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策略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新课标,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了进一步具体的要求。
审美能力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而且初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给予正确的指引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初中美术教学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二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且为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审美能力初中美术作用策略
美术可以陶冶情操,美术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实现学生文化素质的综合发展。
近些年,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并且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外界事物,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个性更加完善。
一、审美能力与初中美术教学的关系
初中美术教学,为所有初中生打开了更加广阔追求美的大门,是学生同美的事物之间的沟通者,是学生探索美的事物的钥匙。
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生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
初中生只有拥有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良好的审美判断力,才会拥有更饱满的精神去看待周围一切美的东西。
审美能力也是考量一个初中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初中美术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且给予学生审美方面的正确健康的引导。
这既是初中教学的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策略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审美能力,但是仍不全面,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灌输。
具体的实践策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学会情感交流。
美术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存在了,与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情感传递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行为之一。
初中生通过对美术的欣赏行为,可以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并且对精神进行洗礼,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大部分作品都散发着中华文化独有的厚重韵味,初中生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体会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加上老师对于作品背景、思想等的讲述,学生可以同这些作品产生强烈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对于东方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二,创造和谐愉快的美术课堂环境。
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是初中生提高审美能力的基本保证。
不同的情绪会激发人不同的心理,和谐的情绪会引导学生进行健康的欣赏活动,愉快的情绪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兴趣。
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一同努力,共同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环境。
一方面,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关心和呵护,另一方面,学生要让老师感觉到积极、勤奋和热情。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喜欢美术,老师才能更好地传授美学知识。
此外,和谐愉快的美术课堂环境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量,只有学生真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实质性的帮助。
第三,运用情境性教学。
情境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情境教学要求学生的切身参与,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美术课堂就是要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美的体会,在初中美术课堂,老师的引导教学尤其重要,而情境设置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老师通过相应情境的设计及引入,对美术的美感进行深入的挖掘,可以触动学生的心弦,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油画《父亲》的教授中,老师设计父亲的小短剧,并由学生出演,短剧主要集中在父亲的辛勤劳作上,最后定格在油画中父亲的形象上,搭配上较为伤感的音乐,加上适当动情的解说,这样直白的情境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刺激,对于《父亲》这幅作品的欣赏更加贴切。
第四,通过美术评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所谓美术评论,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针对某件美术作品或现象进行价值性的判断。
美术评论源于美术欣赏,是将感受的欣赏深化为理性的评价。
初中生在几年的美术知识学习利用过程中,对美术作品或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初步具备了美术评论的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于这方面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美术评论的积极性。
初中生美术评论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于画作色彩使用、内容表达、构图方式等的再认识。
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水平的学生的美术评论会有所不同,学生在倾听其他人的评论后,能够取长补短,增加自身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久而久之,这种方法也会有效地提升的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此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审美引导,又不能抹杀学生审美的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几个方
面:首先,要对审美对象进行精心细致的挑选。
只要好的美术作品才能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力。
其次,美术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审美创新,相同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多侧面、多角度进行欣赏,这样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具有很好的作用,也是学生培养审美能力的重中之重。
总结:
初中美术教育同思想品德教育一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教授,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塑造。
初中美术教学在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上是神奇的、细致的、渐进的,它的主要实现形式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得初中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美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j].学生之友,2011,(18).
[2] 董启兴.优化美术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试题与研究,2010,(4).
[3] 钟青锋.放飞精彩的翅膀——浅谈初中美术课堂的优
化.[j].东方青年·教师,2010,(5).
[4] 尹少淳.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正在进行时——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美术教育,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