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必备的中医“外治”法(2020-05-02 16:05:17)中草药的外治法,是利用药物和人体接触,直达病所,并且借冷热温度的刺激、摩擦熏熨的帮助等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本法内容极为丰富,在此仅举例说明一些有代表性的外治药物与方法于下。
01敷法敷法,是外治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研末,加酒、蜜、醋、麻油(其他植物油亦可)、猪油、鸡蛋清、凡士林等调和,敷在肌肤局部,隔一定时间换一次,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痛、止血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1、高血压,用吴茱萸研末,每次18~30克,用醋调成糊状敷足心涌泉穴,最好在睡前敷,用布包裹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下降,病人自觉症状减轻。
2、急性痢疾,用苦参粉8克,将药粉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制成饼敷脐部,盖以玻璃纸固定,日1次,有效率可达90%,治愈率为85%。
3、脾胃虚寒胃痛,用生姜90克,面粉30克,鸡蛋白3个,将生姜捣烂和面粉拌匀,加蛋白炒热,敷胃痛处。
4、妇科乳腺炎,用鲜蒲公英90克,鲜野菊花30克,鲜葱白头10个,加蜂蜜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或用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芙蓉叶各等量,共捣烂敷患处,对未化脓乳腺炎有效。
5、乳头破碎,用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份,共研为末,麻油调敷患处。
小儿腮腺炎,用连翘粉60克,大黄粉60克,黄酒4两,共调匀敷患处;或用赤小豆50~70粒捣末,和温水或蜜调如糊状敷患部,一般1~2次可愈。
6、阴囊肿大,用雄黄、枯矾各等量,用茶油敷患处。
7、小儿急惊风,用代赭石30克研末用醋调敷足心涌泉穴,有镇惊之效。
8、外科疥疮,用野蜂房1个,三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量)末5克,将野蜂房烧存性研末(烧至外面褐色为度,切不可烧成灰烬),与三黄末混匀,调茶油敷患处。
若敷上药能持续保存,则不必换药,一般敷药后2天内出脓,至第3天就可结痂痊愈。
9、湿疹(1)用穿心莲3份,川连粉1份,枯矾2份,雄黄1份,冰片0.5份,调适量凡士林软膏敷患处;(2)或用青黛6克,黄柏6克,煅石膏12克,滑石12克,共研为末,麻油调匀,外敷患处;(3)又马齿苋30克,黄柏30克,水煎,温敷患处,每日3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红肿、瘙痒、渗水多者。
(4)慢性湿疹,用寒水石、石膏、冰片、赤石脂、炉甘石各等份,共研末用蜜调匀外敷,每日2~3次。
10、伤科扭挫伤的关节筋肉肿痛,(1)用栀乳散外敷:生栀子、明乳香、生大黄各等份研为细末,用时选用鸡蛋清、蜂蜜、热酒、热开水等其中的一种,制成糊状外敷患处,范围略大于肿痛面积,药厚约1.5厘米,再用纱布包好,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本方适用于新鲜的扭挫伤或急性未化脓或初起化脓者。
陈旧扭挫伤或宿伤,用热酒调敷。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效,但患处有破伤者禁用。
据报道在治疗1012例扭挫伤病人中,疗程最长2周,最短两天,均达到疼痛消失、肿胀消散、血肿吸收及功能恢复。
(2)或用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为细末,调凡士林敷患处。
一般不破皮之局部损伤,初起多用本药膏敷患处。
(3)跌打伤,用整块大黄以生姜汁磨浓敷患部,每日一换,用于青肿;或生栀子120克,鸡蛋清2个,面粉1两,将栀子研末调蛋白、面粉敷患部,适用于紫块硬结。
(4)若破伤出血,用侧柏叶入锅内煅炒,不断地拌搅,待其焦黑为止,研为细末,再加入10%磺胺粉,混合均匀备用,用时敷伤口,可作为止血和敷料药物。
11、烫伤,用大黄、黄连、地榆各15克,共研为末,调麻油敷患部,适用于汤火烫伤。
12、口腔炎,用细辛10克研为细末,和醋或开水适量,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至少3天,尤其对儿童口腔发炎有良效。
02熨法熨法,是用药末或药物炒热后,用布包裹,熨体表一定部位,烫时加以移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症,以达到散寒、止痛、理气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1、风湿痛,用麦麸子1斤,苍术粉30克,广木香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先将麦麸子炒热,再将上4种药粉加入,炒4~5分钟,布包熨患处半小时,不热再炒再熨,1剂药可连用3~5天。
2、肩关节周围炎,用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桂枝、细辛、川芎、当归、鸡血藤、络石藤各等量,共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
3、妇科痛经,用乌药、砂仁、木香、延胡、香附、甘草各等量,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
本方适用于虚寒经痛。
4、小儿腹痛,用淡豆豉、生姜、葱白各等量切碎,加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腹部半小时。
5、外伤腰扭伤,用栀子、大黄、没药、乳香、川断、牛膝、威灵仙、当归、川芎各等量,加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患部半小时,不热再炒再熨,药可连用3~5天。
03涂法涂法,是用捣烂的鲜药或研细的药末,以水类或油类、鸡蛋清等调润涂于患处皮肤上,以达到解毒、消炎、止痛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1、内科颜面神经麻痹,用活鳝鱼1尾,将尾端剪断,取血涂患侧,每日5~6次。
2、哮喘,用白芥子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共研为末,入麝香少许,用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有麻木疼痛感,切勿除下,俟两小时后取下,10日后再涂1次,共涂3次。
3、滴虫性阴道炎,用仙鹤草(茎叶)120克,加水1000毫升,煎成100毫升,用棉球蘸药液涂阴道,每日1~2次。
4、小儿鹅口疮,用冰硼散少许调蜂蜜涂口舌上,每日4~5次。
5、尿布性皮炎,用青黛粉10克,儿茶末10克,黄柏10克,马齿苋10克,五倍子3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混合,再入冰片,用凡士林120克调匀为油膏。
每次换药前用稀薄的生白矾水洗净揩干,将药膏外涂患处,2~3小时涂1次。
如因大小便潮湿,需更换1次。
6、带状疱疹,用蛇蜕1条,雄黄1.5克。
将蛇蜕煅末和雄黄调醋涂患处,每日数次。
7、神经性皮炎,用肉桂研末,和酒精调成糊状,用胶布保护健康皮肤,取药涂患处。
涂药后局部有灼热感,1~2小时后将药膏去掉,去药后患处皮肤发黑,几天后脱痂而愈。
8、烧烫伤,(1)用寒水石150克,炉甘石150克,赤石脂150克,生石膏150克,冰片6克,上药各研为末,用时加适量香油调涂伤处,每日早晚换药,直到伤面愈合为止。
用前先将伤处作清洁消毒处理,再涂药糊。
据报道曾治疗10%~39%面积烧伤病人100余例,效果良好,烧烫程度在二度以内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
可同时内服牛黄解毒丸或结合应用抗生素等。
(2)或用大黄粉30克,生石膏30克,香油120克,共调匀涂患处,适用于汤火烫伤。
(3)用鸡蛋清5个,香油5两,搅和如糊状,用鸡毛涂患处,适用于粥烫伤。
9、蜈蚣咬伤,可用雄鸡唾液涂伤处,将公鸡倒置唾液即流出。
10、慢性鼻窦炎,用鹅不食草干全草50克,穿心莲15克,麻黄5克,苯海拉明1.5克,冰糖5克,羊毛脂、凡士林各适量。
共制成1000克,每次挑取药膏如黄豆大,涂于鼻腔内,每天两次。
本方适用于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炎、鼻前庭炎。
11、慢性萎缩性鼻炎,用黄连3克,炉甘石(煅存性)1.5克,冰片0.6克,研末调麻油,将药膏涂入鼻孔内,早晚各1次。
04熏蒸法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烟气,或药物煮沸后产生的蒸气,来熏蒸机体局部或全身,以达到解毒止痒、除痛活络、透疹消肿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1、颜面神经麻痹,用好烧酒1斤,用小口瓶炖热,纳巴豆3~5粒,将手掌置于瓶口上熏之,左熏右,右熏左。
2、急性肠梗阻,用猪牙皂60克。
用法:一尺高煤炉一个,放炭烧着,将猪牙皂捣开,不要太碎,放文火上烧烟,患者将肛门对准烟上,熏约10~15分钟,即有鸣声,如未见效,再依上述剂量方法继续熏1~2次。
注意熏时烟要集中于肛门,不要使烟向旁边逸散,只要文火,不要着火。
本方可与内服药结合应用:郁李仁12克,炒杭芍10克,粉草10克,山栀10克,黄芩6克,台乌药18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
3、外阴炎及老年性阴道炎,用苦参、蛇床子各30克,黄柏15克,用水煎熏洗患部,每天1~2次。
4、阴茎及阴囊肿大,用蛇床子10克,雄黄5克,枯矾5克。
将上药放罐内加水适量,煎沸,熏洗患部。
5、小儿麻痹症,用桑枝、丝瓜络各30克,水煎外用熏蒸患部,亦可内服,适用于初起发热阶段。
6、神经性皮炎,用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19克,研末,麝香少许,艾绒60克,用绵纸先铺上艾绒,次将药末掺匀,卷紧成药条,燃着后以烟熏患处。
本法对风湿痹痛、寒泻、冷哮、胃寒痛均有效。
象皮腿,用当归、红花、细辛、牛膝各15克,煎汤熏蒸患部。
05洗(浸)法把药物煎成汤汁浸洗患部或全身,以达到解毒杀虫、消肿止痒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例如:1、手足多汗(1)用白矾、葛根各15克,共研粗末,水煎每日浸洗半小时。
风疹,用地肤子12克,防风、独活、荆芥、白芷、赤芍、川椒、桑白皮、苦参各10克,用水3斤煎沸洗周身,洗时避风。
(2)用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荆芥、防风、苦参、红花、桃仁、丹参、赤芍、蝉蜕各10克,用水煎汤外洗,每日1~2次。
2、小儿鹅口疮,用金银花叶、薄荷叶、菊花叶、筋骨草各等量,用水煎,清洗口腔,每日3~4次。
3、滴虫性阴道炎(1)用黄柏、苦参、蛇床子各15克,加水煎至1000毫升,冲洗局部或坐浴,每日1次。
(2)用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克,枯矾10克,花椒10克。
水煎熏洗或坐浴阴部,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7次为1疗程。
4、阴囊肿大,用蝉蜕15克,水煎洗患处。
5、阴囊湿疹,用蛇床子、地肤子、当归、苦参各15克,煎汤熏洗患部半小时。
6、痔疮,用马齿苋、苦楝皮、朴硝各15克,鱼腥草10克,煎汤熏洗,能消炎解毒,治内外痔红肿发炎有效。
7、五倍子15克,芒硝30克,煎汤熏洗,用于痔核脱出和肿痛者。
8、伤科四肢损伤(1)用桑枝、桂枝、伸筋草、透骨草、牛膝、木瓜、乳香、没药、红花、羌活、独活、积雪草、补骨脂、萆薢各等量,水煎熏洗患部。
(2)用羌活、独活、青皮、白芷、威灵仙、官桂、大茴香各120克,防风、木通、枳壳、红花各10克,当归18克,乌药15克,甘草6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水煎熏洗患处,能舒筋活血止痛。
(3)用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荆芥、防风、红花、川芎、威灵仙、苏木、刘寄奴各10克,千年健、桂枝各12克。
水煎熏洗,每日2~3次。
适用于上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脉挛缩,酸痛不止,能活血舒筋。
(4)用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三棱、莪术、秦艽、海桐皮各12克,牛膝、木瓜、红花、苏木各10克,水煎熏洗患处,适用于下肢骨折、脱臼、扭挫伤后筋络挛缩、强直、局部肿痛,能活血舒筋止痛。
06贴法贴法是将膏药贴在皮肤上,利用其所含的各种药物的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外科膏药有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等作用,如风湿止痛膏等。
外科膏药对肿疡能消肿定痛,对溃疡有去腐、生肌、收口、护肉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