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科学领域常用的心理测验一、修订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成人式)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是由多种心理测验所组成。
H·R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再分别配有智力量表、记忆量表以及成就测验等。
因年龄不同,组合内容也不同。
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是美国WardC.Halstead首先设计出来,然后经过RalphM.Reitan加以发展,最后形成了用于成人、少年和幼年的三套神经心理成套测验,合称为H·R成套测验(Halstead-ReitanBattery,简称H·R·B或H·R),在我国的修订本称“修订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简写为“H·R·B-RC”。
Halstead成人神经心理测验是Halstead1947年编制的。
我国龚耀先等1985年完成了成人测验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H·R 由十项测验组成,它们是:①侧性优势测验;②失语甄别测验;③握力测验;④连线测验;⑤触摸操作测验;⑥节律测验;⑦手指敲击测验;⑧语音知觉测验;⑨范畴测验;⑩感知觉测验。
本测验的标准化标本从全国取正常成人885名,脑病患者350例,根据两组样本的成绩计算出一套按年龄和性别而定的划界分。
所谓划界分是划分正常与异常的临界分。
凡划入异常者记1分。
由划入异常的测验数与测验数之比,计算出损伤指数(impairmentin-dex),其计算公式如下:正常人中也有个别测验划入异常的。
所以损伤指数也按正常人与脑病患者计算出划界分,即损伤指数需要大到一定程度才有诊断脑病的意义。
受试者有无脑损害要按损伤指数的大小、几项检查中的阳性发现,以及联用测验中的发现一起作出评估。
大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联系也有区别。
因此当一侧半球有病损时,其相应侧肢体的感知觉、运动,以及由该半球所联系的高级心理功能会有特征性改变。
根据这种关系,神经心理测验结果便有可能对脑损害进行定测。
作完测验首先要确定有无脑损害。
确定脑损害可参考如下指征:①W AIS—RC及WMS检查说明智商低、记忆商数也低,而且这些结果与以往学习和工作成绩不相称。
这说明受试者不是原来的智力问题,而是继发的智力损害;②损伤指数在划界分以上。
这说明许多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均划入异常范围以内;③在感知觉检查中有多次阳性发现;④在失语检查中有发现。
功能性疾病也可能有智力降低,甚至H·R的损伤指数也较高,但不一定同时有感知觉障碍和失语发现,并且,在W AIS—RC检查中,还用分测验成绩分布形式辅助鉴别。
如果已肯定有脑器质性损害,那么最好能进一步确定是弥漫性损害还是一侧半球损害。
定位可参考如下一些主要指征,见表2-7-1。
左半球弥漫性右半球a.DQ:在划界分以上b.智力:VIQ(10或15以上)在划界分以上FIQ明显降低(↓)在划界分以上PIQ(10或15以上)c.记忆:语言记忆特别↓普遍↓触觉操作测验记位、WMS记位特别↓d.思维:心算、相似性成绩特别↓范畴、领悟、相似性成绩↓木块图、图片排列成绩特别↓e.运动:如敲击、触摸时间、握力右手明显低于左手连线B↓左手明显低于右手,定型性运动能力↓f.感知觉:右手、右侧有阳性发现左手、左侧有阳性发现节奏性感知觉能力↓音乐节律成绩↓g.失语检查:有语言困难,语音知觉成绩↓有结构性失用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adultintelligencescale,W AIS)是Wechsler1955年将Wechsler-BellevueI修订而成,1981年作了修订(W AIS-R)。
1979—1981年由龚耀先主持,全国56个单位协作修订了W AIS-R,便称为W AIS-RC,建立了城市和农村两种常模。
该量表分为言语部分和操作部分。
言语部分包括知识(I)、领悟(C)、背数(D)、相似性(S)、算术(A)、词汇(V)六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填图(PC)、积木图案(BD)、图片排列(PA)、拼物(OA)、数字符号(DS)五个分测验。
11个分测验组成了3个因子,①言语理解因子(I、C、S、V);②知觉组织因子(PC、BD、PA、OA);③记忆/不分心因子(A、D、DS)。
在测验时,先计算出每个分测验的原始分,然后转换成相应的量表分,其量表分转换公式为:T=10+3(x-/SD),各分测验的量表分相加而得言语量表分和操作量表分,二者相加得总量表分,再查表而得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由于个体智力变异程度较大,那种仅根据IQ就得出结论的方法不可取,而应参考各分测验的结果和其他临床相综合考虑。
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左侧大脑受损倾向于影响言语分测验,右侧大脑受损倾向于影响操作分测验。
有作者报道W AIS可用于早期痴呆的识别。
还有作者认为痴呆患者操作分<言语分,而假性痴呆患者相反。
Fuld 于1984年发展了一个公式A>B>C≤D,A>D。
其中A为常识和词汇量表分的均数,B为相似性和数字广度量表分的均数,C为数字符号和积木测验量表分的均数,D为物体拼凑量表分数。
Fuld 认为借此公式可鉴别AD与其他类型痴呆。
其理论依据是,随年龄增长,不同的认识能力下降速度不同。
而在W AIS中,“保持不住”的认知功能(数字广度、积木、数字符号和相似性),比“保持得住”的认知功能(词汇、常识、物体拼凑和填图)对衰老更敏感。
Brinkman研究结果显示此公式在AD患者中符合率达59%,在血管性痴呆中仅5%。
三、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hineseintelligencescaleforadult,CISA)是由上海精神卫生研究所赵介诚等(1997)编制的。
CISA是为测量一般智力而编制的量表。
并把分测验量表按交流方式组合为言语能力量表和操作能力量表,并以能力商(abilityquotient.AQ)的概念来描述受试者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的相对水平。
CISA能测量到智力的四种因素,即A因素(语言理解因素):包括问题解答、词义分辨和分类概括三个分测验;B因素(数学逻辑因素):包括宫格补缺、口头运算、图画找错和数字背诵;C因素(知觉组织因素):包括巧拼方块和木块构图;D 因素(注意分辨因素):包括数字背诵和图形识别。
CISA所包含的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被试者不同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因此,提出了“智力因素商”(intelligencefactorquotient,IFQ)这一概念,用以描述被试者的四种智力因素的相对发展水平。
AQ和IFQ的计算公式:AQ或IFQ=10(X-)/s+50CISA中的量表分和IQ的转换公式同W AIS。
四、韦氏记忆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memoryscale,WMS)是广泛使用的神经心理测验之一,原量表由D.Wechsler(1945)编甲式,C.P.Stone(1946)编乙式。
各含7个分测验:个人经历、数字顺序关系、逻辑(理解)记忆、顺背和倒背数字、视觉再生和联想学习等。
将分测验原始分数相加,按年龄加一“加权分”,然后计算出记忆商数(memoryquotient,MQ)。
龚耀先(1980)修订了本测验,增改了测验内容,改变了记分系统,仍分甲乙平行本。
修订本的内容:①长时记忆包括3个分测验:个人经历、时间空间记忆(定向)、数字顺序关系;②短时记忆包括6个分测验: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联想学习、触摸测验、理解记忆;③瞬时记忆:顺背和倒背数目。
标准化样本为16岁以上正常人1002名,脑病患者50名。
量表分和MQ的计算方法同W AIS。
WMS是很有用的记忆筛查工具,也是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记忆障碍的指标之一。
五、临床记忆量表此量表系北京心理研究所许淑莲等1984年编制的。
全量表包括“联想学习”、“指向记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像自由回忆”、“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等分测验。
分甲乙平行两套,记分方法同WMS。
量表分及记忆商同WMS。
六、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innesotamultiphasicpersonalityinventory,MMPI)属人格调查表,是Halthaway和Mckinly于40年代编制的,80年代由中国心理研究所宋维真主持修订了该量表。
该量表包括3个效度量表及10个临床量表,效度量表包括:L:说谎分;F:真实分;K:掩饰分。
临床量表包括:Hs:疑病量表;D:抑郁量表;Hy:癔病量表:Pd:精神病态量表;Mf:男子气、女子气量表;Pa:妄想量表;Pt:精神衰弱量表;Sc:精神分裂症量表;Ma:轻躁狂量表;Si:社会内向量表。
其量表分转换公式为:T=60+10x-/SD其划界分为60分,美国为70分。
该量表可用于评定人的个性特征,可以进行病情评估、疗效评估,对人格改变者更为适用。
七、艾森克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PQ)是英国H.J.Eysenck于1952年编制。
龚耀光等修订了此量表,制订了全国常规,陈仲庚建立了成人的北京常规。
该量表包括L:掩饰量表;P:精神质量表;N:神经质量表;E:内外向量表。
该量表可以了解受试者的性格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情绪稳定还是不稳定,还是介于中间类型。
KKME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