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小学培优机构,中小学培优班哪家好
武汉中小学培优机构,中小学培优班哪家好,又到暑假季,为孩子选择一个培优机构,是家长面临的课题。
择机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择校,甚至比择校更重要。
这个重要,不是说机构学习的重要性大于学校教育,课外培优当然只是课内学习的补充;这个重要性体现在,对于课内就读学校,家长的挑选余地其实很小,甚至没有选择权,但是面对培训机构的选择权却大很多,有挑选的空间和权力。
如果选择错误,可能钱没少花,结果却耽误了孩子,那真是人财两空。
这种例子很多,前几天还听到某个家长说花了很大的价钱在某机构一对一,他们的选择理由竟然是该机构很负责,很关心中午休息期间孩子的去向,请问您是在找托儿所吗?类似案例很多,家长的决策依据千奇百怪,让人不禁生出人傻钱多的感慨。
很多人习惯跟牛娃走,牛娃的选择一般都是好的,但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适合他的,未必适合我。
选择机构,是很重要的教育投资。
注意,是投资,不是消费。
消费就是花钱买东西,教育不是消费,你花了钱不见得能买到期望中的东西。
投资是有风险的,收益也许很大,也许很小,全凭你投资的眼光。
(在此,把被教育者的表现看做固定值)这个投资是有机会成本的,因为你的时间有限,去了东家,就不能去西家,如果东家没有西家好,你就亏了嘛,因为你本来有机会得到去西家更高的收益。
但是
很多人不考虑机会成本,抱着多少总能学点东西、总比不学强的心态,随便找一家了事,这种观念不亏本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所有的选择,都是一种匹配,选对的,不选贵的。
适合,就是正确的选择。
要做出正确选择,需要事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机构的特点,然后才能进行供需适配。
我们花钱出去,肯定是要享受好的教育资源。
那么什么是“好”?需要具体而明确,细致地分析其中的各种因素,然后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那几点(一到三点)。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知名度。
这是最容易误导消费者的一个指标,很多人做购买决策的依据就是“我听说过这家”。
要知道,知名度这个资源完全属于机构,跟顾客无关。
知名度越高,顾客的议价能力越低,就是店大欺客了。
还有,有名就是好吗?拉登也有很有名呢。
机构的名气是机构的名气,与你何干?
规模实力。
这是又一个比较容易误导消费者的指标,有规模有实力当然好,团队的力量一般大于个人。
但是,弱水三千,你有那么大的肚子吗?这机构有一百个老师,一百间教室,最终你也只能跟其中的1%产生关系。
硬件环境。
环境当然越好越好,但是羊毛终归出在羊身上。
每个人对环境的要求和接受程度不一样,我个人感觉只要不难受就行,毕竟每次呆的时间又不长。
师资水平。
这个才是我们选择的最关键指标。
选机构就是选老师,我们花钱出来学习,当然要尽量选择能找到的最好的老师。
这也是某些机构火班即使上百人规模还能长盛不衰的原因。
如果老师水平不能明显比学校老师高,那还有多大意义呢?就是提前预习一遍?给孩子加点学习量?衡量师资水平,除了老师的综合素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看老师能不能用最简洁易懂的方式把题目讲清楚,带领学生理清其中的规律和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实质,总结出解决的套路,是老师的核心能力。
班额大小。
这又是一个关键性指标。
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教学效果越差。
一个人专享一个老师,跟一百个人共享一个老师,能一样吗?同水平老师,选班额小的;同等班额,选老师好的。
如果认准就这个老师了,那当然可以忽略班额;如果孩子自觉性强,抗干扰能力强,也可以忽略班额。
教学模式。
这个也很关键。
我个人认为教学中的针对性和反馈非常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做得好,哪些做的不好,应该怎么做。
没有针对个人的反馈,学生在黑暗中摸索,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关于是否需要分层,与学科特点有关,以客观题为主的学科,如数理化、英语,分层为宜。
语文这种主观性比较强的学科,不管老师讲什么,学生不存在听不懂的情况,区别在于完成质量的高低。
现实中口碑最好的几个老师都是没有分层的,有的机构分层主要是因为学生太多。
不管哪一科的分层,我认为更多是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强强结合,就是让好老师去教好学生,这样最容易出成绩,机构就是这么想的。
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应该做到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随机应变。
试题在变化,教学体系应该随之而变,年年都用那套教材,就会跟不上形势。
距离因素。
在大多数时候不重要,但有时候对个别人是刚需。
如果学生不具备独自外出的能力,又没有人接送,那距离就压倒一切了。
大多数时候,不能太在意距离远近,只有学生将就老师的,别指望老师将就学生。
个人魅力。
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了,如知识面、颜值、口才、幽默感、亲和力等等。
据说,有个孩子开学第一天回家后嚎啕大哭,家长很奇怪,盘问了半天,孩子说:老师长得太丑了。
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要多发掘老师的优点吧。
办学历史。
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标,不是太重要。
时间重要,人的天分和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甘罗十二岁拜相,姜子牙七十二岁遇文王,更多的人终生碌碌而无所成。
师资稳定性。
铁打的机构,流水的老师,好不容易遇到个好老师,过两天走了,让学生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服务质量。
这是培优界近年来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毕竟提高老师水平和教学质量,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学生和家长的体验,这些相对容易,而且发挥空间还很大。
教学不够,服务来凑,这已经成为一些机构的办学理念了。
······
科学评价一个机构,应该是建立一个体系,设置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但这对我们来说,显然难度太大,也没必要。
总体来说,老师水平是核心的指标,“真传一句话”,那句话不是谁都说得出来的。
其它的指标,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两个,综合考虑,避免盲目随意的决策,不跟风,不被忽悠。
另外,小学的机构和中学的机构是两码事,有些小学教得好的,中学未必;有些中学教得好的,也许压根就没小学。
在选择时,还有注意用理智战胜情感,不要说在这里上了几年了,有感情了。
这是谈感情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