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一.选择题(共16小题)1.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
请你判断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A.a B.b C.c D.d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3.登山人员在扭伤时常需要进行冰敷,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以下药品和水混合制作简易冰敷袋,能达到效果的是()A.硝酸铵B.浓硫酸C.氯化钠D.稀硫酸4.一定温度下,如图操作,图Ⅱ所得溶液与图Ⅰ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加B.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5.20℃时,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B.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6.将 20℃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A.降温后过滤,溶液恢复到 20℃B.蒸发溶剂,过滤,恢复到 20℃C.溶液中投入少量氯化钠固体D.倒出一小部分溶液7.图①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②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
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③所示关系的是()A.A B.B C.C D.D8.在70℃时,73克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铵23克,则70℃时氯化铵溶解度S的计算式错误的是()A.B.C.D.9.下列措施能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升高溶液温度B.增加水的质量C.不断搅拌D.増加硝酸钾的质量10.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结合图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C.40℃时,将50 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D.20℃升到40℃时,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大于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化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蔗糖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B.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是31.6g,则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g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增大D.冷却或蒸发溶剂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12.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的是()A.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B.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少量水分D.将饱和石灰水溶液降温10℃,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13.常温下,磷酸二氢钙的溶解度为1.8g,则磷酸二氢钙属于()A.易溶物B.可溶物C.微溶物D.难溶物14.如图是海水晒盐的工艺流程示意图,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结晶池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D.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不变15.海水晒盐的做法是先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水逐渐蒸发后,食盐就会结晶析出。
在晒盐过程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食盐的溶解度始终保持不变B.海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C.析出食盐时的海水是食盐饱和溶液D.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是纯净物1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在冰雪路面上撒食盐,可以加速冰雪的融化,其融雪的原理是NaCl降低了水的凝固点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的原理是乳化作用二.解答题(共2小题)17.分析下列溶解度相关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向分别盛有40gKNO3和40gNaCl的烧杯里,均加入100g100℃的水,充分搅拌。
(1)在100℃时,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2)若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在100℃时各自蒸发掉50g水,并在100℃时过滤,得到的晶体是;此法可称之为“蒸发结晶”;(3)若将上述2只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20℃时过滤,得到较多晶体的是,此法可称之为“降温结晶”;(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要从中得到纯净的KNO3,应采用“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中的。
1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茶”知多少我国茶文化渊源流长。
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苏轼有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饮茶不但可以提神,还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这些功效来源于茶叶中含有的600多种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咖啡碱是构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
喝茶能提神解乏、兴奋消倦,其原因就是咖啡碱能使人体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强心作用。
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
茶树适宜生长在pH 4.5~6.5的土壤中,并且品种和环境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同。
大叶种含的茶多酚较小叶种多。
一般而言,温度越高,光线越强的地方,所种的茶中茶多酚较多。
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以上,相对低海拔所产的茶比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茶的品质和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主要取决于茶水浸出物中茶多酚的含量。
茶汤越浓、刺激性越强、收敛性越明显、越苦涩、回甘越好就说明茶汤中含的茶多酚浓度越大。
不同的泡茶方法影响着茶多酚的溶解。
以龙井茶为例进行研究,下图为水温及浸泡时间对茶多酚溶解率的影响。
除了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外,多次浸泡也可提高茶多酚的溶解率。
茶虽有多种保健功效,但有些人是不宜饮茶的。
如:缺铁性贫血的人;溃疡病患者;发热病人;经常失眠的人在睡前不宜饮茶;儿童不宜饮浓茶;高血压病人不宜多饮茶。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茶叶中能起到提神解乏、兴奋消倦的物质是。
(2)pH 4.5~6.5的土壤属于(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茶杯中的滤网可使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分离方法相当于实验基本操作中的。
(4)洗茶应采用低温水(50℃左右)短时间快速冲洗的方法,目的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茶叶的药效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茶多酚B.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种的茶所含茶多酚相对含量要高C.为使茶多酚溶解率达到80%以上,冲泡龙井茶水温首选90℃,并至少浸泡10min后再饮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我国北方有许多盐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钠和氯化钠,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碳酸钠),夏天晒盐(氯化钠)。
请你判断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A.a B.b C.c D.d【分析】根据溶解度受影响的大小,选择结晶的操作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结晶时一般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解答】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冬天气温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碳酸钠易结晶析出,说明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图中能反映碳酸钠的溶解度的变化曲线的是a。
故选:A。
2.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分析】根据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冰水溶解,抑制溶解的速度,不能达到目的,故符合题意;B、用热水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的速度,能达到目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登山人员在扭伤时常需要进行冰敷,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以下药品和水混合制作简易冰敷袋,能达到效果的是()A.硝酸铵B.浓硫酸C.氯化钠D.稀硫酸【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考虑,要由物质溶于水的整个过程来分析。
【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A正确;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C错误;D、稀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
故选:A。
4.一定温度下,如图操作,图Ⅱ所得溶液与图Ⅰ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增加B.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分析】根据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钾溶液中继续加入氯化钾晶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钾溶液中继续加入氯化钾晶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溶质的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钾溶液中继续加入氯化钾晶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无法确定所得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氯化钾溶液中继续加入氯化钾晶体,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全部溶解了,若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若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温度不变,则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20℃时,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B.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C.溶液的质量一定不变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分析】在一定条件下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此要把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向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中增加硝酸钾至不能继续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饱和。
【解答】解:通过增加溶质的方法,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变大,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选:D。
6.将 20℃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是()A.降温后过滤,溶液恢复到 20℃B.蒸发溶剂,过滤,恢复到 20℃C.溶液中投入少量氯化钠固体D.倒出一小部分溶液【分析】A、B和D根据固液共存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回答;C根据少量氯化钠固体加入后对于其还没有达饱和状态判断。
【解答】解:固液共存的液体都是饱和溶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