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体味文化教案设计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
主要内容:文化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文化与精神活动、社会、物质活动及文明有什么关系?如何区别?文化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分析文化的力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含义;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课堂总结】: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主要讲述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评价与反思
王潇洁:学生对身边的“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也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知道“文化”的真正内涵,无法给“文化”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也往往忽视了文化重要意义。

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借助多媒体这个现代“万花筒”,向同学们展示五花八门的文化,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述说各自家乡的特色文化,使文化融入生活。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扣住“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让学生自行辩论,激活学生思维,谈谈独到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因势利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也就水到渠成。

很庆幸学生都有很多“话”说,所以我主要引导学生得出共识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准备不充分,交流不能深入,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横不能拓展,纵不能深入。

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束能力,影响了效果现在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在有机可乘的时候,他们往往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来显示自己;也有些学
生不能将注意力持久地放在学习内容上;而我无力监督管理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