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何种活用类型
1、陡者级.之。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张良曰:“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史记·项羽本纪》)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4、有势家朱丹
..其门,闻瑞至,黝之。
(《明史·海瑞传》)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后汉书·张衡转》)
6、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7、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同上)
8、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
(同上)
9、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方苞《狱中杂记》)
11、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
(《史记·西门豹治邺》)
12、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
..贮之。
(沈括《梦溪笔谈》)
1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14、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妇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
1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
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词义)
1、既.食,未设备,可击。
(《吴子·料敌第二》)
2、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3、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
4、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5、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商君书·更法》)
6、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世说新语·言语》)
7、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
8、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孙子·九地》)
9、民勇于.公战。
(《史记·商君列传》)
10、地夺于.刘氏。
(《汉书·贾山传》)
11、一人之身荣辱倶施焉.,在所任也。
(《说苑·尊贤篇》)
12、五色五声五臭五味凡四类,自然存焉.天地之间而不期为人用。
(《尹文子·大道上》)
1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14、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记·高祖本纪》
15、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民莫不承顺。
(《史记·乐书》)
三、标点翻译下面一段话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着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后汉书·列女传》)注:祀,董祀,三国时魏国官员。
参考答案:
一、1、名词活用为动词:级,筑石阶;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活,使之活;3、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之混乱,使身体劳累;4、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门油漆,涂成红色;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其才奇;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其贤;7、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以自己的想法为师;8、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9、动词的为动用法:给他披上貂皮大衣;
10、动词的为动用法:给手脚戴上镣铐;11、名词作动词:簪,在头上插笔;名词作状语:磐,象石磐曲折那样;河:面向大河;12、名词作状语:表工具,用木格存放;13、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按照道义;形容词作名词用:少数人,多数人;14、名词作状语:表态度,把妻子当作芋头一样看待;15、名词作状语:表方式,成双成对地死。
二、1、副词:表时间;2、副词,相当于“渐渐”;3、副词:仅,只;4、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连词:如果,只要;6、否定副词:别,不要;7、介词:表原因,由于,因为;
8、连词:相当于“而”;9、介词:在;10、介词:表被动;11、助词:相当于“者”;12、介词:在;13、语气词:难道;14、连词:然而,但是;15、介词:在,“乎”相当于“于”的用法,在。
三、董祀做屯田都尉,犯法罪应当判死刑,蔡文姬到曹操处为此事向曹操请求免除董祀的死罪。
当时朝廷里的高级官员以及远方来的使者聚集朝堂,曹操对宾客们说:“蔡邕的女儿一直在外,如今让她拜见诸位。
等到文姬进来时,披头散发,赤足行走,叩头请罪,声音清楚,口才很好,流露出悲伤哀婉的情绪,众人都被她凄婉的言语改变了神情。
曹操说:“的确是很同情你,但是公文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文姬说:“您有万匹骏马,勇士众多,怎么会可惜一人一马?也不会救垂死之人呀!”曹操被她的话所感动,于是追回成命,赦免了董祀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