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年、月、日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 (1)第2课时平年和闰年 (4)第3课时24时计时法 (7)第4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第1课时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年历卡和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掌握大小月的知识,较熟练地记住每月的天数。
3.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通过学习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掌握年、月、日的关系,能分清大月和小月。
2.能正确说出每个月的天数。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值得纪念或庆贺的日子。
你知道哪些这样的日子?老师也有一个难忘的日子,那就是2001年7月13日22时15分26秒(出示申奥图片),我们赢得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终于实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奥运梦想。
请你说说这里面所包含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时、分、秒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还要认识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创景激趣1.师:你知道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观看“三球运动”FLASH)总结: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
2.师: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三、探究新知(一)探索大、小月。
1.观察年历卡,开展讨论。
师:你想更详细地了解年、月、日吗?观察你手中的两张年历卡,看看是哪一年的年历?这有两张年历,分别是2020年和2021年的,现在请大家观察年历,将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思考以下问题:(1)一年有几个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每月各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只有29天或28天的是哪个月?(是2月)小结:一年有12个月,其中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叫做小月,2月很特殊,它只有28天或29天,所以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2月为什么叫平月或闰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月二月(28天或29天):特殊月2.探索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师:怎样记住大小月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出示课件:(1)拳头记忆法。
(实物展示台展示)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又快又好地记住大小月的吗?方法呀,就在我们每个人灵巧的手上,它随时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介绍方法:举起左拳背向自己,从第一个凸起的地方开始按顺序数起,凡是凸起的地方记作大月,凹下去的地方记作小月,但是二月除外。
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在这里我们暂时把它叫做二月平。
八月又回到第一个凸起的地方。
伸出你的拳头跟老师一起数。
再数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2)歌诀法。
师:记住大小月的方法很多,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儿歌。
A.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腊”表示十二月,“冬”表示十一月。
B.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八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看谁记得又快又准!指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大小月的?(二)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三)观看了解,知识拓展。
你知道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吗?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四、总结归纳师:看样子,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对于年、月、日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留到下节课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年卡,激起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学如何记住大小月的时候我不是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先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更深刻记住方法。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又使知识丰富的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老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使教学充满无穷的可能性,洋溢生命的活力。
第2课时平年和闰年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1997—2008年的年历各一张。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
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年、闰年。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
2.计算全年天数。
(1)出示2020年和20121年的年历。
(2)计算202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
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21年有365天。
方法二:31×7+30×4+28=365(天)方法三:30×12+7-2=365(天)(3)提问:想一想,2020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板书:365+1=366(天)(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3.判断平年、闰年。
(1)谈话。
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2)学生考教师。
请学生拿手中的年历卡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
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教师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
(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
(4)观察。
(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6)分组计算。
(7)交流结果。
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
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
(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
(10)理解“一般”和“必须”。
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份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讲述补充资料。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平年1年有多少天?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
(3)交流结果。
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2)回答。
(3)说明理由。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1)提问。
(2)口答。
(3)质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1)分组学习。
(2)先完成第一问。
(3)猜一猜,问题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
(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
四、思维训练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
日一二三四五六(1)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
(3)展示制作结果。
五、板书设计认识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如果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般就是闰年,如果是整百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
教学反思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平年、闰年有关的知识;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正确判断某年是平年还是闰年;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比较、分析、类比迁移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的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大胆地打开门窗,让现实生活的“灿烂阳光”照亮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从生活中走来,在生活中发展,为生活而服务的,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3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83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进行正确互化。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24时记时法,能正确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刻。
知道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两种不同记时法的特征,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中表示时间相互转化的规律,正确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实物钟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李老师讲故事:寒假时约好和朋友去北京旅游,飞机票是由朋友负责买的,出发前一天,朋友提醒我说,明天7时,飞机场门口不见不散。
怕堵车,我出发比较早,6点半就到了,可是我左等右等,还不见我朋友,快到7点时我给我朋友打电话,你猜是怎么回事?——1天有两个7时。
二、自主探究(1)1天=24小时。
师:从钟面上看,时针走一圈最多也就12个小时,怎么会有两个7时?师:1天有几个小时(板书:1天=24小时)师:也就是说这里的每个时间都会出现2次,比如10时有可能是……(2)认识一天的开始——0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