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词赏析纳兰性德词赏析人物简介: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满洲正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故又称纳兰容若),号伽山人。
原名纳兰成德,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
一年后,太子改名为胤,于是改回成德。
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十一岁。
他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
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相传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作品原文(长相忆)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品注释: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关那边走去。
夜深了,人们在帐里点灯。
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关】即今山海关【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解释详细: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但同样的寒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品赏:天涯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
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此篇及《如梦令·万丈穹庐人醉》即作于出关前后的途中。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
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
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
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
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
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
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
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
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
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
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篙云《柯亭词论》评价说:“纳兰小词,丰神迥绝。
”“尤工写塞外荒寒之景,殆馗从时所身历,故言之亲切如此。
”这就是说由于纳兰性德身历此情此景、故其笔下的塞外风光更为亲切感人。
王国维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盛赞它的“千古壮观”。
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说:“'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是说此种况味,此种情调表现了纳兰性德深层的伤感、痛苦的内心世界。
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
蔷薇影暗空凝伫,任碧(风占),轻衫萦住;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
[海棠春] 。
秦少游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外”;成容若词曰:“落红片片浑如雾,不教更觅桃源路”。
少游词乃虚写景,实写内心感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皆暗指内心希望破灭,世外桃源只是空想而已;成容若词写得却是实景。
暮春时节,正是花落水流红。
“不教更觅桃源路”暗示下面结局失望。
“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句,朴素冲和,淡雅幽丽。
蔷薇花丛下,词人凝思伫立,痴心以待。
“惊起早栖鸦,飞过秋千去”,直接点明词人空等一夜,她为何爽约,词人没有提及。
恐又是《西厢记》中崔莺莺所言:“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惆怅玉颜成间隔,何事东风?不作华主?断带依然留乞句,班一系无寻处。
[蝶恋花] 。
此篇写两恋人依依别离。
严羽《沧浪诗话》言唐代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可见痛生离死别,悲人生聚散实可见诗人性情。
古今词人离别佳作多不胜数,窃以为柳七为此中圣手。
柳七平生潦落,其旅别离词,意境高远,神微幽隐;容若青春年少,词风纯朴自然,不失赤子之心。
“眼底风光留不住”,眼底是何种风光?风暖花香,杨柳依依。
“人言满院是春光,春光毕竟今何处?”,心上人实不愿让词人离去,不愿让杨柳成为自己日夜思念的地方。
然而,心中百般也是图劳,只能怀念离人音容。
“何事东风?不作华主?”,古人多用“东风”指不可抗拒的力量,如“东风恶,欢情薄”、“东风无力百花残”。
她发出叹息,为何自己的幸福华不可挽留?“断带依然留乞句,斑一系无寻处”一句,娓婉悠长,用柳枝女“断带乞句”求李义山诗典故,指只能空对词人离后的诗稿,常怀念曾经别离的“杨柳斑”之地。
倦收,悄垂罗幕,盼煞一灯红小;便容生受博山香,销折得狂名多少!是伊缘薄?是侬情浅?难道多磨更好?不成寒漏也相催?索性尽荒鸡唱了![鹊桥仙]。
清人笔记中有纳兰容若失恋之说,言容若恋一女,有婚姻之约,后此女入宫。
容若誓必一见。
会遭国丧,容若化妆喇嘛入宫,果见此女,然相隔不能通言,遂怅然而去。
此说破绽颇多,未必可信。
容若婚后生活虽十分美满,但也有不少描述失恋之词。
此篇上下两片,情绪迥异。
“倦收,悄垂罗幕”句,言室内风光旎,脉脉含情。
“红袖添香伴读书”为多少读书人之愿!容若得一知已,二人与书斋中秉烛夜读,不知争羡多少人。
二人懒收书卷,四互相望,只盼灯火暗淡,可相依而坐。
“倦收”、“盼煞”一松一紧,把二人内心此刻波澜起伏,爱意如潮,刻画得十分细致。
“便容生受博山香”,二人相拥而坐,耳厮磨。
“销折得狂名多少”,古人情爱之事,少有敢言者。
张敞画眉遂得众人耻笑,而容若却言,能得爱人倾情,便是受笑讥嘲讽,也心甘情愿。
此二句不涉轻狂,庄重而不兴,而情已是浓得化不开,两情相悦,正是如此。
往事已成空,“是伊缘薄?是侬情浅?”,原来这一切,只是陶醉于回忆中。
情深情浅,自是难已测量,这痛苦记忆,怨我?怨她?难道失去了爱情竟是件好事?一连三问,情绪急转直下。
难道更漏也阻我入眠?此处又是一问!词人胸中此刻已痛不欲生,当以愤恨之语结尾。
“索性荒鸡唱了”,“如此一场思绪,搅动心神,干脆不睡,直待黎明到来”。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临江仙]。
等待是一种人生苍老的过程。
李后主《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写与小周后后宫幽后之事,为男女幽会之名篇,然后主只述小周后匆忙出宫之状,不提自己心思如何。
盖因后主当时为帝,深夜幽会,只图一时之乐,未必懂得普通青年男女恋爱之时的相思之苦。
“横月斜,疏星炯”,三更时分,风定夜静,相约之人却迟迟不来,就连小鼠也出来窥探。
“人静鼠窥灯”出自秦少游“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如梦令]。
”四周如此寂静,让人心内冷凉一片。
此篇与《海棠春》都写等人,意境却大不相同。
《海棠春》一篇失望之余,尚有点滴希望,并不甚凄凉;此篇沉沉无半点生气,极其寂寞。
词人久待不见人来,便开始思索爽约原因。
“原是塘风间阻”,塘是何景观?塘风潮澎湃,往来船只绝难通过,意指二人间有巨大阻碍,不能相见,教人误以为对方无情。
想必此刻伊人正在独倚高楼,拍遍栏杆,苦无良计。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
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减字木兰花] 。
此一类少女情初开,心有所动的情景,由纳兰性德写来也十分传神。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青春少年偶一相见,在词人眼中,她直如芙蓉带雨,教人怜惜。
一见倾心,却碍于情面不敢言语,神态此时却已经异样。
“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脸上泛起红晕,转身走开,她身形窈窕,步履寒忧。
转身过去后,心中生悔,“待将低唤,又恐他人见”。
怎样才能一吐心意?女主人公把玉钗摘下,轻叩栏杆。
“转过回廊叩玉钗”,究竟是欲把词人唤住,想多看他一眼?还是约他在此再相见?词人无言,只留读者自解其中味。
相逢一瞬间少女的倾心,对于爱情的兴奋与羞涩,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情和欲言又止的神态,在容若笔端如一潭春水,无波无浪,含蓄娓婉,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面。
纳兰词如此者惟:正是辘金井,满砌落花红冷,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谁定。
谁省?谁省?从此波灯影。
[如梦令]可一较长短。
西风乍起峭寒生,惊雁避移营,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
试倩玉箫声唤,千古英雄梦醒。
[太常引]〔自题小像〕。
此篇名为作者小像所题,而实为作者内心真实写照。
词中之雁当为容若本人。
古代仕人多深陷于权势、物欲之旋涡中,似范少伯激荡五湖,抽身而退者,少之又之;余者如鲨鱼嗜血,醉心仕途,穷一生心力,追逐功名利禄。
成容若视仕途功名为一生中最大绊。
所谓“人而自由,却无一刻自由”正是此理。
诗人非随心所欲,生而坦荡,绝难有杰作。
自由为成容若一生中之最大企盼。
西风峭寒,惊雁孤翔,“千里暮云平,休回首长亭短亭”,“千里暮云平”当取自王诘《观猎》。
于苍茫无际之处,正是当分别之所,口中言道“休回首”,而心思早也飞驰神往。
“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于心驰神往之中猛然而醒,想自己孤身一人,于苍茫宇宙中似苍海一粟,雕龙文章、屠狗功名,只似千古一梦而已!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忆江南] 。
此为《饮水词》开篇之作。
[忆江南]为初学填词者必习词牌,方家一观便知功力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