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网址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2013中央党校考研状元笔记-政治经济学 课后题答案解析
1.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怎样发展和提高的?
答:资本国际化的程度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资本各种形态的国际水平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的形态是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依次变化的。
在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后,它又重新回复到已发生价值增殖的货币资本形态。
但在资本国际化的过程中,各种资本形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却并不是按照这样的顺序。
最早表现出资本国际化趋向的是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需要不断扩大市场,这就促使资本家奔波于世界各国,以大力在国外市场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实现资本的增值。
世界市场因之逐步形成。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因之以大量的商品输出为其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
(2)随着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所出现的大量过剩资本开始涌向国外,到世界各地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
这时,货币资本的国际化已不再仅仅是为了与商品资本的国际化相适应,而是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且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发展的推动下经济生活国际化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合理的配置。
再加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争夺,已不能再简单地依靠国际贸易来进行。
垄断资本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来安排资本循环的整个过程,不仅把生产配置到国外,而且往往还把分工引进自己设置在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企业之中,形成了国际生产的流水线。
生产资本的国际化突出起来,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所以,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相联系的资本国际化的特点已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为什么成为国际垄断的主要组织形式?
答:跨国公司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为跨国公司的巨大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垄断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国际化阶段的结果:
(1)跨国公司的发展适应了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需要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产的社会化已进入到国际化的阶段。
国际分工不断地扩大和深化,使以垂直分工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分工逐渐向水平分工演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仅国际水平分工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且这种水平分工还深入到了产业部门的内部和产品生产的不同工序之间。
国际分工的这种发展与实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就是一种最适合的组织形式。
(2)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进行国际剥削的主要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进行国际扩张和国际剥削的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很难像以前那样通过军事占领和政治统治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剥削,它们被迫从殖民占领转向经济剥削。
垄断资本进行国际扩张和剥削的条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从而要求垄断资本用新的方式和手段来达到自己在世界范围内追逐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
跨国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广泛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