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讲解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讲解

《黄帝内经》原 文选读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 理论学科
纪立金 教授 李凌空 讲师 梁海凌 讲师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异法方宜,本是《素问》的篇名,论述不 同的治病方法,对各方人群病证各有所宜, 因而建立了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本单元集《内经》有关治则、治法内容予 以阐释,这些方法对今天临床实践仍有很 好的指导价值。
原文906(三级)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小大不利而后生 病者治其本。
自学指导:



先治本病 急则治标 间者并行 甚者独行 标本先后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原文910(一级)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 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 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4、“客者除之”、“留者攻之”:二者相 同点是祛除邪气。不同的是,“客者除 之”,其除之邪是外来的六淫之类的邪气。 而“留者攻之”其攻的邪气,是由于机体 代谢障碍,功能低下,气化不利而形成的 蓄水、停饮、停食、瘀血等。 5、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 疗。

6、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 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 7、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 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 8、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 方法。 9、薄之劫之: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 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 的治病方法谓“劫之”。

10、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象用药, 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顺其 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 治。 11、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 之假热证。

12、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 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13、塞因塞用:前一“塞”字,指阻塞不 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即正虚 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如脾虚大 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 14、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 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谓 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如用承气汤治 疗“热结旁流”之类。

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 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 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 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注释
1、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 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 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 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3、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原文902(一级)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 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 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 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 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 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13、血实宜决之:血分邪气壅盛,血行不 畅而淤滞者,治疗宜疏通水道,常以针刺 破血或以药物活血通瘀。 14、气虚宜掣引之:掣引,即指补气升提 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
一、论述了针刺要掌握时机。 二、论述了因势利导治疗原则。 三、提出“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治则。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虚证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因其衰而彰之 气虚宜掣引之 其高者,因而越之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因其轻而扬之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 因其重而减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血实宜决之 调整阴阳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原文903(一级)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 之谓也。”
分析

指患者的神机为本,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为 标。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则不能使医工 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论点精 辟地论述了病人和医生、疾病和治疗之间的辩 证关系,反映了处理好标本关系的重要性。
《素问· 标本病传论》

11、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介宾注: “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 《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 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 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 12、定其血气,各守其乡:吴昆注:“定, 安也。诸经皆有血气,宜安定之,使之各 守其位。不得出位乘侮也。
7、其下者,引而竭之:病位低,邪在下焦 者,亦当因势利导,运用荡涤、疏利的方 药引导邪气从下而去。 8、中满者,泻之于内:对中焦胀满的病证, 以消导的方药,使积滞消除于内。 9、渍形以为汗:用汤液浸渍、熏蒸形体肌 肤,使其出汗。 10、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对病势急猛的 患者,医工需迅速采取措施,制伏病势。
注释
1、其盛,可待衰而已:对某些疾病,当其邪 气方胜时,不可迎其势而刺治,等待病势稍 衰时再行刺治。 2、因其轻而扬之:病邪轻浅的病证,当用质 轻而升散的药剂或方法治疗,以驱邪外出。 3、因其重而减之:病情深重者,应逐步攻减 邪气。




4、因其衰而彰之:气血虚衰的病证,要用补益的 方法,使气血充盛而彰显。 5、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形精相对而言,则形为阳,精为阴;气味相对而 言,则气为阳,味为阴。形体虚弱的要用益气药 和温化助阳之法,以促使脏腑机能恢复;凡精不 足者为阴精亏虚,治疗当用味厚滋养阴精之品以 滋肾填精。 6、其高者,因而越之:病位高,邪在上焦时,应 因势利导,运用升散、涌吐的方药治之。
病情
实证
其实者,散而泻之
其慓悍者,按而收之
《素问· 汤液醪醴论》
原文903(一级)

“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 也。”
[注释]
1、形弊血尽而功不立:形体败坏,血气竭 尽,治疗无效。 2、神不使:神机衰败,不能使针灸、药物 发挥治疗作用。

[分析]
原文论述了神机对疗效的作用。 神不使的含义。 神机决定治疗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