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养成教育是以人的先天素质为基础,通过有利于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控制其发展的方向,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活动技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青少年基本生存能力为主旨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方式。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的工作。
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为此,我校把养成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突破口,坚持了在目标、制度、训练、活动、环境、评比、激励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目标导行,注重养成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单纯、热情、具有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得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也就是处在很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成熟或半成熟阶段,他们较难把握住自己,也很难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
根据这个特点我校提出了“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养成教育目标,围绕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特征,分年级确定了不同的养成教育内容。
1.在初一学生中进行“迈好中学第一步,做一个合格中学生”教育,重点在规范养成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2.在初二学生中进行“迈好青春第一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
好学生”教育,重点在学习方法养成、道德品质养成上下功夫。
3.在初三学生中进行“迈好人生第一步,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教育,重点在理想、前途、职业选择指导上下功夫。
这三个第一步,在整个初中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紧密衔接,环环相扣,贯穿整个学校教育之中。
二、制度约束,规范养成
我校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教材,又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中学生在校常规》和《学生奖惩制度》作为学校的大法,发给学生人手一册,每周必学。
其中“课堂常规”借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刻苦性和独立性;“日常生活常规”借以培养学生令行禁止,严明守纪的好作风;“文明常规”借以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有修养、有礼貌的高尚情操。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成长发展时期,还没有养成必要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还没有培养起可以自控的意志,行为的动机也不明确。
因此,制度规范越严格越明确具体,也就越便于操作,越易于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
三、加强训练,逐步养成
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的。
强制性的多次重复与巩固才会形成一连串的条件反射,训练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会促进学生重复与巩固良好的行为,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愿望,帮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学校规定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对制度的内
容逐条学、逐条练,逐条检查落实。
为了把行为训练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文明监督岗”,时时刻刻监督矫正学生的言行。
同家长建立了“生活回音”制度,密切了家校的联系。
实行了“纪律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制度,学生会具体负责校纪管理,按照标准认真检查,每周评比一次。
团委坚持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比活动,每学期总结表彰一次。
学校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并在开学典礼大会上表彰奖励。
通过行为训练,提高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他们奉公守法,举止有度,礼貌待人,积极向上,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
在其成长训练过程中,也会把习惯内化为某种心理品质,融入自己的行动之中。
四、开展活动,深化养成
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习惯,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反复练习,才能消化理解,形成习惯。
我校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向上,渴望自我完善的心理,把养成教育寓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心理品质。
一是围绕各年级的教育内容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二是通过演讲会、歌咏会、读书活动等开展系列教育;三是抓住各种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四是重大节日的纪念教育活动。
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来深化养成教育。
五、形象示范,促进养成
养成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群体中的榜样和优美的育
人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易于被生动的形象感染而引起行为。
因此,我校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榜样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整体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奋发向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提高教师素质。
我们认为学校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学生。
为此,我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规划》,完善了《教职工职业道德考评细则》,坚持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考评。
学校每学期举办两次师德讲座,每学期召开一次演讲会(或经验交流会)评选文明职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教职工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其次,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近几年,我校从“三勤”收入中拿出三十多万元,建了校标,更新了体育设施,栽植了花草和常青树。
整个校园洁净优美,从而产生了影响师生生活的一种规范力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调节、约束、暗示师生的行为举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我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花季”文学社,学校团委主办了“团队之声”德育小报。
团委还定期开展“墙报”、“手抄报”评比。
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了说写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良好
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我们加强了养成教育工作力度,在教育中注重了方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好评。
我们还将继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养成教育,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