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模式
旅行社集团属于旅游企业集团的范畴,它是以旅行社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的企事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而旅行社的集团化就是指单体旅行社共同组建旅行社集团,进行集团化经营的动态过程。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集团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而设立的一些旅行社集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路线,为我国旅行社大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979年以后,国旅、中旅和在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都得到很快发展。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中国加入WTO以前,这个阶段中国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对中国旅行社集团化改革增加了强大的政策抉择,中央和地方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旅行社集团,如广之旅、上海春秋等,这个阶段也是中国旅行社集团的徘徊期和探索期。

第三个阶段从加入WTO至今,这个阶段也是旅行社真正开始集团化并且同世界接轨的时期,中国一些旅行社集团开始走向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旅行社集团化发展道路。

(二)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现状及问题。

我国旅行社的特点是资产含量小,多属于代理机构,能具备集团规模的公司屈指可数,这就需要开展资产重组,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资产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吸收外部资产,这样才能迅速地达到具有国际标准的集团化规模,才能更有效地、稳健地进入国际化跨国经营。

目前中国的旅行社集团尚不规范,与国家对于集团化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大小旅行社功能雷同,产品同质,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散、小、弱、差”是整个行业的写照。

大部分旅行社集团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内部管理与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还有差距,集团内部成员联系不紧密,成员之间缺乏资产利益关系,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基础和资产纽带关系,多数只是资产的简单组合和捆绑,不是市场化重组的结果,合作机制不稳固,因此在企业组织、结构、营销、管理上没有按市场的需要运作,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总社不总,分社不分;集团核心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难以发挥,核心企业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缺乏感召力和产品、资本等优势,对成员企业无约束力,不能成为融资中心、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国家对旅行社集团化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等等。

旅行社集团化方向发展本来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通过控股或相互持股建立产权连接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市场行为,而非政府行为。

但在目前
中国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而行政垄断力量又十分强大的情况下,在政府主导下组建旅行社集团事实上最简便最易实现。

在改革初期所形成的旅行社集团基本上都是国家行政力量所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旅行社集团也存在很多问题。

正如企业集团化初期一样,一些旅行社集团组建后,迫于地方、部门、行业的利益争夺,同样维持“三不变”:一是联合各方的所有制不变;二是联合各方的隶属关系不变;三是联合各方的财务结算方式、财务隶属关系不变,这也是当前旅行社企业集团经营中最突出的情况,使许多旅行社集团“集而不团”,不能发挥整体优势,名存实亡,也无法体现旅行社集团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旅行社集团化的意义
旅行社集团是旅行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对于提高中国旅行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旅行社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集团下的旅行社可以利用集团的雄厚资金、先进技术、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服务品质,在深度、广度上创新产品,使产品更专业性、多样化,快速收集旅游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走在同行业的前面,形成自身的品牌。

集团模式结束了旅行社单打独斗的历史,解除了单一运作的后顾之忧。

集团化经营,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本联合,把核心企业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和规范化服务输入到各个成员企业中去,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形成规模优势。

在规模经济效益,集团公司可以快速与国际接轨,建立高效营销网络,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从中获得利益,在面临灾难性的打击时能快速复苏,走上正轨。

三、中国旅行社集团化模式分析
(一)股权联结式。

股权联结式的企业集团是由资产经营一体化而形成的,股份制是资产经营一体化企业集团的典型形式。

它是凭借着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资金参与而建立起来的控股与被控股或参与与被参与关系,形成以母公司为核心的参股公司、关联公司组成的稳定结构,它也是我国组建旅行社集团的最主要方式。

从目前大量的兼并收购以及战略重组活动可以看出,资本运作已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股权联结有利于促进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规范集团的经营活动,促使企业集团遵循市场规律,按经济规模办事;有利于突破资本量对企业集团扩张的限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增量资产,即通过发行股票或转让股权吸引外部投资,帮助企业集团发展;通过产权市场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但是要形成这种模式的集团是要有一定条件的。

首先核心企业必须有相当的经济规模,而且要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这种模式目前主要只
适合一些大型的旅行社。

股权联结式具体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投资购买兼并式。

企业集团通过发挥集团的主体作用,进而采用投资、购买、兼并等方式,构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参股形式。

(2)授权持股经营式。

企业集团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将原来国家投资设立的成员企业的国有产权授权集团公司持股,从而确立集团公司对成员企业的母子公司关系。

(3)资产划拨式。

即经出资人同意,由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持有其他国有企业的股权,使之成为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子公司,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将其所辖的国有企业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并入企业,全资子公司由集团公司进行持股和管理。

(4)横向持股式。

独立的企业购买企业集团的股份,对母公司参股,以股东的身份加入集团。

中国旅行社集团已经出现了这种股权联结式的形式,中旅总社实现规模扩张的“控股并购”模式是这方面的成功代表,其集团化运作值得研究和效仿。

(二)契约联结式。

通过契约扩大集团规模也是集团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种方式突破了资本量的限制,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扩张速度,同时减少了风险,而且一般不涉及企业的产权问题,因此,在进行跨地区、跨所有制或跨系统扩张时集团遇到的阻力较小。

但是需要企业集团在各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如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标准化服务程序、质量控制手段、有吸引力的品牌等。

契约联结式实现形式有如下三种:(1)特许经营(加盟)。

是指以特定的方式将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名称、注册商标、技术、客源开发、预订系统和物质供应等通过契约有偿提供给其他企业使用。

取得特许的企业必须支付一笔款项作为挂牌的代价,必须达到特许组织制定的经营、服务、管理标准,必须接受特许组织的检查。

实行特许经营的旅游批发商要保证有特许经营权的零售旅行代理商所出售产品的供给,并允许其有其他的销售渠道;拥有特许经营权的零售代理商可以分享批发商的市场营销资源,并可以利用其品牌在市场上立足。

(2)租赁经营。

有些企业集团在本国或他国租赁企业选择经营,使集团规模不断扩大,被租赁的企业其所有权不属于企业集团,但集团对其具有经营权,因而也成为集团一员。

(3)输出管理。

也叫管理合同经营。

有些企业由于缺乏管理经营或者不打算自己经营,于是聘用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使自己成为集团中的一员。

但企业必须与企业或管理公司签订管理合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