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生态学(东北林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第一章测试1.“保护生态”中的“生态”与生态学不是一回事。

A:错B:对答案:B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部分。

A:错B:对答案:B3.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是生态学理论建立和发展的主要时期。

A:对B:错答案:A4.有些行业是需要生态学知识的,但是很多行业并不需要。

A:对B:错答案:B5.如果研究的对象不是生物,就不能称之为生态学。

A:对B:错答案:A6.“人定胜天”的口号反映了人类这个物种的强大。

A:对B:错答案:B7.大众口中的“生态”是一个很模糊的词汇。

A:错B:对答案:B8.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本身,所以是最难的一门科学。

A:对B:错答案:A9.“细水长流”其实也是环境得到保护的一个体现。

A:对B:错答案:A10.在生态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从事生态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等技术。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热带的喜温植物北移的主要障碍是()。

A:昼夜温差B:寒害C:生理干旱D:冻害答案:B2.所有生态因子中可预测性最好的是()。

A:光周期B:温度因子C:光照强度D:年降雨量答案:A3.在土壤pH值为()的条件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森林植物生长最适宜。

A:7-7.5B:<5.0C:5-6D:6-7答案:D4.可能导致树木的呼吸速率超过光合速率的因子有()。

A:弱光B:高温C:土壤过湿D:低温E:CO2浓度过高答案:AB5.砂土类土壤的特点是()。

A:比较干燥B:透气性好C:蓄水能力差D:保肥能力差E:孔隙多答案:ABCDE6.小环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以地球也可以是一个小环境。

A:错B:对答案:B7.老虎分布区大幅减小是因为它的生态幅逐渐变得狭窄。

A:对B:错答案:B8.变温动物调节内稳态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行为,而恒温动物则不需要行为调节。

A:对B:错答案:B9.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是间接因子。

A:对B:错答案:A10.植树造林能够增加降雨,所以在沙漠地区造林就能改善环境。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能较明确地描述实际条件下一个种群的死亡过程。

A:生命表B:指数增长方程C:逻辑斯蒂增长方程D:食物链答案:A2.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所导致的。

A:年龄结构B:存活曲线C: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D:内禀增长能力答案:C3.种群增长模型Nt+1=Ntλ描述的是()。

A:无限环境、世代连续的种群增长B:无限环境、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C:有限环境、世代连续的种群增长D:有限、世代不连续的种群增长答案:B4.相对于个体,种群产生了自己新的特征,比如()。

A:趋同适应B:三基点温度C:出生率D:生态对策E:光周期现象答案:CD5.种群中生物个体数是由()决定的。

A:迁入率B:生长率C:出生率D:死亡率E:迁出率答案:ACDE6.哺乳动物都是单体生物而昆虫则属于构件生物。

A:对B:错答案:B7.生态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个体之间的拥挤程度。

A:错B:对答案:B8.随机分布是是种群在自然状态下最常见的格局。

A:错B:对答案:A9.如果一个种群的繁殖前期、繁殖期与繁殖后期的个体数都基本接近,那么这个种群肯定是稳定型种群。

A:对B:错答案:B10.对于一个种群,每年的环境容纳量是一个固定的值。

A:对B:错答案:B第四章测试1.下列因素中,只有()是生物为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所采取的策略。

A:生长变慢B:加速生长C:休眠D:延缓开花答案:C2.植物在()情况下可能会提前开花结实。

A:干旱B:光照较弱C:养分丰富D:气温高答案:A3.如果植物从来不会面对逆境,那么它肯定()。

A:开花结实晚B:比较衰弱C:寿命比较短D:开花结实早E:比较健壮答案:A4.因为生物在一生中获得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生物采取的对策可能有()。

A:小型个体,较多的后代B:小型个体,较少的后代C:一次生很多后代或者多次生少量后代D:大型个体,较多的后代E:大型个体,较少的后代答案:ACE5.K对策种的特点是()。

A:后代不易成活B:个体大C:要求稳定的环境D:寿命长E:容易扩散答案:BCD6.植物在面对逆境时,发展出了独特的繁殖策略,主要有()。

A:大量落叶B:逆境结实C:扩大根系D:无性繁殖E:种子库答案:BDE7.生物不可能同时具有大型的身体和强大的繁殖能力。

A:错B:对答案:B8.K对策种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A:对B:错答案:A9.r对策种由于后代数量多,扩散快,有可能造成种群数量的泛滥。

A:对B:错答案:A10.r对策种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A:对B:错答案:A第五章测试1.“最后产量恒定法则”的前提之一是()。

A:没有天敌B:不能有限制因子C:只限于食草动物种群D: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答案:D2.树木根系与真菌之间是属于()关系。

A:偏害共生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附生答案:C3.两个相互竞争的物种,却经常能生长在一起,这可能是由于()。

A:生态位分化B:没有干扰C:气候适宜D:资源空间比较充足E:二者还有共生关系答案:AD4.种间关系主要有()。

A:协同进化B:寄生C:竞争D:偏害作用E:捕食答案:BCE5.在自然界,各个植物物种都是依靠()来减少竞争。

A:自疏作用B:生态位分化C:传播种子D:共生E:最后产量恒定法则答案:AB6.属于共生的种间关系有()。

A:人饲养家畜B:苔藓借助树干生长C:树木根系与真菌D:动物依靠植物来隐藏E: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答案:ACE7.自疏现象是由于()所造成的。

A:生态位分化B:种群个体迁出C:内稳态机制D:竞争答案:D8.两个物种即使竞争再激烈也不一定会相互淘汰。

A:错B:对答案:B9.如果环境条件适宜,实际生态位会略大于基础生态位。

A:错B:对答案:A10.如果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说明二者的竞争力是相同的。

A:错B:对答案:A第六章测试1.建群种肯定是优势种。

A:错B:对答案:B2.群落中的偶见种往往是濒危物种。

A:对B:错答案:B3.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可能是另一个群落的偶见种。

A:对答案:A4.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的最小面积越大。

A:错B:对答案:B5.一个森林群落的优势种有可能是地面芽植物。

A:对B:错答案:A6.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一般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物种较少。

A:对B:错答案:B7.同资源种团的内部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

A:对B:错答案:A8.群落的关键种肯定是群落的建群种或者优势种。

A:对B:错答案:B9.捕食作用肯定会降低物种的多样性。

A:错B:对答案:A10.群落从平衡状态的位置上被干扰后,产生波动的幅度越小,群落越稳定。

A:对B:错答案:A第七章测试1.因为群落的波动是可逆的,而演替是不可逆的,因此波动和演替无法同时进行。

A:错B:对答案:A2.演替时间在一百年以上的演替又称为世纪演替。

A:对答案:B3.如果环境被破坏得太严重,即使破坏停止,群落也很难开始进展演替。

A:错B:对答案:B4.只有地衣苔藓改善了岩石表面环境,草本植物才能往这里传播种子。

A:错B:对答案:A5.水生演替中,水分不缺乏,所以最终会到达木本植物群落阶段。

A:对B:错答案:B6.演替早期出现的树种一般都是喜光的易扩散的种类。

A:对B:错答案:A7.演替中后期出现的树种一般都是耐阴的种类。

A:对B:错答案:A8.一个气候顶极群落,如果没有气候变化和干扰,它的优势植物种类是不会变的。

A:错B:对答案:B9.东北东部的硬阔叶林,由于缺乏红松种源,无法再继续演替,所以也可以是演替顶极。

A:错B:对答案:B10.按照顶极格局假说,没有任何一个群落能称为演替顶极。

A:错B:对答案:B第八章测试1.如果一个系统中不包含生物成分,那么它肯定不是生态系统。

A:错答案:B2.消费者实际上也可以算作分解者的一部分。

A:错B:对答案:B3.人类眼中的害虫有可能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错B:对答案:B4.在有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必不可少的。

A:错B:对答案:B5.在漆黑的深海海底,没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产者,所以生态系统无法维持。

A:错B:对答案:A6.像蛀虫等物种属于害虫,对生态系统起着干扰破坏作用。

A:对B:错答案:B7.当群落演替到达顶极阶段时,生态系统也就达到了成熟的最稳定状态。

A:对B:错答案:A8.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A:错B:对答案:A9.只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才能是生产者。

A:对B:错答案:B10.群落越稳定,生态系统也就越稳定。

A:错B:对答案:B第九章测试1.生产者是不能保存固定在体内的能量的,必须流动到消费者或者分解者。

A:错B:对答案:A2.如果生产者无法养活消费者,这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A:错B:对答案:A3.K对策种只能分布在食物链末端。

A:错B:对答案:A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A:错B:对答案:A5.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难以达到稳定状态。

A:对B:错答案:B6.一片草地,没有任何消费者,能量只能通过草牧食物链流动。

A:错B:对答案:A7.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数量巨大,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以腐生食物链为主。

A:对B:错答案:A8.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消耗的能量无法被分解者所利用。

A:错B:对答案:A9.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只有十分之一能够流到分解者营养级。

A:错B:对答案:A10.生态系统发育成熟之后,净生产量却下降。

A:错B:对答案:B第十章测试1.沙尘暴是养分()的一个重要途径。

A:气体型循环B:水循环C:生物循环D:沉积循环答案:D2.水土流失是属于沉积循环中的()途径。

A:生物循环B:气体型循环C:生物途径D:气象途径答案:C3.磷的储库有()。

A:鸟粪B:沉积岩C:富营养化水体D:骨骼E:陆地植被答案:ABD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

A:错B:对答案:B5.只有从未经干扰的森林生态系统流出的溪水,才会有比较高的养分浓度。

A:对B:错答案:B6.凋落物分解越慢,生态系统就越不稳定。

A:错B:对答案:A7.凋落物分解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A:错B:对答案:B8.如果热带雨林被伐光,就很难恢复。

A:对B:错答案:A9.寒冷地区的针叶林,被伐光之后土壤养分会加速流失。

A:错B:对答案:A10.磷一旦进入海洋,大部分都会在海底沉积下去。

A:错B:对答案:B第十一章测试1.寒带的地带性植被是()。

A:北方针叶林B:苔原C:针阔叶混交林D:夏绿阔叶林答案:B2.在极地苔原地区,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了驯鹿的生存,具体是由于()。

A:猎人开始增加B:驯鹿的食物出现短缺C:温度太高,驯鹿受不了D:光周期与温度出现不协调影响驯鹿繁殖E:蚊子数量增多答案:DE3.在荒漠地区出现的高大山体,是有草地甚至森林存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