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发布日期: 2006-08-26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财务管理知识,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胜任大中型单位会计工作的高级专门管理人才。
本专业具有管理学(会计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学制为四年。
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现代会计学(英文版)等。
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规定的学分,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者,可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学生可以辅修本校(或武汉地区7所教育部直属院校联合办学)的其他专业及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大中型工商及金融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是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财政部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会计学、财务管理)双品牌专业和湖北省财会工作先进集体的学科点。
自1952年组建以来,在教育部、财政部的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几代会计学人励精图治、默默奉献、扎实工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学院简况:由会计系到会计学院的跨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汇聚了当时中南地区六省二市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的会计学师资集中组建而成的会计系,首任系主任为王牧罕教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会计学科的发展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于1979年再次组建会计系,系主任为著名会计学家刘炳炎教授。
1999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会计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原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其他院系的相关资源组建为会计学院,首任院长为罗飞教授。
现任院长为张龙平教授,党委书记为刘仁满副教授,副书记为张学平讲师;副院长有唐国平教授、汤湘希教授和张敦力教授。
依托会计学院,学校还专门设置有会计专业硕士专业(MPAcc)学位教育中心,中心主任为唐国平教授,副主任为高文进副教授。
会计学院领导(左起):张学平副书记、汤湘希副院长、刘仁满书记、张龙平院长、唐国平副院长、高文进副主任、张敦力副院长会计学院现设有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国际会计教育中心,会计研究所、审计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现代成本管理研究所、内部控制研究所,以及经济与会计监管研究中心,MPAcc教育中心、ACCA考试培训中心、财会人员继续教育中心、财务与会计实验中心和图书馆等教学管理和科研机构。
二、学科建设:从部属重点学科到国家级重点学科会计学院一直将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会计学科点1978年获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首批获此两项权利的学科点之一),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97年,会计学科被评为财政部部属院校两个重点学科之一,2002年被评为全国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2007年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复评,2004年成为全国首批21家会计专业硕士学位(MPAcc)教育试点单位之一,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学优势学科。
2007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与此同时,财务管理学科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2003年设立硕士、博士研究生财务管理方向,2008年,财务管理专业也被评为湖北省品牌专业。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
目前,会计学院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0人(含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36人。
专任教师中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其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点中位居前列。
师资队伍中,过去有刘炳炎教授、杨时展教授、易庭源教授、毛恩培教授、田鉴教授、向泽生教授、边恭甫教授、柴华锋教授等学术大师。
尤其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会计思想家和教育家杨时展教授是前辈学术大师们的典型代表。
2007年10月10日,在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会计史学术研讨会暨杨时展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博士以“仰望”为题,对杨时展教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思想予以高度评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斯人长逝,但他留下的大量作品永生,启迪思想、征服人心的魅力永恒。
他就像屹立在会计地平线上的一座碑,闪烁在会计学术天穹的一颗星,永远值得我们感佩和仰望。
”目前,会计学院有著名会计学家、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名誉会长郭道扬教授,湖北省会计学会顾问、湖北省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罗飞教授,教育部“首届全国百佳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会计学会、湖北省审计学会副会长张龙平教授,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湖北名师唐国平教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许家林教授等一大批在国内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旗手和学术领军人物。
还有包括著名会计学家台湾政治大学郑丁旺教授、楚天学者李书行教授等一大批兼职或讲座教授,以及张敦力教授、王雄元教授、陈小林副教授等财政部“全国高级会计人才——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尤其是学术巨擘郭道扬教授,他所独创的会计、审计史学、会计控制论、产权会计论等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会计学院目前有30多人在全国重要学术团体,如中国会计学会(包括教育分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国金融会计学会、湖北省会计学会、武汉市会计学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
与此同时,会计学院的教师中还获得了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师德标兵”等20多项重要学术职务及各种奖励(如下表所示)会计学院教师重要学术职务与奖励四、人才培养规模大、社会美誉度高目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已经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从1952年招收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算起,迄今已累计招收各类学生41600多人,包括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函授、夜大学生和MPAcc学员。
通过1983年、1993年、2001年和2007年多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学方案的修订,以及与之配套课程建设和系列教材的出版,保证了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社会美誉度日趋增强。
1. 专业设置紧扣时代的需要、人才培养规模屡创新高目前,会计学院设有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等三个本科专业和方向,还开办有国际会计-ACCA实验班、国际会计中澳班,以及国际会计CGA实验班。
每年招生报名火爆,本科生一次就业率一直高达96%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供不应求。
恢复高考的1977年,当时的会计系只招收了36名学生。
现在,会计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50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余人、MPAcc教育中心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在站博士后8人。
即使每年都增加各类学生的招收计划,但仍然是“僧多粥少”。
除此之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还招收近1000人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每年还有近1000人教育部在汉高校“七校联合办学”辅修及校内辅修会计专业的学生。
2. 实施“人才精品”战略,保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除了“原材料”本身的素质外,“加工”过程更为重要。
会计学院一直以“人才精品”战略为指导培养各类学生。
在人才“精品战略”中,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会计学院已经成功建设了系列精品课程体系。
《中级会计学》(夏成才教授领衔)、《审计学》(张龙平教授领衔)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原理》(唐国平教授领衔)、《财务管理》(张志宏教授领衔)、《高级财务管理》(张敦力教授领衔)、《会计学》(汤湘希教授领衔)为省级精品课程,《高级财务会计》(罗飞教授领衔)、《成本会计》(许亚湖教授领衔)等为校级精品课程,形成了完整的精品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保证了学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更带动了全国和湖北省相关院校会计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与此同时,会计学院一直非常注重与课程建设配套的特色教材建设。
早在1983年,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就针对会计学科发展的需要,改革了延续30多年的前苏联模式教学方案,打破部门界限。
设计了包括《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企业成本学》、《企业财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和《电算化会计》等7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案,被财政部称之为“中南财大模式”在全国推荐使用,为配合教学方案的改革,会计学院推出了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批涵盖上述课程的系列教材,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1992年底,随着我国《两则》、《两制》的颁布,原有的教材体系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会计学院进行了第二次系列教材建设。
从1993年起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该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学原理》、《企业会计学》、《企业成本学》、《企业财务学》、《管理会计学》、《企业特种会计》、《审计学》和《电算化会计》等8本。
该系列教材因遵循教学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编写质量高被全国第六届书市评为最佳套书,多本教材还获得湖北省社科联荣誉奖等奖励,该系列教材被全国36所高校会计学专业使用。
进入新世纪后,会计改革更加深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成为会计改革的时代主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学院启动了第三次系列教材的建设,并得到了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的强力推荐。
2001年起,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会计学原理》、《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和《电算化会计与审计》等8本教材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继2006年起,会计学院启动了第四次系列教材建设的步伐。
目前,《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案例》、《会计理论》等教材已经出版,其他教材正在出版中。
与此同时,会计学院因其雄厚的实力和教材建设的突出成绩,中标编写了多部教育部“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
其中郭道扬教授领衔编写的《初级会计学》和郭道扬教授独著的《会计史研究》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罗飞教授中标编写《成本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唐国平教授中标编写《会计学原理》。
3. 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会计学院特别强调对学生知识与素质同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强化培养,要求全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本科生中获得“全国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全国和省部级奖励100余项,6人次获得ACCA课程考试全球第一或中国大区第一;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有10余篇获得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还有多篇博士学位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更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