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理解句子,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想象“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复习引入
课文以桂花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二、精读感悟。
1.品读“爱桂花”
(1)学习第一部分,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第2自然段开头,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的?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对比手法。
这种情感态度的反差更加突出了桂花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一种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3)堂上练习,体会桂花的特点
桂花树的样子()的,它的花()的。
当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村()的。
()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不愿离去。
2.品读“摇桂花”
(1)找出“摇桂花”时的句子和一系列动作。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体会摇花之“乐”。
(2)想象画面。
有感情朗读,体会摇花之“美”
(3)桂花摇落后,全家人怎么做的?
(4)比较句子,体会“浸”
“浸”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
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
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3.品味“思桂花”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①指名读。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板书: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课堂小结
作者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杂诗》
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6.课后作业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写一写童年里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桂花雨》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桂花雨》,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桂花雨》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快乐的童年时代和家乡的怀念。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朗读体会、启发诱导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是:
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后作业,下面我主要就各个环节设计意图给大家进行说明:
1、谈话导入环节设计意图:我用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导入本课学习,这样既能复习过去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学习展示环节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把握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个整体的把握。
3、合作探究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承载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4、展示交流环节设计意图:
首先我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摇花乐”和“桂花雨”带给作者的快乐,然后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从人物的表情感受快乐,最后让学生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其次,我向学生展示:不光作者喜爱桂花,她的母亲也非常喜欢。
但作者的母亲认为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对此学生有两种观点,既然有分歧就让他们进行辩论,辩论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
当他们各执己见时我再让他们明确: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从而体会思乡情。
5、课后作业,我打破了常规的“完成课后练习”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或事,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呈现。
因此,在设计板书的时候,我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行板书。
这个板书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意思。
五、教学效果预设。
文本是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载体让学生学到知识,能力得到提升。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然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体会“我”以及母亲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我想,通过这样的过程和方式,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