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本创作【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试题题型 笔记资料

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本创作【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真题试题题型 笔记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2017年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剧本创作【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艺术概论》王宏建《艺术概论》赵彬主编《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中国电影史》钟大丰《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真题【育明教育独家首发】一、名词解释1、审美意象2、黄金分割律3、间离效果4、公共艺术5、汉字艺二简答1、什么是艺术真实2、简述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的联系和区别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人的美学思想三、论述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

其主要内涵是什么2、怎么理解审美感受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结合具体文艺作品谈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区别4、举例论述电影与新媒体艺术的关系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院系:文学系研究方向名称:电影剧本创作研究方向介绍: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创作中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电影艺术整体水平的高低,首先取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准。

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拔出具有电影剧本写作经验和一定电影剧作理论基础的考生,经过更高层次的电影剧作实践和更深层次的电影剧作理论学习,使其成为在电影剧本创作具有较高能力的专门人才。

业务课二名称:小品写作业务课二介绍:考试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所给的材料(包含命题、背景资料、人物及主要情节等),按要求完成一篇具有视听思维、情节完整、逻辑合理、人物鲜明的短片剧本。

欧洲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填空题1.相对于1920年代无声电影时期的先锋派电影运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欧洲出现了被称为________的电影运动。

2.20世纪60年代开始,________成为了引导观众的重要工作,其结果是大大提高了导演的社会地位。

3.60年代以前,即巴赞和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和心理学》以前的电影理论,被认为是经典时期的电影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问题。

4.美国电影理论史家尼克•布朗认为当代电影理论以第一符号学为起点,其要解决的问题是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________________?”,而第二符号学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5.帕索里尼的《________》、麦茨的《________》以及艾柯的《________》三篇文章发表于60年代中期,代表了第一符号学的语言学研究的特点。

6.第一符号学排斥了个人的作用和意义,所以第二符号学重新从拉康的________理论中寻找理论支持。

7.第二次现代主义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________、________和瑞典的________。

8.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指的是他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三部影片。

9.费里尼的顶峰之作为《________》,该片成功地运用了“套层结构”的技巧。

10.在现代主义电影中,“情节”为主的封闭式结构被打破了,表现为人是重要的,而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是更重要的方面。

11.60年代初,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和《蚀》都表现了现代妇女的生活状态,被称为“时代伟大的情感病态”三部曲,即“《蚀》三部曲”。

12.50年代后期,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为他奠定了世界电影大师的声誉,同时也开创了“作者电影”、“主观电影”、“哲理电影”的先河。

13.《第七封印》中,影片的戏剧性效果是通过严谨的________结构的方法组织的。

14.伯格曼将自己的影片的观众明确定位为________。

15.二战前,德国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国,“________”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片公司。

16.二战后,西德直到70年代才出现以反思历史、反对传统叙事模式为特征的“________”运动,改变了西德电影在世界影坛的形象。

17.1962年2月28日,第八届西德短片节上,26位得到政府资助的青年电影工作者发表了一个后来被称为“________”的声明,明确表达了“与传统电影决裂”,“要用新的电影语言,创立新的德国电影”的主张。

18.新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后来被称作“四大师”的四位青年导演。

19.被称为“新德国电影的奇才”的导演是________,他在13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47部影片。

20.前苏联“诗电影”的早期代表人物是乌克兰导演________,而能够代表诗电影最高成就的两位导演是________和________。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5选择题1.以下哪部影片不属于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A.《道路》B.《诈骗记》C.《甜蜜的生活》D.《她在黑夜中》2.被认为是费里尼顶峰之作的影片是________。

A.《道路》B.《8》C.《甜蜜的生活》D.《她在黑夜中》3.安东尼奥尼在1995年与哪位德国导演合作拍摄了根据4部小说改编的影片《在云层深处》?A.维姆•文德斯B.福尔克尔•施隆多夫C.维尔纳•赫尔措格D.雷纳•沃纳•法斯宾德4.以下哪部影片不属于安东尼奥尼的“情感病态”三部曲?A.《奇遇》B.《夜》C.《蚀》D.《红色沙漠》5.以下哪部影片不属于伯格曼的“宗教三部曲”?A.《犹在镜中》B.《狼的时间》C.《冬日之光》D.《沉默》6.以拍“公路片”而著名的德国导演是________。

A.维姆•文德斯B.福尔克尔•施隆多夫C.维尔纳•赫尔措格D.雷纳•沃纳•法斯宾德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育明教育考研笔记资料、考试重点总结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它是艺术家依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个性与共性的统尸,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6艺术形象首先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这是艺术形象最基本的特性。

作为艺术形象,首先应是个别的、特殊的,应具备独特的个性特征。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能体现出一定范围的共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都是由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本质、规律,这种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共性。

艺术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就应体现出事物的这种特性,在特殊中显现普遍,以个别表现一般,往往能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成功的艺术形象都是集个性与共性于一身的。

艺术形象还应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有具体可感性,它是以感性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或以线条、色彩、形状、体态等作用于视觉;或以旋律、节奏、和声等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或以动态的画面和丰富的音响效果等的综合运用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听感官;即使是在想像中构成的文学形象,也具有可感性,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能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的真切感受。

不过,艺术形象中还融合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还有抽象思维的参与和作用。

这些深层趵理性内容与具体的感性形式统一在一起,才使得艺术形象不仅表现现象、个别,也能反映普遍、一般,体现共性。

艺术形象的第三个特性是思想与情感的统一,即艺术形象还具有思想性和情感性。

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艺术形象的共性特征和瑚性内容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思考和评价,这使得艺术形象必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但艺术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的。

在整个艺术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情感因素。

艺术创作不是冷静的分析、判断,而是动静的描摹、表现。

艺术形象中渗透着艺术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艺术形象原是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象,同作者主观的心灵,情感的融合,故而艺术形象中的情感一方面来自于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本身,同时,又源自于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投入和渗透。

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时,·往往把客观的景物、事物作为作者的感情的载体和表现,艺术形象既是客观事物的再现,也是艺术家特定情感的寄托:例如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春天来了》充满着春天温馨的气息和欢悦的情绪,这是因为春天本身是美好的,令人欣喜的,同作曲家的愉快心情是完全一致的。

于是,理性的内容溶化在情感蛉波浪中,情感与思想融合在一起,使得艺术形象更具感染力。

美育与艺术教育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育明教育官方网站:7美育与艺术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在历史上,最早的美育实际上就是艺术教育,而且艺术教育至今还是美育的核心,因为艺术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它最集中地体现着特定时代和特定种族人们的审美意识,以艺术为媒介最容易达到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目的。

艺术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由于艺术具有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

艺术中的美作为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对提高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人的审美理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也不能完全等同。

艺术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技巧的教育,并以培养人的艺术感受力与创造力为主。

审美教育却不一定涉及艺术技巧的培养,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培养也是为主体形成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建康人格服务的。

艺术教育以艺术作品为教育手段,而审美教育除艺术作品之外,还以广泛的审美活动为教育手段。

所以,审美教育并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把单纯艺术技巧的训练等同于艺术教育或美育的观点,对于美育的开展是有干扰作用的。

艺术风格所谓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芦稳定的整体性艺术特色。

风格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一部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表现,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