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拉伯糖与减肥

阿拉伯糖与减肥

第14页/共17页
L-阿拉伯糖对体重的影响
10克L-阿拉伯糖一日三次口服,半月后体重下降0.4~0.5公斤,
6月后下降5.5公斤
第15页/共17页
三种天然提取物的减肥降脂作用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梁梅等 各试药组对肥胖大鼠体重的影响
天数/体重 正常组 模型对照组 曲美组
乌龙茶组 苦丁茶组 阿拉伯糖组
232.8±24.6 233.6±26.1 232.5±30.4 216.8±33.5
24
189.5±17.2 239.1±45.3 229.1±29.8 231.6±18
230.3±31.1 218.8±41.8
32
187±15.7 248.1±49.1 230.9±37.2 232.6±28.8 234.4±24.1 217.3±38.4
世界卫生组织 2012年5月第311号实况报道
• 1980年以来,世界肥胖症人数已翻了一番 • 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
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 肥胖症 • 2010年,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 • 65%的世界人口所居住的国家,死于超重和 肥胖症的人数大于死于体重不足的人数
美国FDA将L-阿拉伯糖列入抗肥胖的营 养补充剂或非处方药
第12页/共17页
L-阿拉伯糖阻断蔗糖酶示意图
第 1 3 页 共 1 7 页
100例单纯肥胖者随机分成试食组 和对照组各50例,实行双盲法
30天后试食组 体重平均下降1.11±1.65Kg 体脂重量下降3.66±3.20Kg 体脂含量下降4.10±3.50% 自身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 著 试食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 应 L-阿拉伯糖粉有减肥作用
第1页/共17页
• 中国肥胖人数占全球胖人 20% • 中国城市居民中成人肥胖患者占22.8% • 中国肥胖症患者超过 7000 万 • 中国儿童 15 年里,肥胖增加了 28 倍
(《英国医学杂志》)
• 中国肥胖人口未来十年将超过 2 亿
(近六百位研究肥胖内分泌问题的专家在京、沪、穗三地举 行会议时作出的预测)
40
200.3±8.05 265.9±45.8 212±24.8** 222.9±19.4 229.1±21.4 218.5±42.8*
##:与正常组比P<0.01
* :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
第16页/共17页
**:与模型对照组比P<0.01
第17页/共17页
0
170.1±15.1 247.6±18.5## 238±40.8## 237.6±24.4## 235.5±31.1## 240±43.2##
8
183.8±12
240.8±3.31 2.6 232.5±35.5
16
187.1±19.5 243±45.7
第10页/共17页
动物减肥实验—兔子脂肪观察
食用不含阿拉伯糖的食物
食用含有3%~4%L-阿拉伯糖的食物
此实验证明 阿拉伯糖对促进脂肪分解辅助减肥功效显著
第11页/共17页
• 近年来科学家和营养学家就L-阿拉伯糖
在肠道内对糖类代谢的作用,作了大量的 研究
• 临床验证表明:L-阿拉伯糖具有阻断蔗 糖代谢转化的作用,使其在减肥、控制糖 尿病等方面的应用前景看好
• 碳水化合物:负责身体的能量消耗

(1g碳水化合物会产生4大卡热量)
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也就是能量
第4页/共17页
通过降低碳水化合物在 肠道的吸收,达到减少能 量吸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和热点
第5页/共17页
• 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 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 所组成
人民网-《生命时报》2010-4-14
• 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糖分—— • 饮 料:10%-43% • 焙烤食品:20%~35% • 餐馆菜肴—— • 鱼香肉丝: 30克 • 红 烧 肉:40-50克 • 糖醋排骨: 70克
• 摄入量每人平第均7页/共达17页到 50克/天!!
• 葡萄糖、果糖或其衍生糖醇均为单糖 • 其化学结构中都含6个碳原子,俗称6
• 膳食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 来源,我国以淀粉类食物为主食,人体内总热能的 60—70%来自食物中的糖类
• 糖类化合物可分成以下三类: 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双糖:如蔗糖和麦芽糖等
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L-阿拉伯糖等
第6页/共17页
中国人30年糖摄入量增高5倍, 隐形糖偷走健康
第2页/共17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 平的提高,过多食用 精加工的碳水化合物 造成能量过剩引起肥 胖,肥胖和超重已经 成为成年人和少年儿 童的流行病
第3页/共17页
人们的三大能量来源
• 蛋白质:一般用于细胞的生成
(1g蛋白质会产生4大卡热量)
• 脂 肪:一般存储在腹腔大网膜

(1g脂肪会产生9大卡热量)
碳糖 • 6碳糖热量高,易造成肥胖、糖尿病、
心血管等疾患,目前西方社会又称它
为“白色毒品”
第8页/共17页
L-阿拉伯糖
L-阿拉伯糖是从玉 米皮及玉米芯里半纤维素 的阿拉伯木糖中提取的, 它虽也是单糖,但是由5 个碳原子组成,所以又称 5碳糖,与6碳糖的功能截 然不同
第9页/共17页
减肥机理
L-阿拉伯糖在肠道内抑制蔗糖的分解和吸收,蔗糖 在大肠里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出大量的有机酸,有机酸对 肝脏合成脂肪有抑制作用,同时在小肠里抑制蔗糖的吸 收,从而减少体内新脂肪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