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油墨检验指导书模板

篇一: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pcb油墨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加强对油墨来料的检测、控制不良品流入生产线。

2. 范围适用本司iqc对油墨的检测3. 职责3.1品质部iqc负责对油墨进行检测试验及来料品质跟进。

3.2生产部负责协助iqc进行试验,负责油墨实际应用质量跟进并提出反馈意见。

4. 内容4.1线路油(黑油、曝光线路油)检测。

4.1.1据采购单和供方《出货检验报告》,查看实物与其要求是否相符,包装是否吻合,放箱是否合理(千万不可倒置)。

4.1.2抽查油墨出厂日期以及生产日期,查看是否混有过期产品。

若需配专用开油水看是否配有。

4.1.3随机抽一桶油墨(一般为5kg/桶装)打开其盖,闻气味是否有浓烈的刺激味,不均匀气泡是否很多。

4.1.4用粘度计测量其粘度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参数由我司技术组提供。

(此款暂不作要求)4.1.5将已开盖油墨进行充分搅拌并静置,后进行试板用3-5pnl边料打磨清洗后用丝网印刷。

4.1.6丝印黑油的板让其自然风干,并记下其风干所需时间(一般为15-20min),风干后蚀刻去黑油,另取2-4pnl丝印风干后的板进行试镀(镀镍),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1.7丝印曝光线路的板,静置8-10分钟再进行焗板,冷却曝光,显影。

并记录其焗烤的温度、时间、曝光尺数、显影结果等参数,再将其进行试镀(镀镍)蚀刻,检查其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并将其过程检验记录在《试验过程记录》上。

4.1.8(4.1.1-4.1.5)检查结果确认合格,并在所来物产上贴上合格标签。

通知仓管移入合格区,检查结果确认不合格,在物料上贴上不合格标识,通知仓管移入退货区。

填写好《物料质量异常处理报告》并上交。

4.1.9检查完毕,将结果记录在《iqc检查试验报告》并上交审核。

4.2阻焊油(uv国产/进口绿油、焗绿油、曝光绿油)4.2.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检测。

4.2.2丝印阻焊油墨取3-5pnl报废铜板和金板,打磨清洗后丝网印刷。

印uv国产、进口绿油的板过uv机后,拉3m胶纸试有无甩绿油现象;焗绿油的板,须静置5-8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曝光绿油板,须静置12-15分钟方可焗板,出炉冷却后测附着力,拉3m胶纸试验。

4.2.3阻焊油耐焊性检测。

先在板面涂布松香,国产uv油用普通松香,进口uv油、焗绿油、曝光绿油用无铅免清洗松香水再作浸锡试验。

(锡炉温度:260℃±5℃,时间:5-8秒),检查有无绿油起泡以及渗锡现象。

4.2.4阻焊油的硬度检测,用4h铅笔在绿油面力度匀衡划一笔,无凹痕或断开翘起。

(注:铅笔削成方头,不可削尖)4.2.5阻焊油色泽检测,以比色卡或样板及客户资料为准。

(此款暂不要求)4.2.6检查完毕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3字符油检测4.3.1可参照线路油4.1.1-4.1.5进行检测。

4.3.2丝印uv字符油,焗字符油,待试板出来后,用3m胶纸作附着力试验,检查有无掉字符现象,是否符合我司现行工艺要求。

4.3.3(4.3.1-4.3.2)检查确认合格后,可参照线路油墨4.1.6-4.1.7作好相关记录并上交。

4.4碳油(低阻碳油、普通碳油)检测篇二:油墨的检验第10章油墨的检验油墨是在液态的连结料中加入固态的颜料和助剂制成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很稠、很粘,有的却很稀。

按印刷过程分类,可将油墨分为平版印刷油墨(平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凸印油墨)、柔性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凹印油墨)和孔版印刷油墨五类。

我国原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稳定性、粘性及粘性增值、飞墨、粘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主要的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0.1油墨颜色检验1. 方法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仪器设备(1)调墨刀:木柄锥形钢身,长200 mm,最宽处20 mm,最窄处8 mm。

(2)刮片:不锈钢片制,92 mm × 59 mm × 0.5 mm,刃部宽9 mm处向外弯曲25o。

(3)玻璃板:200 mm × 200 mm × 5 mm。

(4)刮样纸::晒图纸,规格 110 mm × 65 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 mm宽黑色实底横道。

(5)玻璃纸:65 mm × 30 mm。

图10-1刮样形状示意图3. 检验步骤(1)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5 g,置于玻璃板上,分别将其调匀。

(2)用调墨刀取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o。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至黑色横道下15 mm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称为面色,刮样纸下部的油墨厚层称为墨色,刮样纸上的油墨薄层对光透视称为底色。

(5)油墨颜色检验完毕,将玻璃纸覆盖在厚墨层上。

4.检验结果(1)平版油墨、凸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和底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2)网孔版油墨、纸张用凹版油墨重点检视试样的面色是否与标样近似、相符。

(3)检验结果应以刮样后5 min内观察的面色和底色为准,墨色供参考。

5.注意事项(1)检验应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5±5)%条件下进行。

(其余项目也应控制在同样的温湿条件下进行)(2)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45±5)o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10.2 油墨着色力检验1.方法原理以定量标准白墨将试样和标样分别冲淡,对比冲淡后油墨的浓度,以质量分数表示之。

2.仪器和材料(1)(2)(3)(4)(5)调墨刀、不锈钢片制刮片、刮样纸。

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 g,感量l mg。

圆玻璃片:2 mm、直径(90~100)mm。

标准白墨。

标准黑墨。

3. 检验步骤(1)用分析天平,在圆玻璃片上称取标准白墨2 g,试样油墨0.2 g。

用同样方法,相同比例,称取标准白墨和标样油墨。

将称好的墨样分别用调墨刀充分调匀。

(2)用调墨刀取调匀的标准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再取调匀的试样约0.5 g涂于刮样纸的右上方,两者应相邻而不相连。

(3)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垂直。

然后,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刮成薄层,刮至(35~45)mm时,减小用力,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o,将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最终刮样形状应与图10-1相似。

(4)观察试样与标样的面色、墨色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改变试样标准白墨的用量,至冲淡试样与标样达到一致,按公式计算,得出试样着色力百分数。

(5)刮样后,以30 s内观察所反映的墨色为准。

说明:观察冲淡刮样时,应在d65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4. 检验结果试样着色力,以质量分数w表示,按式(10-1)计算:w = m1/m2 (10-1)式中:m2 -冲淡标准样白墨用量,g;m1 -冲淡试样白墨用量,g。

10.3 油墨细度检验按检验方法将油墨稀释后,以刮板细度仪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μm)表示之。

以 0.l ml吸管量取受试油墨 0.5 ml。

根据流动度的大小加6号溶剂油进行稀释。

范围:流动度在24 mm以下加18滴(或以每滴0.02 ml加入0.30 ml);25 mm ~35 mm加 14滴(或0.28 ml);36 mm~ 45 mm加 10滴(或0.20 ml);46 mm以上不加油。

以调墨刀挑取已稀释均匀的油墨,置于刮板细度仪凹槽深度50μm处,用刮板细度仪测定油墨的细度。

本方法仅适用于非溶剂型浆状油墨。

10.4 油墨流动度检验1.方法原理以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毫米)来表示油墨流动度。

2.仪器和材料(1)调墨刀、玻璃板、棉纱、定时钟。

(2)流动度测定仪:由质量为(200 ± 0.05)一个;质量为(50 ± 0.05)g、厚度为5 mm ~ 6 mm、mm ~ 70 mm圆玻璃两片;金属固定盘一个组成(见(3)墨管:容量0.l ml;(4)透明度量尺:分度值l mm。

流动度测定仪(5)工业用乙醇。

g五等砝码直径为65 图10-2)。

图10-23.检验步骤(1)油墨试样及流动度测定仪应事先置于恒温室内保温20 min。

(2)用调墨刀取油墨试样(2~3)g,在玻璃板上调动15次(往返为一次)。

用吸墨管吸取试样0.1 ml,将管口及周围余墨刮去,使试样与管口齐平,管内油墨不得含有气泡。

(3)将吸墨管内油墨挤出,用调墨刀把墨刮置于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片中心,并将吸墨管芯的余墨刮掉,抹于上圆玻璃片中心。

(4)将上圆玻璃片放在金属固定盘内的圆玻璃上,使中间有墨部分重叠,立即压上砝码,开始记时(注意金属固定盘保持水平)。

(5)15 min时移去砝码,用透明度量尺测量油墨圆体直径,交叉测量两次。

4.检验结果交叉测量之平均值为流动度数据。

如交叉测量相差大于等于2 mm,则试验必须重做。

10.5 油墨干性检验1.检验原理在加入定量白燥油的油墨刮样上,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不使复在刮样上面的硫酸纸粘色所需时间即为油墨之干燥时间,以小时(h)表示,试验是在标样与试样对比条件下进行。

2.仪器和材料(1)自动干燥测定仪:如图10-3所示。

(2)分析天平、调墨刀、刮墨刀、刮样油、硫酸纸、标准油墨样。

纸、标准白燥3.检验步骤图10-3自动干燥测定仪(1)按照下列比例在分析天平上,称准白燥油充分凋匀,以同样方法称取标准燥油充分调匀。

油墨试样与白燥油比例如树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5∶5。

油脂墨:试样(或标样)油墨与标准白燥油质量比为90∶10。

取试样及标样及标准白下:(2)将已调匀的油墨标样和试样并列刮成约30 cm长的刮样,立即记录时间,覆盖硫酸纸一起包在自动干燥试验机的圆筒上,并用嵌条将纸夹紧。

(3)将装有100 g 砝码的压轮移至螺旋杆的左边,将其压于覆盖有硫酸纸的刮样上,接通电源,根据需要将速度调节器放于每转10 min的位置上,开启电钮,此时圆筒即开始旋转,加压轮开始划线,并向左边慢慢移动,使加压轮走完所需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