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PPT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3章形状和位置公差PPT
8
9
10
11
3.2 形状公差
一、形状公差带的定义
1、直线度
12
2、平面度
13
3.圆度
14
4.圆柱度
15
5.线轮廓度
16
6.面轮廓度
17
二、形状误差的评定
1.最小区域法 2.最小条件原则——用最小区域所体现的原则
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
18
3.3 位置公差
一、基准: 是确定其他要素和该要素间的几何关系的依据。 1.单一基准:由单个要素构成,单独作为某被测要素 的基准。
②箱体类 —— 平面度
⑵ 位置公差
①阶梯轴 —— 同轴度或圆跳动及端跳
②箱体类零件—— 平行度、垂直度
42
2.公差值:数值的选择见下表
直线度、平面度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长度 43
圆度、圆柱度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直径
44
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长度、直径
45
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和全跳动
31
四、跳动公差
属于定位公差的一种,它是针对特定的测量方法来定义的。 径向圆跳动
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
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
32
1.圆跳动
被测要素在某一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得最大变动量。 ①径向圆跳动
33
34
②端面圆跳动
35
36
③斜向圆跳动
37
38
2.全跳动:
在圆跳动的基础上,被测要素还要作轴向移动
④项目用代号 ⑤指引线要垂直于框格,可弯折,但不超过二次
⑥指引线 箭头的位置
箭头和尺寸线 对齐
箭头和尺寸线 错开
表示中心要素 表示轮廓要素
粗实线和尺寸线对齐
⑦基准的表示方法 A
粗实线和尺寸线错开
表示中心要素
表示轮廓要素
7
2、书写方式:
⑧ 可简化的标注: *同一要素有多项要求 *不同要素有同一要求 *结构相同的几个要素有相同要求
注:主参数为被测要素的直径、宽度等
46
位置度系数
47
二、未注形位公差
圆度未注公差值等于其尺寸公差值 平行度等于其尺寸公差值或直线度未注公差值 圆柱度、同轴度未作规定 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对称度、圆跳动、分别
规定了未注公差值表,按H、K、L等级
48
3.6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一、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19
2. 组合基准(公共基准)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 构成,起单一基准作用 的基准。
注意:标注时A-B写在同一格子中
20
3.基准体系:
被测要素需由两个 或三个相互间具有一 定关系的基准共同
确定的基准
基准体系中,一般都是 将各基准中有相互关联 的要素作为基准,如二 等平行平面或垂直的。
标注时,第一基准在第3格, 第二基准在第4格
测量时,将被测实际要素和相应的理想要素作比较, 在比较过程中获得数据,由这些数据来评定形位误差。如垂直度
二、测量坐标值原则:确定两个测量基准,分别以该基准为测量基准,测量 出x、y的值,然后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得出误差。
三、测量特征参数原则: 近似反映形位误差。如两点法测圆度
四、测量跳动原则 五、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公差即为实际要素不要超过该区域。
大小t
形状
方向
2、特征
位置
5
四、形位公差的标注
1.内容:
① 框格 ②指引线
③箭头 ④项目(平行度等) ⑤形位公差数值 ⑥基准符号及基准代号
2.书写方式: ① 在图纸中可以水平或垂直放置。
一般以水平放置为主
②框格内容从左到右的顺序:
公差项目、 公差值、 基准代号 6
③公பைடு நூலகம்值的单位 mm
图纸上给出的形状和 位置要求的要素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或 方向的要素
2
4.按功能 要求分
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
有单一要求的要素。 如平面度、圆度等
对其他要素有功能要求 的位置要素。如垂直度等
3
二、形位公差项目及代号
4
三、形位公差的含义和特征 1. 含义:形位公差是一个以理想要素为边界的平面或空间的区域。
径 向 全 跳 动
39
端 面 全 跳 动
40
3.4 公差原则(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关系)
一、独立原则 二、相关要求: 1.包容要求
2.最大实体要求 3.最小实体要求 4.可逆要求
41
3.5 形位公差值的选择
一、范围:选择公差项目、公差数值、基准及正确 标注
1.公差项目 ⑴ 形状公差
①轴类零件 —— 圆柱度 考虑经济性,也可以用圆度还要+直线度
21
二、定向公差
平行度
垂直度 倾斜度
22
1.平行度
23
2.垂直度
24
3.倾斜度
平行度、垂直度可以看成倾斜度的特殊情况
25
三、定位公差
同轴度 对称度 位置度
26
1.同轴度
27
2.对称度
28
2.对称度
29
例:如图所示的形位公差要求,现测得AB=0.08mm,问该零件合格吗?
30
3.位置度
第三章 形位公差
3.1 概述
一、零件的要素
任何一个零件都是由点、线、面组成,所 以,点、线、面称为要素。
1. 按结构特 征分
轮廓要素
零件内外表面的外形要素
中心要素
轮廓对称中心所表示的要素
1
2.按存在 状态分
理想要素
机械图样(图纸)所表达要素
实际要素
实际存在的或实际测量的要素
3.按所处 地位分
被测要素 基准要素
49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