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1)

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
• 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 上不圆(即圆度误差)
• 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 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 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
• 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 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
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可编辑版
3
形位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如下: 1)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 2)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 3)影响零件的互换性 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 和图样表示法》 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 位置度公差》
可编辑版
4
一、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形位公差的 研究对象: 几何要素 — —构成零件 几何特征的 点、线、面 统称为几何 要素(简称要素(按存在的状态 分)
(1)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 (2)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
后得到的要素。
2.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结构特征分)
第四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学习指导
本章学习目的是掌握形位公差和形位误差的
基本概念,熟悉形位公差国家标准的基本内
容,为合理选择形位公差打下基础。学习要
求是掌握形位公差带的特征(形状、大小、
方向和位置)以及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
;掌握形位误差的确定方法;掌握形位公差
的选用原则;掌握公差原则(独立原则、相
可编辑版
11
2.公差带的大小
公差带的大小仅有两种情况,即公差带区域的宽度
t(距离)或 t直径,它表达形位精度要求的高低。
3.公差带的方向
公差带的方向指组成公差带的几何要素的延伸方向 (圆度、圆跳动和点的位置度及同心度除外)。公 差带的方向理论上应与图样上形位公差代号的指引 箭头所指方向垂直。
形状公差公差带方向,由最小条件确定;
关要求)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形位误差的检
测原则。
可编辑版
1
第一节 概述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 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 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 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 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 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可编辑版
2
轴套
平面所构成的基准体系 。
B 90°
90°
C 90°
A
图4-4三基面体系
可编辑版
15
位置公差公差带方向,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方
向。
可编辑版
12
4.公差带的位置
1)公差带的位置固定 公差带的位置由图样上 给定的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与被测要素的实 际尺寸无关。
2)公差带的位置浮动 公差带的位置随被测表 面的实际尺寸在尺寸公差带内的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限定形位误差除了规定形位公差值处, 还要规定限制实际要素的区域,即规定形状和位置 公差带。
可编辑版
13
四、基准和基准体系
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
1)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 基准。
2) 组合基准(公共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要素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基准称为组合基准或公 共基准。
0.05
A-B
图4-2单一基准
A
可编辑版
B
图4-3组合基准 14
3)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 ——由三个相互垂直的
可编辑版
9
三、形位公差和形位公差带的特征
形位公差——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对图样上给 定的理想形状、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 形位公差带——是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 动的区域,它是形位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形位公差带具有的四个特征——形状、大小、 方向和位置。
可编辑版
10
1.公差带的形状
公差带的形状随实际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所处的 空间、以及要求控制方向的差异而不同。
(1)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 (2) 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
面。
可编辑版
6
3.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按检测关系分)
(1)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 素,即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
(2)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 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称为基准。
4.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按功能要求分)
(1)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 的要素。
(2)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可编辑版
7
(轮廓、单一、被测要素)
(中心、关联、被测要 素)
E
(基准、中心要素)
可编辑版
(轮廓、关联、被测要素)
8
二、形位公差的项目和符号
形状公差: 是对单一要素 提出的要求, 即形状误差所 允许的变动全 量。 位置公差: 是对关联要素 提出的要求, 即位置误差对 基准所允许的 变动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