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照明工程施工方案一、路灯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规范施工。
1.路灯放样定位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踏勘,根据施工图对路灯位置进行放样和定位。
2.挖坑按照施工图设计要求挖洞,使坑洞尺寸达到设计要求,并及时清理余土。
3.预埋件放置4.混凝土浇注材料选用:按照规范要求选用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混凝土配比达到C20设计标准。
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保证其密实性。
混凝土表面应平整。
二、管线预埋施工方案1.管线预埋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情况,按照施工顺序及时进行管线预埋,并与道路施工单位及时协调联系。
管线预埋应与道路施工工序一致。
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孔洞、裂缝、明显的凹凸不平。
镀锌钢管煨弯采用电动煨弯机进行加工,保证有效通径。
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不得有煨扁、裂纹、皱折等缺陷。
管材切割应用钢锯或管割刀进行切割,管中平整、光滑,不得有锐棱及毛刺。
连接时采用电动套丝机套丝后用电气配管专用的通丝接头连接(暗埋管可用套管焊接),在连接处加设钢质跨接线。
2.分线盒加设按照规范要求适当加设分线盒,配管时穿好相应的镀锌铁丝引线并在两端管中应有余地,穿导线前先将两端管中用橡胶皮盖盖好,以防异物进入及穿导线时挂伤导线。
3.穿线穿线前应检查管路,消除可能损伤导线的因素。
穿线时宜往管路内吹入适量的滑石粉。
穿线的管路和导线的规格、型号、根数、回路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穿线前后均应检查导线的绝缘。
导线在连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不能降低原绝缘强度,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
三、电缆敷设施工方案1.电缆进场检查验收电缆进场后,必须对电缆进行详细的检查验收,检查电缆的外观、规格型号、电压等级、长度、合格证、耐热阻燃的标识,并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
2.电缆敷设准备技术准备:认真研究电气施工图,掌握电缆的分布情况,对每根电缆进行编号,并标明电缆的起始位置、回路号、规格型号等。
在电缆密集的地方,绘制电缆的剖面分布图,显示电缆在桥架中的位置;结合电缆剖面分布图,选择最佳的电缆敷设顺序,尽量避免电缆交叉的情况。
3.电缆敷设水平敷设:将电缆敷设在桥架上,保证电缆的水平度和直线度。
固定:将电缆固定在桥架上,保证电缆不会晃动或者脱落。
挂标志牌:在电缆敷设的过程中,应在电缆上挂上相应的标志牌,标明电缆的编号、回路号等信息。
垂直敷设:在需要进行垂直敷设的地方,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敷设,保证电缆的垂直度和直线度。
确保电缆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连接前,需先用铜刷将电缆端面清理干净,避免氧化影响接触质量。
连接时,应按照电缆终端头的接线图进行接线,接头处应紧固牢固,接线应牢固可靠,避免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连接完成后,再次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连接质量符合要求。
2.人员、机具准备在进行电缆敷设前,需要充分准备好人员和机具。
根据电缆数量和敷设进度,提前安排好足够的人员,同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准备好敷设电缆所需的机具,如电缆放线架、卷扬机、电缆滑轮、通讯联络工具等。
3.现场准备在进行电缆敷设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
检查桥架安装是否完成,并清理桥架内的杂物。
清理电缆敷设沿途的障碍物,为安放电缆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电缆敷设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电缆端头、电缆接头、拐弯处及夹层内、隧道、竖井两端等位置,应装设标志牌,标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及起讫地点等信息。
标志牌规格必须统一,材质能防腐,挂装应牢固。
其次,在线槽内敷设电缆时,应排列整齐,不应交叉、重叠、扭曲,每隔1.5米应进行绑扎,绑扎应牢固。
强、弱电电缆敷设在一起时,应有隔板。
敷设前,应摇测电缆绝缘,确保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
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避免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
电缆上不得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5.电缆头制作安装电缆终端头采用热缩型电缆终端头制作,加热器采用液化气烤枪或喷灯。
制作前选择与电缆截面相适应的热缩塑料手套。
在安装三叉分支手套时,宜先进行预热,并将电缆定位,套上分支手套后,按所需分叉角度摆好线芯后再进行加热。
加热时,应从管子中间向两端逐渐延伸,或从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以利于收缩时排出管内空气,加热火焰应螺旋状前进。
6.电缆的连接在电缆连接前,需要进行绝缘测试,确保电缆的绝缘性能符合要求。
连接时,应按照电缆终端头的接线图进行接线,接头处应紧固牢固,接线应牢固可靠,避免出现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
连接完成后,再次进行绝缘测试,确保连接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大于6平方的电缆,在汇流排连接时需要采用紧压铜端子,端子选用与电缆线芯截面相匹配,铜端子的压接采用手动式液压压接钳。
为确保电缆的绝缘强度符合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同时在敷设电缆时要进行回路标注和相色标记。
电缆裁剪需要合适,以避免产生过大的机械应力。
在连接前,需要对搭接面进行清洁处理,并涂抹适量的电力复合脂。
连接后,要确保紧固力矩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以确保连接和导电性能可靠。
在敷设电缆时,需要及时进行标识,标志牌应采用塑料片制品,并用尼龙扎带固定。
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起止点。
电缆敷设好后,还需要检查回路编号是否正确,并完整做好相关资料。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的功能,挂装应牢固。
直埋电缆进出建筑物、电缆井及两端应挂标志牌。
沿支架敷设电缆,在其两端处、交叉处应挂标志牌,直线段应适当增设标志牌。
在并列敷设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时,需要将控制电缆放在电力电缆下面,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应放在1KV以上的电力电缆的下面。
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并必要时将盖板缝隙密封,以免水、汽、油、灰等侵入。
在配电箱的安装工序中,需要先进行定位预埋件制作、预埋管线配电柜验收、配电柜安装、电缆头制作、电缆接线、绝缘测试和通电运行等步骤。
在开关箱基础绕制时,需要进行土方开挖、预埋管道、支设模板、预埋槽钢开关箱安装底架、浇筑混凝土和防雷接地网的制作等步骤。
在设备开箱检查时,需要按照设备清单、施工图纸及设备技术资料核对设备的规格型号、附件、备件、产品合格证件、技术资料和说明书等。
在柜(盘)安装时,需要进行基础型钢安装、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和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侧档板的连接等步骤。
每台柜(盘)还需要单独与基础型钢连接,并从后面左下部的基础型钢侧面上焊上鼻子,用6mm2铜线与柜上的接地端子连接牢固。
5) 在柜(盘)二次小线连结方面,需要按照原理图逐台检查柜(盘)上的全部电器元件是否相符,确保其额定电压和控制、操作电源电压一致。
同时,按照图敷设柜与柜之间的控制电缆连接线,要求见“电缆敷设”。
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
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
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6)在柜(盘)试验调整方面,需要进行二次控制小线调整及模拟试验,将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进行绝缘摇测,用500V摇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小2MΩ。
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进行模拟试验,按照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确保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最后,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第四章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一、路灯基础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流程如下:1.现场踏勘基础放样,合理调整定位。
2.挖坑预埋件放置支设模板。
3.浇筑砼。
4.养护。
二、电缆敷设的施工顺序流程如下:1.进行保护管检测检验。
2.进行电缆敷设。
3.进行电缆头制作自检。
三、路灯安装的施工顺序流程如下:1.将灯杆放置到位。
2.进行灯具安装固定校准。
3.进行起吊安装。
4.进行试灯。
四、防盗措施的施工顺序流程如下:1.进行电缆混凝土浇注。
2.进行电缆井混凝土浇注。
3.进行配电箱混凝土浇注。
五、配电箱安装的施工顺序流程如下:1.进行配电箱基础制作保养。
2.进行配电箱安装调试。
第五章保证照明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一、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1.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全场性的准备工作,分部分项工程的准备工作和工作条件的准备工作。
2.加强对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逐级做好技术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熟悉本工程情况、主要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施工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应认真按工艺要求进行作业,使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开展工前检查,做好技术复核工作,对重要的操作工序进行检查和复核,避免发生重大差错。
如基、轴线的测量定位、管沟、道路的预留孔和预埋件位置,各种道路、管沟、管线的标高和坡度的复测。
要求严格,建立专门的质量监察部门,专人负责监察和管理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解决和预防。
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加强对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采取相应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利因素被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3、实行“停止点”检查制度,明确各个工序控制点应该达到的质量目标,按规定对工序控制点的质量进行检测,并找出质量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以清除差距,防止发生质量问题。
4、及时办理设计变更和材料代用的审批手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代用符合规定。
5、认真组织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由质检、技术负责人会同现场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隐蔽。
6、按规定搞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以及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确保每个工程部分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三)质量保证人员及培训建立专门的质量保证人员队伍,对质量保证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升其质量管理和监察能力。
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达到标准要求。
四)质量保证设施及检测设备配备必要的质量保证设施和检测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加强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保证文件及档案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文件和档案,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情况,为质量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和证据。
同时,对质量保证文件和档案进行认真整理和归档,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This project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and implements the project manager responsibility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