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纤维的吸湿性

纤维的吸湿性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0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二、间接测定法: 所谓间接法是利用某引起物理量,如电阻,介 电系数,外来辐射的吸收等和材料回潮率间的 关系间接测得回潮率。它以不必赶出材料中的 水分为其特征。以快速为其特点。下面以电阻 式测湿仪为例简介其原理。
2015-4-23
5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二)结晶度(结晶区与非结晶区的比例) 实验证明: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发生在非结 晶区,这是肯定的,水分能否进入结晶区,目前 尚有争议,但水分进入结晶区的量是很少的。 除结晶度影响纤维的吸湿性以外,在相同的结晶 度条件下,晶型和晶粒的大小对吸湿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晶粒小,吸湿性大。 (简单说明取向度、聚合度对吸湿性的影响)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1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三、吸湿滞后性(湿历史): 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 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叫吸湿滞后性 (或叫吸湿保守性,吸湿滞后现象)。(简单 解释其原因,用作图法解释滞后规律) 四、吸湿等湿线(温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一定时,平衡回潮率随温度变化的 曲线。当纤维周围空气的温度较高时,水分子逸 出纤维的动能增加,容易离开纤维,纤维的平衡 回潮率较小,一般是温度越高,回潮率越小,但 在高温高湿时,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原因,随温 度的增高纤维回潮率会略有增加。 2015-4-23 12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பைடு நூலகம்
8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二、吸湿等温线(温度): 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一定且不变的条件下,材 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随相对湿度变化的曲线。具 体各纤维的吸湿等温线见教材第334页图6-3。 由图我们首先可以看出:讲顺序并讨论,各 种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 的,这是材料本身的差异造成的。 不同的纤维具有不同的吸湿等温线,但我们 可以看到它们的曲线形状都呈反S形,反S形的明 显程度是有一些差异,但它们的吸湿机理应当说 在本质上基本一致的。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7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下面我们以烘箱法为例测试的基本原理。 (一)烘箱法: 干燥:对于烘箱它叫烘干,由烘箱内的热空气提 供能量,使水分子获得得足够的汽化能,从而脱 离纤维,所以从温度上来讲应当高于水的沸点。 在此同时降低箱内相对湿度以提高烘干效率。由 于我们无法将相对湿度降到0%,即一点水分都没 有是办不到,所以材料只是在很低的相对湿度条 件下达到湿平衡。那么平常所说的干重并不是绝 对干重,是一个相对干重,是一个条件值。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4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三、对密度和体积的影响 对密度的影响,大家看教材第293页图6-7, 纤维的密度是随回潮率的增加,先上升,然后 下降。 对含水纤维来讲,总质量是干纤维与水的 质量和,随水的进入,是线性增加的。 而体积由三部分组成:干纤维本身的体积, 内部空隙的体积,再加上进入的水的体积。 (简单解释,对于密度小于1的纤维又怎样呢?)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一节: 吸湿指标与吸湿机理 第二节: 影响吸湿的外界因素 第三节: 吸湿性对纺织材料的影响
第四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式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3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一节 吸湿指标与吸湿机理 一、吸湿指标及常用术语 (一)回潮率、含水率及其换算关系 (通过前 面章节引入,进一步强化定义) (二)标准回潮率(注意它是范围值,并解释 标准大气,见教材第323~324页表6-1,6-2) (三)公定回潮率(为什么要制定公定回潮 率?) (四)实际回潮率(实测回潮率) (五)调湿与预调湿 (六)标准重量(公定重量)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6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四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式 测量方法很多,可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 一、直接法: 所谓直接法就是根据吸湿指标的定义,直 接测量出公式中的各个参数:G干,G湿,直接 法的关键在于:烘干和称重。 发展到现在使纤维干燥的方式方法已有很 多,如:吸干、抽取、烘燥、红外、高频、微 波等,效率各不相同。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0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对于化学纤维,由于它的大分子亲水基团少, 结构紧密,使化学吸着水(直接吸数)和毛细吸 数水量都少,使反S形不明显。 吸湿等温线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不同, 吸湿等温线的形状位置就会发生变化,这一点希 望大家能够注意,要比较材料的平衡回潮率,必 须在相同的条件下去做。
22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影响因素: (1)试样的回潮率分布是否均匀。因为电阻将 以阻值最小处作为对外表现。即使只有一个湿润 点处在电极间也将明显影响测量结果。 (2)测量范围:即量程的读数范围,一般应在 满量程的20-75%范围内读数,尽量避免在起始端 和满刻度端使用,因为在这两处,测量结果不稳 定,可靠性下降。 (3)温度影响:温度对纤维的电阻有很大的影 响,所以结果要进行温度修正。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6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三)比表面积: 单位体积的纤维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 积越大,吸湿能力愈强。 (简单解释原理,举例) (四)伴生物的性质和含量: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7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二节 影响吸湿性的外界因素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时间): (吸湿平衡是动态的,其稳定性很差,而且是 自动进行的,外界条件一变,平衡就立即遭到 破坏,而且要达到新的平衡需一定的时间。举 例说明纤维集合体状态、外界风速对平衡时间 的影响,使同学有一个数量的概念)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9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解释这一规律可用前面讲过的吸湿过程来 说明。 在开始阶段,自由的极性基团较多,以化 学吸附为主,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化学吸着 水迅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 毛细吸收水在开始阶段增加的缓慢,当相 对湿度较大时,毛细水迅速增加,这主要是水 分子进入较大的孔隙,加上纤维的膨化,水气 分压的增加,表面吸附能力的增加,使得毛细 水和表面凝结水大量增加,曲线快速上升。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8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称重:对于上述烘得的相对干重能否称准呢?对 于试样来讲,烘前是冷而湿的,烘后是热而干的, 在此条件下是在烘箱内称重,还是在烘箱外称重 结果是不一样的。在烘箱内由于是热空气,所以 其密度小,对试样浮力小,所以称的重量偏重。 在箱外称,首先是冷空气密度大,浮力大,此时 的试样干而热,在箱外热冷空气对流也要产生浮 力,而且浮力在不停的变。试样很干,在空气中 一暴露,就马上进行强吸湿,所以在称量时,很 不稳定。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5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只讲一下总体的大致规律。 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保暖性、耐热性和吸湿放热,通过吸湿放热进一 步说明吸湿机理。介绍两个指标:吸湿积分热和 吸湿微分热,参见教材第296图 6-8和图6-9 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绝缘与静电。 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对折射率,耐光性,光泽,颜色等的影响。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三节 吸湿性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
一、对重量的影响 强调一下公定重量,及回潮率对工艺设计、 成本核算、贸易等的影响。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3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二、对几何尺寸的影响 纺织纤维是由大分子组成的一个各向异性体, 吸湿后膨胀明显表现乃各向异性,具体讲就是: 长度方向和直径方向上的膨胀增加率不一样。 纤维膨胀和内部结构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结 构影响膨胀,而膨胀反映结构状况。 纤维的湿膨胀,使得由它织造的织物,同样 要发生一些变化,如织物、变厚、变硬、变短, 织物洗涤以后尺寸变短,就是我们常见的缩水, 这一点大家都有经验。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9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如果把试样放冷以后再称可消除一部分不稳 定因素,但你能保证试样在冷却过程中一点也不 吸湿吗?即便可以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试验时 间无疑又被加长了。所以一般要采用箱内热称。 又是一个条件值。 由以上介绍可看出:无论是干燥还是称重都 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条件一旦改变,结果也 马上改变,从而最终结果是一个条件值,尽管该 试验方法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试验结果还是 稳定的,能满足贸易、工业加工中的要求,并作 为一种基础测试方法。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4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二、吸湿机理(内在因素) (一)亲水基团及其作用: 纤维大分子上是否存在亲水性基团,是决 定纤维吸湿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极性基团的多 少、极性的强弱、结构状态等综合影响吸湿性, 适当举例说明。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4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21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电阻式测湿仪: 顾名思义:利纤维的电阻与回潮率的关系, 测知纤维的电阻间接知晓回潮率是多少,当 然事先应对一定种类的纤维的回潮率和电阻 值作好标定,其数值可直接从纤维回潮率的 形式表示出来。 电阻测湿仪是接触式的。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第五章: 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2015-4-23
纺织与材料学院纺织工程系
1
第五章:纺织纤维的吸湿性
内容提要: 吸湿指标及计算;吸湿性随内外因变化的 一般规律;吸湿性对纤维性能的一般影响规律 ;烘箱法与电阻法测纤维回潮率的一般原理及 优缺点。 重点难点: 吸湿机理和测试方法,难点是吸湿滞后性 、吸湿平衡的概念和应用。 解决方法: 采用分层、独立因素分析法,在掌握概念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