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及案例分析讲义11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及案例分析讲义11

的合并成本; ●根据原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假定推算。 反向购买中,法律上的子公司(购买方)的企
业合并成本是指其如果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方式为 获取在合并后报告主体的股权比例,应向法律上母 公司(被购买方)的股东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数量与 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计算的结果。
9
购买方的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存在公开报 价的,通常应以公开报价作为其公允价值;
14
(4)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的有关可辨 认资产、负债在并入合并财务报表时,应以其在 购买日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合并,企业合并成 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体现为商誉,小于 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购买方)可辨认 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认为合并当期损益。
益份额仍仅限于对法律上子公司(购买方)
的部分,该部分少数股东权益反映的是少数 股东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法律上子公司合并 前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16
应予说明的是,上述反向购买的会计处 理原则仅适用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法律上母公司在该项合并中形成的对法 律上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应当遵从《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 权投资》的相关规定。
某些企业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因其生产经 营决策在合并后被参与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成为 会计上的被购买方,但是在法律形式上还是母公司; 而购买其股票的一方属于法律上的子公司,但是是会 计上的购买方,二者关系刚好相反。
5
6
【案例】 “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实现上市。
“都市股份”发行权益性证券,为法律上的 母公司;实际上,“海通证券”原有股东取 得了“都市股份”的控制权,为实质上的购 买方。
7
企业合并—反向购买
国际上关于反向购买的界定
法律上的母公司——持有另一方股权比例为50%以 上的一方
会计上的母公司——取得控制权的一方
我国相关规定
《公司法》界定的控股股东——出资额占企业资 本总额50%以上的股东
会计上的母公司——取得控制权的一方
8
2.企业合并成本 ●会计上的购买方(法律上的子公司,非上市公司)
【注】区分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 表。
17
假定A上市公司于2010年3月31日通过定向增 发本企业普通股对B公司进行合并,取得B企 业100%股权。购买日合并金额计算如下:
18
19
假定A上市公司于2010年3月31日通过定向增 发本企业普通股对B公司进行合并,取得B企 业100%股权。购买日合并金额计算如下:
购买方的权益性证券在购买日不存在可靠公 开报价的,应参照购买方的公允价值和被购 买方的公允价值二者之中有更为明显证据支 持的作为基础,确定假定应发行权益性证券 的公允价值。
10
3.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个别财务报表账务处理与是否为反向购
买没有关系,仍旧依据长期股权投资相关准 则规定进行处理;
●法律上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编制; ●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编制:法 律上的母公司需把对方看作母公司,把自己 看作子公司。
(5)合并财务报表的比较信息应当是法律上 子公司(购买方)的比较信息(即法律上子公司 的前期合并财务报表)。
15
(6)法律上子公司的有关股东在合并过程中 未将其持有的股份转换为对法律上母公司股 份的,该部分股东享有的权益份额在合并财 务报表中应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列示。
因法律上子公司的部分股东未将其持有的股 份转换为法律上母公司的股权,其享有的权
11
结论
反向购买主要表现在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操 作中,其总的原则是应体现“反向”,即反向 购买的合并财务报表以子公司(购买方)为主 体,保留子公司(购买方)的股东权益各项目, 抵销母公司(被购买方)的股东权益各项目。
12
反向购买后,法律上的母公司应当遵从如下 原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合并财务报表中,法律上子公司的资产、 负债应以其在合并前的账面价值进行确认和计 量。
(2)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 性余额应当反映的是法律上子公司(购买方) 在合并前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权益余额。
13
(3)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权益性工具的金额(股本 和资本公积)应当反映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发行在 外的股份面值以及假定在确定该项企业合并成本过 程中新发行的权益性工具的金额。
但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权益结构(股本的数量) 应当反映法律上母公司的权益结构,即法律上母公 司发行在外权益性证券的数量及种类。
2
(3)实施控制的时间性要求,是指参与合 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时间内为最终控 制方所控制。具体是指在企业合并之前 (即合并日之前),参与合并各方在最终 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含1 年),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报告主体在最 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1年以上 (含1年)。
3

(4)企业之间的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 企业合并,应综合构成企业合并交易的各方面 情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判断。
十九、企业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判断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各方在合
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且非暂 时性的。 其特点:①不属于交易,是资产、负债的重新 组合,最终控制方在企业合并前后能够控制的 资产没有改变;②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
1
2.判断某一企业合并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应当把握以下要点: (1)能够对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 终控制的一方通常指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2)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 最终控制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 定,拥有最终决定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 策,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投资者群体。
通常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 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
同受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并,不应仅 仅因为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国家控制 而将其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4
(二)反向购买
1.反向购买界定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换股
权的方式进行的,发行方通常可以取得股票购买方的 控制权,发行权益性证券的一方为购买方。
相关主题