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古诗词:初中三年古诗词84首大集合(带赏析版)

中考古诗词:初中三年古诗词84首大集合(带赏析版)

目录七年级(上)1.观沧海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次北固山下》 (2)4.天净沙.秋思 (2)5.峨眉山月歌 (3)6.江南逢李龟年 (3)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8.夜上受降城闻笛 (4)9.秋词(其一) (4)10.夜雨寄北 (4)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12.潼关 (5)七年级(下)13.竹里馆 (5)14.春夜洛城闻笛 (5)15.逢入京使 (7)16.晚春 (7)17.登幽州台歌 (7)18.望岳 (7)19.登飞来峰 (8)20.游山西村 (8)21.己亥杂诗(其五) (8)22.泊秦淮 (8)23.贾生 (10)2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10)25.约客 (10)八年级(上)26.野望 (10)27.黄鹤楼 (12)28.使至塞上 (12)29.渡荆门送别 (12)30.钱塘湖春行 (13)31.庭中有奇树 (13)32.龟虽寿 (13)34.梁甫行 (14)35.饮酒 (14)36.春望 (15)37.雁门太守行 (15)38.赤壁 (16)39.渔家傲 (16)40.浣溪沙 (16)41.采桑子 (17)42.相见欢 (17)43.如梦令 (17)八年级(下)44.关雎 (17)45.蒹葭 (18)46.式微 (18)47.子衿 (18)4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49.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9)5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52.题破山寺后禅院 (20)53.送友人 (21)54.卜算子.定慧院寓居作 (21)55.卜算子.咏梅 (21)九年级(上)5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5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2)58.水调歌头 (23)59.月夜忆舍弟 (23)60.商山早行 (23)61.长沙过贾谊宅 (24)6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4)64.咸阳城东楼 (25)65.无题 (25)66.行香子 (25)6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6)九年级(下)68.渔家傲.秋思 (26)69.江城子.密州出猎 (26)7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7)71.满江红 (27)72.定风波 (27)7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8)74.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28)7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28)76.十五从军征 (29)7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7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9)79.过零丁洋 (30)80.山坡羊.潼关怀古 (30)81.南安军 (30)82.别云间 (31)83.山坡羊.骊山怀古 (31)84.朝天子.咏喇叭 (31)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

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5.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6.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友人相逢的季节在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还暗指唐朝由胜而衰。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从行文思路上看,这首诗由欲登高而引出无人送酒的联想,又由无人送酒遥想故园之菊,复由故园之菊而慨叹故园为战场,蝉联而下,犹如弹丸脱手,圆美流转。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

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

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0.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南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 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

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 年)十一月四日。

诗人已经68 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

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12.潼关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之后,愈加巍峨险峻、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为平坦。

13.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1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15.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

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

16.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