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务筹划课件课件
第三节 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的关系
▪ 偷税: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 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 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 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 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 税收筹划与偷税的区别 ▪ 是否违法是税收筹划与偷税之间最本质的
区别 。
两种不同方法对企业计税依据确定产生不同影响.
——税率上的差异性
[案例1-3]
杨先生是一位业界颇负声誉的撰稿人,年收入 预计在50万元左右。在与报社合作方式上有以 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调入报社;兼职专栏作 家;自由撰稿人。三种合作方式的税负比较如 下:
第一, 调入报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 属于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5%~45%的九级 超额累进税率。杨先生的年收入预计在50万元 左右,则月收入为4万元左右,预计适用税率为25 %~30%。
——纳税人身份的可转换性
[案例1-1]
王先生、李先生和张女士三人准备成立一个 从事生产服装加工的企业,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企 业组织形式选择而改变企业纳税人的身份,在企业 所得税纳税人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之间进行转换。 如果三人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则该企业成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如果三人选择合伙企业的 形式,则该企业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
避税的三个层面
▪ 第一个层次:避税是合法的,即等同于税 收筹划。
▪ 第二个层次:避税是违反税法意图的,即 脱法。
▪ 第三个层次:避税包含实质违法但形式合 法这个灰色地带和税务管理盲点。
▪ 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 1.合法性与非违法性(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与
钻税收政策的漏洞及利用政策的盲点等) ▪ 2.采用的方式不同 ▪ 3.前者国家鼓励采用,后者反避税(代价)
避税实例
我国有关税法规定:“三来一补”(即来 料加工、来样加工和装配、补偿贸易)企 业在初办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其 政策意图是为增加国内就业和国内加工工 艺水平的提高而鼓励该类企业发展,考虑 到新办企业起步时困难较多,有必要利用 税收手段进行扶持。结果不少纳税人钻税 法空子,通过不断更换厂牌延长免税期。
▪
有人认为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利
用税收征管的漏洞完全可以获取税收利
益(有人认为这也属于税收筹划内容)
,你认为呢?
▪ 《征管法》第52条第1款:
▪
因税务机关的责任,致使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
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
人补缴税款,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
▪ 结论:不属于偷税
▪ (三)由于税务代理方的责任造成少纳 税的,是否为偷税?
2.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差别
•如何利用税收管辖权的不同进行筹划币所具有的时间价值性 5.免征额、起征点的规定
1.税收制度因素
▪ 各国税收制度的不同为国际间 税收筹划提供空间 1.税种的差异 2.税基的差异 3.税率的差异 4.税收优惠上的差异
各国税收制度的弹性
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比较
内容
法律性质 立法意图 操作实施手 段
人员素质
对经营、经 济的影响
风险
纳税筹划
合法
体现
高智能,综 合性,精心 研究选择
懂经济、熟 法律、精税 收,善运算
指导和促进 生产经营活 动
低风险
避税
非违法 违背 利用税法漏 洞,钻税法 空子 不顾大局, 铤而走险
影响以致破 坏经济规则
纳税筹划 Tax planning
1
课程简介
▪ 税务筹划是税收的伴生行为
十七世纪中期英 国:窗户税
• 隐形窗户 • 减少窗户
课程简介
➢ 无论是国内、国外税收理论研究者,还是税收实践者都是 众说纷纭,对此并没有权威而统一的说法。
•荷兰
•纳税人通过对 经营活动或个 人事务活动的 安排,实现纳 税的最低税收
(三)节税方法
1.利用税收照顾性政策、鼓励性政策 进行的节税,这是最基本的节税方法。
2.根据税法的规定,在企业组建、经 营、投资与筹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节税的 选择。
3.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不同的 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求节税。
第四节 纳税筹划的原因与效应(意义)
1.税收制度因素
(各国税收制度 的不同、各国税收制度的弹性)
➢ 税务筹划活动很普遍 ➢ 专业化 ➢ 对其他领域的专业化渗透
课程简介
▪ 我国企业在纳税筹划研究和实践方面起步 较晚,这与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市场化程度有关。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税收环境 的日渐改善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人们逐 渐认识到,纳税人可以不必采取偷逃税的 违法手段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纳税人 依法纳税意识增强,纳税筹划的到了快速 的发展。
第二节 税务筹划的原则与目标
二、税务筹划的目标 ▪ 基本目标
减轻税负、企业价值最大化 ▪ 具体目标
1、恰当履行纳税义务,实现涉税零风险 2、纳税成本最低化 3、实现货币时间价值最大化——延期缴纳税款 4、税务负担最低化 5、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降低税负的途径
▪ 直接降低税收负担 ▪ 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风险较高
偷税
违法 违反
违反税法规 定,弄虚作 假 损公肥私, 不择手段
违背公平竞 争原则,破 坏经济秩序 高风险
节税的定义
一、节税(Tax Saving ) (一)节税的含义 节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政策导向性,
采取合法手段减少应纳税款的行为。
(二)节税的特点
1.合法性 2.符合政府政策导向(符合立法精神) 3.普遍性 4.多样性
▪分析:
第一,折旧方法的合理选择(纳税筹划)
纳税人根据税法的规定所作的折旧方法的选择未违反 税法的规定,因此该行为属于税收筹划范围。纳税人 之所以作这种选择,是因为当边际税率上升时,费用 的抵税效应会更大。
假设该项固定资产若价值30万元,经济寿命3年,若采 取直线折旧法,则每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0元;若 采取加速折旧法,则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50,000元 ,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0元,第三年的折旧费 用为50,000元。该纳税人预计第一、二年的所得税税 率为20%,第三年的所得税税率预计将上升为25%, 则(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
采用直线折旧法将产生抵税金额 =100,000×2×20%+100,000×25%=65,000(元) 采用加速折旧法将产生抵税金额 =150,000×20%+100,000×20%+50,000×25% =62,500(元) 采用直线折旧法比采用加速折旧法节税金额 =65,000-62,500=2,500(元) 因此在预计边际税率会上升时,纳税人会选择费用能得 到最大抵税效应的费用计算方法,以享受费用抵税的节 税收益。
➢ 顺法:其结果与税法的立法意愿相一致,不 影响或削弱税收的职能作用。
➢ 逆法:与税法的法意识相悖的,它是利用税 法的不足进行反制约、反控制的行为。例, 假外资。
第二节 税务筹划的原则与目标
一、税务筹划的原则 1、财务原则——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筹划管理的原则 3、法律原则 4、适时调整原则 5、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 问题:偷税是否必须存在主观故意?
▪ 偷税和偷税罪判定不同
▪ 偷税强调的是手段和结果,未涉及是否存在故意,但 所列手段多出于主观故意。但并不是说主观故意是必
要条件。如进行虚假申报。
▪ 结论:属于偷税,存在故意与否不影响定性。
▪ (二)由于税务机关的责任造成少纳税 的,是否为偷税?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 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 偷税的具体认定
▪ (一)由于纳税人对税法不熟悉造成少纳税的,是否 为偷税 ?
▪
有人认为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
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
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漏税,漏税不
能按偷税处理。
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 1.合法性与非违法性(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与 钻税收政策的漏洞及利用政策的盲点等)
▪ 2.采用的方式不同 ▪ 3.前者国家鼓励采用,后者反避税(代价)
[案例] 某纳税人2008年度新购进一项固定资产,假
如按照税法的规定既可以采用直线折旧法,也可采用 加速折旧法,该纳税人根据自己未来生产经营情况所 作的预计是未来所适用的所得税边际税率将会上升, 则纳税人选择了直线折旧法,平均每年计提折旧,以 享受折旧抵税所带来的所得税节税效应。纳税人所作 的折旧方法的选择而引起的应缴税款的减少则属于税 收筹划的范围。如果该纳税人将购买固定资产的费用 支出作为费用性支出一次性在所得税前扣除,加大当 期费用扣除的金额,则属于偷税行为。
二、2004年新的税务政策规定:兴办的私营企业安
排退役士官达到30%比例的,可以免三年营业税和所得
税。该公司完全可以招个退役的男兵开车,招两个女兵
做秘书和话务员,同样达到避税的目的。
第一节 纳税筹划的概念与特点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Tax Planning
纳税筹划是企业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对 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活动中的涉税事项的事 先筹划和安排,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包括减免 税在内的一切优惠政策以及可选择性条款,从而 获得最大节税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 财务管理活动。
▪ 偷税的法律责任:
➢追缴偷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 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不满 30%,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 以下;或者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 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拘役,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30%以上且数额 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 期徒刑,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