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修建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修建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修建设计方案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一、施工方案合理,施工部署全面(一)施工准备1、接到中标通知之日起,1天内完成施工准备工作,达到开工标准,从工程开工前交接桩开始,直至工程竣工,都需要有全面、细致、精确的测量工作做保证。

为完成测量工作,项目经理部设立专职精测队,设专职测量工程师主管,负责坐标控制网的建立及控制点的定期复测任务,各施工队设置测量班,负责施工放样工作;配备具有一定施工经验技术人员,有实际操作能力,有上岗证的测量工人,组成测量队伍,两组测量组织配备相当等级并经检验合格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两组测量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测量工作。

(二)技术准备1、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认真阅读设计图纸及有关施工规范,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并对现场进行复核和施工调查,测量人员现场恢复和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包括交点、转点以及起控制作用的百米桩),对主要控制点要按适当的地形条件加以保护和固定,对水准点进行复测闭合以及横断面的复测工作。

2、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现场了解的情况,材料人员、试验工程师在开工前对所需筑路材料做好取样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根据用量安排车辆陆续将主要材料运输进场。

3、后勤保障人员,保障生活供应,完善生产、生活基地设施。

(三)工程概况5、结构形式:⑴本工程路面结构层总厚度73cm,自上而下依次为:4cm AC-13C 沥青混凝土—1cm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0cm天然砂砾底基层(分两层铺筑)。

⑵人行道结构层厚度41cm,自上而下依次为:8cm水泥混凝土人行道砖—3cm细砂垫层—30cm天然砂砾。

(四)结构说明1、路基设计在对拟建道路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基础资料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时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确保路基稳定,并做好与周围景观协调,本工程全线路基为低填浅挖路基,填方路基边坡系数为1:1.5。

挖方路基边坡系数为1:1。

人行道外侧边缘填高大于10cm路段设置0.5m宽保护性土路肩,路肩横坡2%,向外侧倾斜。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表层粉土层回弹模量偏低,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所有路段均超挖至路床以下80cm,基底碾压后用砾类土回填至路床顶面,路基各层填料及压实符合要求2、路面设计⑴设计原则根据本项目使用要求及项目区域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以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为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

本工程机动车道拟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⑵机动车道结构根据建设方提供相关规划资料,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载次数为50万次/车道,路面设计弯沉值52.18(0.01mm);结构计算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面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整体强度的控制指标,以沥青面层弯拉应力进行验算,根据地勘报告提供数据,基底回弹模量为35MPa,根据计算,本工程路面结构层总厚度73cm,自上而下依次为:4cm AC-13C沥青混凝土—1cm 沥青同步碎石下封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30cm天然砂砾底基层(分两层铺筑),各结构层竣工验收弯沉如下:上面层:52.18(0.01mm)基层:63.97(0.01mm)底基层:187.00(0.01mm)路床顶面:266.16(0.01mm)⑶粘层本工程中旧路补强与原路面面层间铺设粘层,粘层采用乳化沥青,粘层的沥青材料宜采用洒布型改性乳化沥青,用量为0.3~0.5L/m2。

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对粘层油的要求。

⑷下封层下封层采用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热沥青采用B级90号沥青,集料采用硬质的碎石,规格采用1~1.5cm。

用量须控制在1.3-2.0kg/m2。

,各项指标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表4.8.2的要求,此外还须满足表4.8.5中关于磨光值的要求。

摊铺时先撒布沥青,随即铺碎石,间隔时间不大于1s。

为保证该项技术的施工质量,必须采用同步碎石封层机施工。

施工时的沥青温度不得小于170℃。

⑸透层透层采用煤油稀释沥青,用量为0.6~1.5L/㎡,基质沥青采用液体石油沥青,掺配比例通过试验确定。

透层也可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

透层油渗入基层深度宜不小于5mm。

应注意透层油喷洒时间,宜在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4小时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进行。

⑹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水泥稳定砂砾中水泥含量4.5%-5.0%,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

压实度不小于98%,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

⑺天然砂砾底基层用做底基层的砂砾级配,应符合表9-10的规定。

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压碎值小于35%。

最佳含水量应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来确,压实度须大于96%,CBR值不小于80%。

3、人行道结构总厚度41cm,自上而下依次为:8cm水泥混凝土人行道砖—3cm 细砂垫层—30cm天然砂砾。

人行道面层采用水泥砼面砖,抗折强度不低于4.0MPa,防滑等级R3,抗滑性能指标BPN大于65%。

天然砂砾垫层要求同机动车道路面底基层。

4、路缘石、平面石本工程机动车道两侧安装BCC-T1型立缘石,人行道两侧采用BCC-T4型平缘石,绿化带曲线段采用同规格曲线型路缘石,尺寸详见路缘石结构设计图,路缘石材料为C30砼,专用机械预制。

为保证路缘石稳定以及更换方便,设置底座与靠背,底座与靠背为C15现浇砼,做法详见设计图。

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本工程路面排水采用立箅式雨水口。

间距根据污水管道设置情况确定为300m,凹形竖曲底部及平交口最低处增设一道,接入项目区污水管道。

6、平面交叉本工程共设计平面交叉12处,按照项目区道路总体规划设置和预留交叉口,考虑近期各道路交通量较小,交叉口采用平B3型(无管制交叉口),远期考虑信号灯管制。

交叉口型式采用加铺转角式,半径15m。

7、管沟道路沿线根据给排水、电力、热力管网跨越道路需要设置过路管沟,管沟采用钢筋砼盖板暗涵型式,净跨径3.0m,净空高度3.0m,荷载标准为城市—B级,上部采用预制钢筋砼盖板,下部为轻型台身--扩大基础,两侧台身之间设置支撑梁,间距3.5-4.0m。

管沟填土长度每侧不应小于2倍孔径长度。

盖板未安装前,台背禁止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涵洞顶面,填土采用天然砂砾,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 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

挡墙填墙址部分的基坑应及时回填压实并做成向外倾斜的横坡。

填土过程中,应防止水的侵害,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

填土应分层填筑,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cm,并严格夯实,压实度标准从涵洞底部至路床顶面为92--95%过渡。

8、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沿线设置标志和标线,标志包括禁令标志、警告标志和指示标志。

标线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及预告线、转弯标线等,标志标线均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执行。

⑴交通标线施工要求1)标线材料采用热熔型反光材料。

要求使用寿命长、环保、雨夜天反光效果好的材料,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3年。

2)标线涂层厚度均匀,无起泡、开裂、发粘、脱落等现象。

3)标线的端线与边线应垂直,误差≯±5°,其他特殊标线,其角度与设计值误差不大于±3°。

4)标线涂层厚度1.8mm,按5.5kg/m2计。

5)标线表面撒玻璃微珠,应保证分布均匀,含量为0.3-0.34kg/m2。

⑵交通标志1)版面类型包括禁令标志、指示标志。

a)一般禁令标志:版面为圆形,直径D=800mm,白底、红圈、黑图案。

b)停车让行禁令标志:版面为八角形,外接圆直径D=800mm,白底、红圈、黑图案。

c)支撑型式:采用单悬臂式,净空高度 4.5m,距离行车道边缘0.5m,相关标志并列设置。

悬臂长度按照并列4块标志设计,满足远期标志设置需要。

二、技术措施针对性强,对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一)路基的主要施工方法1、基本要求:(1)路基中线、导线复测,放出各设计断面边桩,测量和绘制横断面,并校核路基设计工程量。

(2)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搜集沿线地质、水文、地形、地貌、气象等资料,进行路基施工组织设计。

(3)根据挖、填方及路线的工程地质情况,选择各种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

(4)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施工,确保路基宽度、高度、分层厚度,平整度、压实度、边坡坡度等符合设计要求。

(5)对特殊不良地质路段,要按设计进行特殊处理,确保路基的稳定可靠。

(6)填方路基先铺试验路段以确定施工方法的可靠性,机械组合的协调性。

2、填方路基:(1)施工特点路基填筑工程可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

形成挖、运、摊、平、压机械化流水作业,能保证路基填筑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

(2)施工方法1)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及中桩控制桩,桩上注明桩号,标上填筑高度。

2)施工前,清除料场覆盖层及路基范围内的杂物与不适用材料,及其他有机物,彻底清除干净。

并拆除路基范围内的废除结构物,与此同时做好路基填料的试验工作,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3)选择适宜的填筑材料,提前做好土工试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资料和选择的取料场。

4)加宽旧路堤时,沿旧路堤边坡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台阶的宽度不小于1m,清除到路面以下并与路基边坡保持一致,总体顺直。

以利于压路机碾压至规定压实度。

5)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填筑路堤,根据压实设备和技术规范确定压实厚度,一般控制每层压实厚度20-30cm。

宽度每侧超过该层设计宽度30cm以确保路基边缘有足够压实度。

6)土方的挖、装、运均采用机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汽车运土,按每延米用土量严格控制卸土,推土机把土摊开,平地机整平。

7)当路基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可在路外晾晒,也可在路基上翻拌晾晒;当含水量不足时,可洒水补充,使填土达到最佳含水量的要求,确保达到压实度标准。

8)当路堤宽度、厚度和填土含水量等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顺序碾压。

压实遵照先轻后重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止。

9)根据路堤的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每层填土都要资料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或旁站。

10)在高温季节施工中,严防路基集料缺水,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含水量,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

11)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按设计要求整理路槽,修整边坡,防护,确保路堤填筑质量和稳定性。

12)设计在填方路段的桥涵构造物要提前施工,桥涵两侧回填应特别注意,填筑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台背回填施工中依《台背回填管理办法》进行台背回填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