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人体五脏六腑PPT课件


16
.
脾与肺
脾与肺主要是益气与主气的关系。脾所转输的 饮食物之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气结合 变化而形成“宗气”,这就是脾助肺益气的作 用。
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又需借助于肺 气的肃降。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 致肺气不足,而引起气短、喘息,甚至浮肿等 症。
17
.
脾与肾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10
.
心与脾
脾的运化功能,需要心阳的帮助,心血的再生 又必须依靠脾的转化为其来源。如果心阳不足, 影响脾的运化,除心脏病症外,还会出现食少 浮肿等症;若脾的运化失常,影响了心血的再 生,就会出现贫血心悸等症。
此外,心与脾还有循环与统摄的关系,如果脾 虚不能统摄血液,就会引起各种出血的疾患。
11
泄失常,会影响脾的运化,就会出现腹胀、胁 痛等症。并伴有食欲不振、腹泻等病症。反之 如果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引起腹胀 胁痛、黄疸等病症。
15
.
肝与肾
肝与肾主要是互相滋养的关系;肝脏疏泄条 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必须依赖肾阴的滋助, 肾阴(精)再生的物质来源,又需通过肝的疏泄 而入藏于肾。因此有肝肾同源之说。如果肾阳 不足,肝失濡养,就会导致肝阳偏亢,而出现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病症。古人把这种现象 称之为“水不涵木”。
18
.
肺与肾
在水液代谢上,肺主通调水道,肾主开合,故 有“肾主一身之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 法。
在呼吸方面,肺与肾之间又有着呼吸与纳气的 关系。肺的呼吸功能,要靠肾的纳气,所以有 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之说。若肾虚不能纳气, 就会造成呼吸浅表的病态,一些慢性气喘病, 往往与肾不纳气有关。
19
.
3
.
五脏
五脏之间的联系
4
.
五行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脏 六腑 五官 形体 情志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






















湿








小肠

大肠
膀胱








皮毛
骨怒喜源自思悲恐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 性,故以肝属“木”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 以心属“火”;
六腑及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的生理功能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化水谷,行津 液的器官。食物的消化、吸收、津液的输布、废物的 排泄等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在六腑既分工又合作的情 况下,共同来完成的。
第三章 五脏六腑
脏腑关系
1
.
五脏六腑
人的生命活动,是靠脏腑间的密切联系 所构成的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进行的。 这些脏器虽然各有其不同的生理作用, 但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2
.
脏、腑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 肺、肾五脏。
“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 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 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脾的运化功能,必须得到命门火的温煦蒸化才 能完成。反之,命门火又赖于后天之精气滋养。 因此,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如 果命门火衰,就会引起脾的运化失常,就会出 现食少腹胀、久泄不止等症。此外,脾与肾在 水液代谢上也是相互协调的,若脾虚失运,导 致水湿停蓄,影响肾的气化,就会出现水肿等 症。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 以脾属“土”;
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 以肺属“金”;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 故以肾属“水”。
肾(水)之精以养肝 肝(木)藏血以济心 心(火)之热以温脾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 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
.
心与肾
心与肾之间的关系有二,一是阴与阳(又叫水与火)的互 济,二是精与神的互根。
心居上焦,其性主动,故以阳(火)为主,肾居下焦,其 性主静(藏精气而不泄)故以明(水)为主,心阳下降,温 暖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 形成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始终使人体保持在一个相对的 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又叫做“水火既济”、“心肾相 交”。
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 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 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 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 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
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8
.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心与肺之间主要是气与血的 关系。血液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气也只有贯 注于血脉之中,才能通达全身。故有“气为血 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 滞则血瘀”的说法。反应在病理方面,心肺不 正常互相影响,如咳嗽日久,肺气损伤,推动 心血的功能不足,就会导致心气虚而出现心悸 气短,甚至心区疼痛等症。心火炽盛,消烁肺 的津液,则见咳痰咯血、鼻燥、咽干等症。
13
.
肝与肺
肝与肺主要是治节与调节的关系。 肝主调节全身的血量,而肝向全身输送血液,
必须依赖于气,如果肺气虚弱,即影响肝的调 节与疏泄功能,而出现乏力少气、情绪抑郁等 症。反之,肝气壅滞,也会影响肺的治节与肃 降,而出现咳痰、咽痛或咯血等病症。
14
.
肝与脾
肝与脾之间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的关系。 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若肝气郁滞疏
若阳气不足肾水不化,水气逆而上犯,就会造成“水气 凌心”的心悸症,如果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 独亢,也会出现失眠健忘、多梦遗精等现象,这就是 “心肾不交”的病症。
12
.
心与肾
心主藏神,肾主藏精,精与神也是一对矛盾的 统一体,精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的外在表 现。先天之精是神的物质基础,后天之精是神 的给养,精气充沛是神志活动正常的条件。神 机旺盛是使精气再生的条件(又叫互根),所以, 对于人体的健康状况,一般都以精神二字来形 容。
9
.
心与肝
心与肝之间主要是血液循环与血量调节的关系。 若心血不足,可以影响肝的调节而引起失眠多 梦、眩晕等症,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 而出现心悸等症。又如临床上高烧、昏迷、抽 风的病症,也是心肝相互影响的一种病理变化。 另一方面,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即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如 精神不足,就会影响情绪的愉快,情绪抑郁不 畅也会影响精神的充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