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120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120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是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里面包含待人处事的道理和具体的方法。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

然而第一章总叙述却又是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起一个统领全书的作用。

这一章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并能熟读成诵;2. 结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来了解“大圣人”孔子;3.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4.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三、设计理念1. 第一章开宗明义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弟子规》这本书的内涵,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结合书中的故事了解“大圣人”--- 孔子。

2.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演唱读,让学生充分多读,使其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读《弟子规》。

四、教学流程(一)、音乐导入,设疑引出孔子播放《弟子规》演唱版,激发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

提问:大家喜欢听吗?想不想和里面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唱?那好,请同学们拿出《弟子规》这本书,知道这本书里面的教诲都是谁说的吗?(出示孔子画像),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书本第3 页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猜猜"弟子规" 是讲什么的呢?(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了解先后次序;3、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演唱读、表演读;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 、同学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学习《弟子规》?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弟子规。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同学们欣赏了古腔古韵的《弟子规》,有什么感想和启发吗?(四)、拓展深化认识。

1、老师介绍:古代的"忠""孝"" 仁""义"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湖北有一个退休工作人员编写了一本新《家训》受到家长、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喜爱。

课件显示: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情,孝也!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礼也!鸡非定时不鸣,燕飞春社不至,信也!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义也!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智也!诸物本无知,却具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2、最后老师给大家一些寄语:(课件显示)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伙伴,上进心留给自己。

(五)、总结同学们,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经历历史风雨的洗礼,仍然流传至今,必然有它存在的原因。

同学们在以后的课外阅读中,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那样,不仅会获得无穷的乐趣,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一定会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五、板书设计弟子规总叙孝、涕、谨、信、爱、仁、学文《弟子规》第2 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一章《如则孝》从许多细节对孝敬父母作了详细要求。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一课从言语态度方面作了一些规定。

注音版的韵文为认字不多的一年级同学提供了方便,准确明了的译文为理解能力不高的小朋友的自学这哦了铺垫,生活化的拓展让学生觉得古文不古,生动形象的故事为学生碱性弟子规树立了榜样,体现了《弟子规》知行统一的思想。

教学理念1. 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 加强诵读,引导想象:“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

”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3. 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弟子规》课程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如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

此外,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4. 纵横联系,指导运用:除了指导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步骤,学习方法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方法横向的迁移运用。

教学目标:1、诵读成韵,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入则孝》;2、读中感悟,感悟韵文中为人子女孝顺父母的做人道理;3、激发学生孝顺之情;4、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韵文,,领悟韵文的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辩证性地对待古典文化,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出示《徐庶进曹营》的故事生读后评价人物,引出“孝顺”这一话题。

2、弓I出学习内容,出示文本内容厂二、诵读成韵。

播放音乐今天老师要以这篇韵文作为朗读考试的内容,能把它读准的为探花,读通的为榜眼,读得有节奏的为状元。

1、自由读2、指名读3、师范读4、模仿读三、读中理解1 、生默读后交流回答2 、师随生说的板书呼、命、教、责四、指导背诵在教师引导下检验背诵情况:老师要看看我们体现有多少孝心,我说半句你们往下接。

五、读中感悟1 、出示课外材料“孩子1 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清脆的“哎!”孩子11 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等等!”孩子21 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干”啥!“孩子31 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我忙,没办法!”孩子41 岁时,父母喊他,听到的是一声:“老了还这么多事!”孩子51 岁时,父母喊他,只是看着孩子说:“孩子你也—2 、学生读后引导说感受:或者说说材料中的人物或者劝一劝他们。

3、悟中读六、生活导行1 、插入生活情境表演:出示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说说怎么做2 、记住两个重要节日:父亲节、母亲节七、升华主题1 、我们生活中除了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谁?2 、让我们带这一份孝心再读一遍课文。

八、板书设计入则孝——呼勿缓——命孝勿懒敬听责顺承《弟子规》第三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弟子规》第三课是围绕我国传统美德“百孝为先”这一主题展开的,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进行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

韵文“冬则温,夏则清”从生活中体现出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出必告,反必面”的要求则为子女提供行为准则,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很大的帮助。

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课文“百事孝为先”的现实意义,为学生能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美德打下基础。

故事《文王问安》从生动的故事诠释“为人子女,要事事以父母为先,体贴、孝顺父母”。

的朴素哲理。

二、教学目标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义与故事理解领悟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3、学中反思,借助情境,自觉运用韵文指导生活实践,传承优良美德4、学中陶冶,在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三、设计理念1、层层推进,根据国学教学诵读,明意、悟理、导行的教学目标设立故事导入,诵读成韵、故事诠释、明理导行这四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结合,促进知行合一。

2、诵读化与故事生活化有机结合。

针对低段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诵读成韵,读准韵义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指导生活实践。

四、教学流程故事导入1 、故事讲述,引发思考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与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他对父亲非常孝顺。

夏天时,酷暑难耐,黄香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时,他又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窝。

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黄香事事以孝为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为父母做了些什么?2 、相机引导揭示题意出示一组子女孝顺父母的图片,根据与学生的谈话交流,点明“百事孝为先“的主题,父母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羊羔跪乳”、“乌鸦反捕”,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第三课,从我们抑扬顿挫的韵文中体会和学习做一个“孝顺”的孩子。

诵读成韵字正腔圆,读通韵文A 、《弟子规》是进点文化的积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学生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宝宝"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把韵文读两遍.E、提出诵读要求:眼到、口到、心到。

运用手指点读的诵读方式集体朗读韵文。

用课件出示韵文及拼音,相机引导学生分辨形近字"清(q ng )—清(q ng )”以及多音字“省(xng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A、播放课件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请学生试着用画三角形的方法打节奏。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E、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接龙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

(三)故事诠释1、图文结合,读文知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诵读,相信同学们对韵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连线游戏(出示与课文相对应的图片及韵文)在游戏中结合释文让学生感知文意。

2、故事引路,深化文意孝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从古到今,都有很多贤明之士,孝感动天,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文王问安》的故事,学习他是怎么孝顺父母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