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

本文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又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为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从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的角度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既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

根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统计,中小企业目前存在五大困难,即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享和科技应用。

其中,资金融通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障碍。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融资,主要是接受各种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二是间接融资,主要是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和政府的贷款。

在直接融资上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债券和股权的融资困难重重。

由于我国对债券发行条件和规模的严格限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结果是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

所以对于成长中的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来说,债券融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实际表现为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的
高门槛。

“二板市场”是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一个有效选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二板市场,即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还不是十分成熟,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其反应比较冷淡。

许多中小企业只能去香港和国外的创业板上市融资,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只能靠创业者自己和亲友的资金投入及企业内部的积累,且直接融资规模很小。

在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也是中小企业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

我国的风险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规模也有上百亿。

然而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和民间资本的介入,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也不成熟,我国的风险投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

从间接融资这方面来看,银行是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理所当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资金来源相当一部分应当来自于银行。

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纵观世界,“贷款难”的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一个国家的中小企业。

控制风险是银行运行的前提,商业银行出于控制风险和保证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委员会等机构的调
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81%的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金能部分满足或不能满足需要,多数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能获得贷款的比例很低,且获得中长期
贷款的企业的满足率也相当低,企业资金总体紧张。

据调查,60.5%的企业没有1—3年期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若无法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将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

首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

与大型金融机构的经营取向不同,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趋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因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实力有限,根据投资分散化原则,为多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要小于为少数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

同时,这也是因为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上具有信息上的优势。

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与地方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对其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步增加,存在着一种长期互动的关系;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很大一部分是合作性质的组织,为了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这种监督可能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为有效,存在着一种共同监督的关系。

我们就是要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目前有许多的城市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但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我们要加快这些金融机构的体制建设,尽快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好金融服务。

第二,加快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其股票很难在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上与众多的大企业竞争。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问题,一些国家探索开辟了“第二板块”,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的融资渠道。

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日本的自动报价市场,都是非常有名的二板市场,为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已经开辟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但是制度不太健全,发展也不太成熟,作用有限。

我们应尽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让它尽快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造诚信品牌。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形成了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企业之间的商业性债务相互拖欠也呈蔓延之势。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然更为严重,因而潜在的逆向选择也更加严重,这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取得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小企业的诚信受到严重的质疑。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更加保守,更加强调资金安全和稳健原则。

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各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给信用好,实力强的大企业,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中小企业应大力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打造诚信品牌,积极的向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全面的财务资料,消除企业与银行间的
信息不对称,取信于银行,从而顺利的从银行取得贷款。

第四,积极发展风险投资。

风险基金是政府或民间创立的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的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率的专项投
资基金。

对于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高风险性,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也不现实,寻找风险投资是一个有效的融资方式。

第五,大力发展金融租赁。

所谓金融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该设备的长期使用权。

固定资产的支出一般很大,且为一次性支出,融资租赁将一次支出分为多次支出,有效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从容地组织资金。

融资租赁是企业资金不足而又要购买设备时很好的融资方式。

第六,政府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

各个国家都制订了程度不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以此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们也可以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内部的融资能力,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补贴是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一些方面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的应用环节是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进步,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我们自己的财政补贴制度,既解决了就业等社会问题,促进了
出口,又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