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霉菌的代表属
(一)根霉(Rhizopus)
分类:与毛霉同属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分布于土壤、空气中,常见于淀粉食品上,可引起霉腐变质和水果、蔬菜的腐烂。
形态特征:
很多特征与毛霉相似,菌丝也为白色、无隔多核的单细胞真菌,多呈絮状。
——与毛霉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与假根相对处向上生出孢囊梗。
孢子囊梗与囊轴相连处有囊托,无囊领。
繁殖: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根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多为黑色或褐色,有的颜色较浅。
代表种:米根霉(R.oryzae)
黑根霉(R.nigrican)等。
应用: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
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
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
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二)毛霉(Mucor)
分类地位
分布
形态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种—总状毛霉、高大毛霉、
鲁氏毛霉、梨形毛霉
应用
在分类系统中属于接合菌纲、毛霉目。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中,也常见于水果、蔬菜、各类淀粉食物、谷物上,引起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菌丝发达、繁密;白色无隔多核,为单细胞真菌。
形态特征:毛霉的孢子囊梗有单生的,也有分枝的。
分枝有单轴、假轴两种类型。
毛霉的菌丝多为白色,孢子囊黑色或褐色,孢子囊孢子大部分无色或浅兰色,因种而异。
繁殖:可形成孢囊孢子、厚垣孢子、接合孢子。
无性繁殖:
孢子囊梗直接从菌丝体上发出,单生或分枝,顶端产生膨大的孢子囊,孢子囊为球形,囊壁上常有针状的草酸钙结晶。
在囊轴与孢子囊梗相连处无囊托,但孢子囊壁破裂时,留有残迹—囊领。
经济价值:蛋白酶、淀粉酶、
有机酸、甾体转化
毛霉的应用:
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
在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
(三)曲霉(Aspergillus)
分类地位
分布
形态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种
应用
分类: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谷物上,可引起食物、谷物和果蔬的霉腐变质,有的可产生致癌性的黄曲霉毒素。
.形态特征:
菌丝发达多分枝,有隔多核,分生孢子梗由特化了的厚壁而膨大的菌丝细胞——(foot cell 足细胞)上垂直生出;分生孢子头状如“菊花”。
曲霉的菌丝、孢子常呈现各种颜色,黑、棕、绿、黄、橙、褐等,菌种不同,颜色各异。
繁殖: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
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
---大多数为无性世代产分生孢子;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
代表种:黑曲霉(Asp . Niger)、黄曲霉(Asp.flavus)
应用:①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要菌种。
②是生产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菌种。
③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④农业上用作生产糖化饲料的菌种。
危害: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一种肝毒素,毒性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
有十几种,均含一个糠酸呋喃的基本结构和一个氧杂奈邻酮的结构。
(四)青霉(Penicillum):
分类地位
分布
形态特征
繁殖方式
代表种
应用
分类:多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少数属于半知菌亚门。
分布: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粮食和水果上,可引起病害或霉腐变质
形态特征:与曲霉类似。
但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从基丝或气丝上生出,有横隔,顶端生有扫帚状的分生孢子头。
形态特征:与曲霉类似,菌丝也是由有隔多核的多细胞构成。
但青霉无足细胞,分生孢子梗从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上生出,有横隔,顶端生有扫帚状的分生孢子头。
分生孢子多呈蓝绿色。
扫帚枝有单轮、双轮和多轮,对称或不对称。
繁殖: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
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
代表种:产黄青霉(Pen.chrysogenum) 桔青霉(Pen.citrinum) 展青霉(Pen.patulum)
应用: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菌种,如产黄青霉和点青霉都能生产青霉素。
生产有机酸,如葡萄糖酸、柠檬酸
危害:霉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