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Haeckel B:Odum C:Tansley D:Clements答案:Odum2.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A: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B: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C:生态学研究层次 D: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答案: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答案: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4.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群落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生态系统生态学 D:个体生态学答案:生态系统生态学5.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
A:理论模型 B:环境 C:实验 D:野外答案:理论模型;实验;野外第二章测试1.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推迟生育答案:适应逆境2.在诸生态因子中()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B: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 C: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D: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答案: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子;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3.对于某种陆生植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
A:250kg左右 B:大于500kg C:500kg左右 D:350kg左右答案:250kg左右4.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A:限制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综合因子 D:替代因子答案:限制因子5.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分布范围取决于植物的()。
A:适应性 B:生境 C:形态 D:表型答案:适应性第三章测试1.海南岛、杭州和大兴安岭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雨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B: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C:雨林、常绿林和落叶林 D:雨林、黄山松和落叶林答案: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2.下面的哪项内容是旱生植物具有的特征()。
A:叶片退化成针状 B:肉质茎 C:根退化 D:根系发达 E:叶表面积较大答案:叶片退化成针状;肉质茎;根系发达3.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A:不利 B:一样 C:不确定 D:有利答案:有利4.通常情况下,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A:块状结构 B:片层结构 C:团粒结构 D:松散结构答案:团粒结构5.生长在高光强环境中的草本植物的光合特点可能是()。
A: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低 B: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低 C: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高 D: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答案:光补偿点较高,光饱和点高6.下列哪些措施可以防止各种低温对植物的伤害?()A:用稻草包扎树干 B:覆土 C:涂白 D:浇营养液 E:除病虫害答案:用稻草包扎树干;覆土;涂白;浇营养液7.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叶面积小 B:根系有退化现象 C:通气组织发达 D:机械组织不发达答案:根系有退化现象;通气组织发达;机械组织不发达8.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中的含氧量最低?()A:夜间,被污染 B:白天,末被污染 C:白天,被污染 D:夜间,未被污染答案:夜间,被污染9.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
A:植物是阴性植物 B:植物向光性 C:叶片失水 D:减少光的吸收答案:减少光的吸收10.土壤常常成为动物极好的隐蔽所是因为()。
A:环境条件最好 B:无天敌 C:土壤中食物多 D:环境条件较稳定答案:环境条件较稳定11.在pH()条件下,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最好,最有利于园林植物生长。
A:5.0-6.0 B:6.0-7.0 C:>7.0 D:<5.0答案:6.0-7.012.随着重庆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明显上升,与2002年相比,2005年度主城区大气中氧化氮浓度升了21%。
说明已开始具有()大气污染的特点。
A:点源型 B:面源型 C:煤炭型 D:石油型答案:石油型13.城市植被的净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园林植物具有()等净化的作用。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吸附尘粒 C:净化水体 D:杀菌 E:吸收有害气体答案:吸附尘粒;净化水体;杀菌;吸收有害气体14.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谷风效应 B:焚风效应 C:陆风效应 D:山风效应答案:焚风效应15.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紧密结构 B:稀疏结构 C:通风结构 D:疏透结构答案:通风结构第四章测试1.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A:种群 B:基因库 C:种 D:个体答案:种群2.由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称为()。
A:生态入侵 B:定居 C:生态隔离 D:群落演替答案:生态入侵3.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A:混合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增长型种群 D:衰退型种群答案:增长型种群4.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半时,种群的()。
A:环境阻力越来越小 B: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C: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密度增长越来越快答案:密度增长越来越慢5.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B:种群数量的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答案:种群数量的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第五章测试1.以独立生活时相比,2个物种间的竞争必将导致()。
A: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 B:2个种死亡 C:2个种的重量等量减少 D:一个种的重量增加,另一个种的重量减少答案:2个种的重量不等量减少2.物种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地方最可能的是()。
A:无天敌 B: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 C:环境条件较稳定的地方 D:生境条件最好的地方答案:该种竞争能力最大的地方3.种内竞争的表现有()。
A:变换体态 B:捕食 C:寄生 D:自疏答案:自疏4.某种植物向环境中释放次生代谢物,排斥其它植物生长的现象称为()。
A:竞争 B:领域性 C:抑制作用 D:他感作用答案:他感作用5.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
A:鸟与树的关系 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答案:豆科植物与根瘤菌6.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往往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大发生。
这种生态效益是由复杂的()带来的。
A:温度条件 B:种间关系 C:气候条件 D:土壤条件答案:种间关系7.下列有关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B:某种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个体之间为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关系 C:寄生生物不一定只是动物,寄主也不一定只是植物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为互利共生关系答案:鲈鱼在食物短缺时以幼小的鲈鱼为食,属于捕食关系8.只要2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生境中,它们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A:错 B:对答案:错9.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称为()。
A:协同进化 B:竞争 C:物种共生 D:演替答案:协同进化第六章测试1.植物群落的()是认识植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标志。
A:结构 B:动态 C:外貌 D:功能答案:外貌2.关于层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 C: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 D: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答案: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下芽植物 B:高位芽植物 C:地上芽植物 D:地面芽植物答案:高位芽植物4.当谈到某森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时,这里指的是()。
A:群落的镶嵌 B:群落的垂直地带分布 C:群落的垂直成层性 D:群落的水平成层答案:群落的垂直成层性5.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A:北方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落叶阔叶林答案:落叶阔叶林6.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A:物种的体积 B: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 C:物种生物量 D:物种数量答案: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细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落叶和土壤 D:所有动物答案:落叶和土壤第七章测试1.生物群落演替的效应是()。
A:每个阶段的群落都形成一个有利于本身生存的内环境 B:每个阶段形成的内环境都不利于自己,而有利于下一个群落 C: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D:物种多样性越来越高答案:每个阶段形成的内环境都不利于自己,而有利于下一个群落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早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原生演替 D:水生演替答案:次生演替3.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A:中度干扰 B:保持平静 C:低度干扰 D:强度干扰答案:中度干扰4.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
A:前顶极 B:分顶极 C:亚顶极 D:后顶极答案:亚顶极5.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大型真菌群落 B:草本群落 C:地衣群落 D:苔藓群落答案:地衣群落6.生态系统的退化就是()的结果,往往表现为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化、多样性减少、生产力下降等方面。
A:进展演替 B:生态修复 C:逆向演替 D:生态恢复答案:逆向演替第八章测试1.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
A: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 B:仅指所有的绿色植物 C: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动物 D: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真菌答案:所有的绿色植物和某些细菌2.Lindeman效率定律是()。
A:养分元素的循环定律 B:3/2定律 C:2/3定律 D:1/10定律答案:1/10定律3.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生态系统生物量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A:温度逐渐降低 B:降水逐渐减少 C:光照逐渐减弱 D:土壤逐渐贫瘠答案:降水逐渐减少4.生态系统中,磷损失的主要途径是()。
A:有机物燃烧 B:反硝化 C:沉积 D:挥发答案:沉积5.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