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主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主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模板工程一、梁模板缺陷: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防治措施(1)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2)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于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模板上端小孔内,若梁高超过700mm,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及强度。

(3)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

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柱内(4)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5)梁侧模上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

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板模龙骨下。

(6)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7)模板支立前,应认真涂刷隔离剂两度.(8)当梁底距地面高度过高时(一般为5cm以上),宜采用脚手钢管扣件支模或桁架支模.二、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2、防治措施(1)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2)柱子支模前必须先校正钢筋位置。

(3)柱子底部应做小方盘模板,或以钢筋角钢焊成柱断面外包框,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成排柱模支撑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

柱距不大时,相互间应用剪力撑及水平撑搭牢。

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

(5)根据柱子断面大小及高度,柱模外面每隔500~800m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必要时增加对拉螺栓,防止炸模。

(6)较高的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捣口,以便浇筑混凝土,插入振动棒,当混凝土浇筑到临时洞口时,即应封闭牢固。

三、板模板缺陷1、现象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采用木模板时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防治措施(1)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撑面要平整。

(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3)木模板板模与梁模连接处,板模应铺到梁侧模外口齐平,避免模板嵌入梁混凝土内,以便与拆除。

(4)板模板应按规定要求起拱.钢筋工程一、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1、现象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防措施(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降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在模板楞上。

3、治理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二、柱子外伸钢筋错位1、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2、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3、治理方法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钢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相关技术部门确定.三、露筋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2、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取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3、治理方法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

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

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四、钢筋电渣压力焊1、现象(1)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0。

1d或超过2mm。

(2)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2、防治措施(1)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2)两钢筋夹持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放进应保持垂直和稳定.(3)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 (4)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5)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2min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现浇混凝土工程一、现浇混凝土表面缺陷1、现象混凝土表面麻面、蜂窝、露筋等现象。

2、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5)拆模不应过早.(6)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7)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8)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9)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10)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11)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浇筑层的厚度不得超过规定,并防止漏振,振捣点作用半径及振捣时间应符合要求。

3、治理方法(1)麻面部分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

修补完后,应用草帘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2)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3)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4)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

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5)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6)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混凝土裂缝(一)塑性收缩裂缝1、现象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基础、墙、梁、板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2、预防措施(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5)在混凝土表面喷一度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6)加设挡风设施,以降低作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

3、治理方法(1)如混凝土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2)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二)干燥收缩裂缝1、现象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但对基础、墙、较薄的梁、板类结构,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变截面处,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

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

2、原因分析(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3、预防措施(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2)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渡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5)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2)~(5).4、治理方法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治理方法(2)。

(三)温度裂缝1、现象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的基础、墙、梁、板类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

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的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状,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遇顶部或底板配筋较多的结构,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