迫开始近代化历程
(4)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必修二)
爱国 文化 冲突
迷信
义和团揭帖
一篇咒语是真言。
升黄表,
焚香请下八洞各神仙。
神出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仙下山。
手段:“神仙”
扶助大清来练拳。
不用兵,
只用团。
要杀鬼子不费难。
烧铁道,
拔电杆, 海中去翻大轮船。
盲目
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哭连连,
排外
一概鬼子都杀尽,
我大清一统太平年!
三、第四波
1、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1900)
明确人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辛亥革命的两面性
林伯渠:“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 因为青年人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 易的事。过去皇帝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 都可以打倒,那么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
《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推翻封建制度,传播自由民主思想) 阿Q的革命:“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
2、变迁
(1)《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半社会
(2)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孙中山:(之前革命者普遍被 视为乱臣贼子)惟庚子(1900年 )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 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 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 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辛亥革命成功更多的原因是 清政府的腐败,而不是革命者已 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天皇诏书:“日本国民应无官民朝野 之别,同心同力,服务于国事”,“只有 以勤俭济军费,方可保全我大日本帝国 之权利。愿四千万同胞奋起赞同之,以 表忠君爱国之志诚。”
古代的政治制度vs近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有一天的钱,就可 以买一天海陆军所需要的任何 东西。但是中国不能在任何市 场上购买有训练的军官和有纪 律的士兵。”
交大臣们 》
再辉煌的“古代社会“也必须结束了 ,“近代”不可避免的终于来临了
二、第二波
3、进步
惨痛的内忧(太平天国)外患(二鸦)促 使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 1894)
——意图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技以维
护其统治(必修二)
1887年至1894年的8年间,北洋水师 应获得拨款约3000万两白银,但他们却 只拿到了1400万两,平均每年只有175 万两,不到规定的一半。
三、第三波
3、进步
(1)刺激维新思想发展(必修三)
(2)意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 1898,选修)
——因封建势力强大而失败
(3)农民阶级意图全面排外的反抗,义和团 运动
——再次证明农民阶级的落后性
义和团揭帖
义和团,神助拳。 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 真欺天, 不敬神佛忘祖先。 女无节义男不贤。 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 请细观: 鬼子眼珠都发蓝…… 神发怒, 佛发愤, 派我下山把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