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各种文艺节目的分析和归类讨论,借助文化现象来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对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学习,懂得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通过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对比,知道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不同特色;
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来培养;
3.认识文化对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课堂探究活动的方式,和学生加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
感,了解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感受文化氛围。

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文化的概念
2. 文化的力量
(二)教学难点
从生活现象中理解文化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A.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舞曲。

B.央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

C.综艺节目《青春有你》剧照。

D.京剧选段《贵妃醉酒》剧照。

提出问题:你经常欣赏这些文化艺术节目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发表见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或者到电影院等场所欣赏文化艺术节目,这些艺术节目主要包括舞蹈,歌,杂技,影视,戏曲,绘画,小品等。

(二)承上启下合作探究
1.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并思考:文化形式的含义,文化形式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思考与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教材中的文化形式特指精神产品的物质载体。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都渗透其中,如道德、政治、宗教、文学等等;文学与艺术有无限丰富的表现形式,如神话文化、戏剧文化、音乐文化等;还有大量特殊的文化表现形式,如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等。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师活动:承接前面问题的总结,继续问:除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文化现象,你们能列举其他的文化现象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材料与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同学们熟知的文化现象还有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网红文化等等。

(3)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教师提问:你们能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现象和自己参与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吗?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畅所欲言,从身边谈起
教师总结: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具有地域特色。

以戏剧为例,黄梅戏委婉缠绵、京剧慷锵有力、川剧神秘莫测;等等。

2.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提出问题: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和自己的理解,你们能否说一说“文化”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师活动:【提问】我们说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那么动物有没有文化呢?为什么?
【课件】一则实验:黑猩猩会灭火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件,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由于黑猩猩没有认知能力和自我创造能力,只能模仿人的行为,因而不能形成文化现象。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是唯一能够自觉地表达自己生活方式和学会创新的高等动物。

文化活动是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类的社会实践,就没有文化。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文化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如婴儿的啼哭等不是文化;后天学会的以哭笑作为喜怒哀乐感情的表达方式才成为文化。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5页彩图,辨析哪些是文化,哪些不是文化现象。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第7页的探究活动资料,思考:你认为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子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总结: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人的“文化素养”,与文化知识水平不成正比,有的人虽然知识水平很高,但是缺乏人文素养,同时也缺乏文化素养。

因此,我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3. 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页的资料,根据你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学生活动:思考谈论,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但文化也教化着人类本身,进而对社会产生影响,这就是文化的精神力量。

(2)认识文化的力量
【课件】劳模精神的体现
教师总结: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可以自尊、自强、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的精神力量体现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和文化活动,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

文化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六、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感性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让学生从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己感悟文化的重要性,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
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深入了解文化的相关知识。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忆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探求其中的文化因素,并在下节课的课堂上分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