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职业能力测试试题汇编【2012年-2022年考试版】(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职业能力测试试题汇编【2012年-2022年考试版】(二)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职业能力测试试题汇编【2012 年-2022 年考试版】(二)1、单选题人社部于 2014 年 6 月 6 日宣布,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决定首次面向_____公开选调优秀人才到中央机关任职。

A :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B : 社会民间组织C : 高等院校D : 科研机构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2014 年 6 月 6 日,人社部宣布,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告,决定首次面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开选调优秀人才到中央机关任职。

故本题答案选 A。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单选题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_____。

A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 国务院C : 各级人民政府D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宪法》第 2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故选 D。

第 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单选题 _____是职业道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职业生命力的延伸。

A : 乐于奉献B : 实事求是C : 依法行事D : 优质服务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优质服务是职业道德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优质服务是职业生命力的延伸。

故本题答案选 D。

第 3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单选题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依据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而做。

《洛神赋》的作者是_____。

A : 曹操B : 曹丕C : 曹植D : 曹睿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其原名是《感甄赋》,魏明帝曹睿将《感甄赋》改名为《洛神赋》。

第 4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有国家就有法制B : 有国家就有法治C : 有法制就有法治D : 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参考答案: AD本题解释:AD[解析]先有法还是先有国一直是法学界争议的话题。

通说认为,国家与法同时产生。

但此时应注意的是:此处的“法”应作广义理解,包括成文法及不成文法。

第 5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判断题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

解析: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实现形式,所有制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第 6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单选题下列不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是_____。

A : 柬埔寨B : 越南C : 印度D : 朝鲜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解析】与我国国土接壤的国家总共有 14 个,自东北向西南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本题应选 A。

第 7 题所属考点-《科技生活》8、单选题文艺复兴时期但丁代表作_____A : 《神曲》B : 《十日谈》C : 《唐吉可德》D : 《乌托邦》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外国文学。

但丁是文艺复兴期间著名的诗人,著有长诗《神曲》。

本题选 A。

第 8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单选题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_____。

A :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 :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C :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D :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解析】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它产生、存在的原因,同样,又都有它发展、作用的结果。

本题干只承认了自然界的因果必然性、客观规律性,否认了偶然性的存在,这符合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形而上学决定论是古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盛行于 17~18 世纪西欧的一种只承认自然界的因果性、必然性、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点。

故选 C。

第 9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单选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_____。

A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髄B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C :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髓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这句话简要概括了两者的辩证关系,集中突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故本题答案选 D。

第 10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单选题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_____A : 言论自由B : 宗教信仰自由C : 批评建议权D : 平等权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以及在政治上享有表达个人见解和意愿的自由。

它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自由。

答案选 A。

第 1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_____。

A : 这次去成都,他买了三件礼品回来。

B : 时间过得真快呀,第一次见你时我才六岁。

C : 我和王欢已经商量好了,下了课可以去打球。

D :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正是中央领导提出并率先垂范的。

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C 项既可理解为“我”下了课可以去打球,也可理解为“我”和王欢两人一起去打球。

第 12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单选题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

由于质性研究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可循,开始时做起来头绪纷繁,费时费力,这对于惯于量化研究和逻辑实证研究的研究者而言,困难更大。

这就使一些研究者放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而去做一些研究路径比较固定、研究范式较为清晰、发表论文较为快速、同时更能获得国际期刑编辑青睐的研究题目。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_____A : 要突破量化研究的范式B : 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C : 要有明确的程序与路径D : 要更加注重质性研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段首先提出中国“管理学本土化”要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接着说明质性研究方法费时费力,同时和量化研究、逻辑实证研究做对比,指出一些研究者就放弃这种研究,转向相对简单、发表论文比较快速的研究题目。

由此可知,中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所以要克服急功近利思想,B 项符合题意;A 项没有抓住文段讨论的重点,即运用质性研究,故排除A;C、D 两个选项只浮于文段表明的含义,但是没有抓住重点,因此排除 C、D。

故正确答案为 B。

第 13 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14、单选题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三美”主张,不包括_____。

A : 音乐美B : 绘画美C : 语言美D : 建筑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 14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单选题在接待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接待规格是_____。

A : 高规格接待B : 低规格接待C : 对等接待D : 涉外接待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接待规格是指接待者向来访者提供的各种待遇的总称。

在接待工作中,通常使用的接待规格是对等接待。

对等接待指主方的主要陪同人员与客方主要人员的职务、级别等同。

故本题答案选 C。

第 15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单选题“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这是_____A :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这两句话是时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观点。

故本题选 C。

第 16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7、单选题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

其中,_____是基本的规律。

A : 宏观调控B : 价格规律C : 供需矛盾D : 价值规律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

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故本题答案选 D。

第 17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8、单选题行政许可法的直接立法目的是_____。

A : 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B :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C : 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D : 维护公共利益的社会秩序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A。

解析:《行政许可法》第 1 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一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直接目的,后三项规定的是该法的终极目的,通过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来实现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护;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对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的监督。

可见直接目的虽然称为“ 目的”实则为实现终极目的之手段。

故本题答案选 A。

第 18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9、单选题就目前的情况看,强制性“一户一房”在操作上确实有难度,但也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先在试点地区实行,如果可行再予以推广,也许能让房地产市场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但这也是从房地产市场获利无数的房地产老板们和炒房者所不愿意看到的。

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是_____A : 强制性的“一户一房制”并不可取。

B : 实施“一户一房”对抑制商品房的投机和炒作有积极作用。

C : “一户一房”对于解决民生的住房问题而言,的确是条良策。

D : 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一个相对不正常的状态。

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是表面主旨题。

很明显,文段是围绕“一户一房”这个中心展开的。

“一户一房”虽有难度,但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它的施行对抑制商品房的投机和炒作有积极作用,有可能让房地产市场回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B 项正确。

A 项观点错误,文中指出“一户一房”不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因此并非不可取;至于选项 C,文中主要提到的是“一户一房”对于房地产市场不正常状态的抑制作用,没有从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而谈;选项 D 观点正确,但不是这段文字的中心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